原标题:央视《面对面》!林占熺老师讲述把论文写在大地的故事
来源:福建农林大学
3月28日晚
央视新闻频道《面对面》栏目
播出我校林占熺老师专访——
“大地上的论文”
一株小小的菌草
凝结风霜雨雪见证戴月披星
从荒野沙漠到新绿林立
由贫瘠穷困到脱贫致富
农林大人的故事仍在继续
点击下方视频
听林老师讲述他与他的菌草人生
78岁的福建农林大学教授林占熺被誉为“世界菌草之父”,作为一名资深的科技特派员,他发明的利用菌草培植蘑菇技术,不仅帮助数以千万计的农民种菇脱贫,还在减少水土流失、保护生态环境等方面做出了巨大贡献。如今,菌草技术已被推广至全球106个国家。
热播电视剧《山海情》中,菌草专家凌一农就是以林占熺为原型创作,但林占熺身上,却有着比电视剧更为曲折动人的经历。
食用菌是重要的经济作物,生产周期短,见效快。全球大多数食用菌是用林木栽培:砍了树木做成菌棒,再在菌棒上播菌种,培育菌类。种了蘑菇,就少了树木,“菌林矛盾”,一直是世界级难题。
1983年,作为福建农学院最年轻的处级干部,林占熺到福建省长汀县考察,这里是福建较早开始香菇栽培的地方,人们希望依靠香菇种植脱贫致富。但林占熺却看到,砍树种香菇不仅没有让长汀人富起来,反而造成了当地生态恶化、土地沙化、悬河高耸,进一步加剧了当地的贫穷。回到学校后,林占熺请辞了身上的行政职务,全心全意寻找“林木栽培”的替代方案,也就是以草代木的菌草研究。
林占熺:作为共产党员、作为科技工作者,我想做对社会有价值的事情,虽然当时我连一个实验室都不具备。我用8分钱买了一根铁线,作为分离菌种的工具。我自己没有钱,我就向农学院工程队借了5万块钱,当时我们一个月工资才40多块钱,5万块是很大的一个数目。
记者:如果这次研发失败了,这钱怎么还?
林占熺:没有退路,我相信我这辈子总能还上,但这件事情确实也给我很大压力。我女儿当时小,还不太懂事,就跟我说你这钱不是为我们家欠的,我以后不给你还。但我觉得,我是共产党给培养出来的第一代科技工作者,过去几千万人要到战场上拼命,我们不用拼命,只是给自己增加点压力,为老百姓增加收入,该拼还是要拼的。
经历了无数次的试验,三年后,也就是1986年,林占熺在成千上万种野草中选择的芒萁,真的长出了香菇。回忆第一次看到香菇长出来的样子,林占熺说像发现新大陆一样,幸福得不得了。
实验成功后,林占熺选择了福建省尤溪县的一个村子作为试点,他想尽快把科技成果转化为农民口袋里实实在在的财富。他向村民们承诺:“亏了我100%赔,赚了我一分钱不要”,当年示范户就获得了成功。
1986年,林占熺成功实验出能够培植蘑菇的菌草,一门新的学科——菌草技术也就此诞生。1992年,林占熺受邀参加世界知名发明展——日内瓦国际发明展,并获得金奖。
1993年,一位美国农场主在广州专利会上找到林占熺,表示愿意以一个月8000美元的工资邀请他到美国发展。林占熺选择了拒绝,“我不能因为自己富了,就把这个技术拿到国外让外国人赚中国人的钱,成千上万的穷人更需要我帮助他们。”
上世纪90年代,为了让贫困山区的人们尽早掌握菌草技术,林占熺把刚刚研究生毕业、分配到省农办研究室的弟弟林占华拉进了团队。但弟弟在安溪县指导菌草栽培时遇到锅炉爆炸,不幸身亡。
林占熺:我们家是从河南搬过去的,890年,到我这23代,一万多人,第一个研究生没了。大家伙情绪非常不好,有人就责备我,后来我老父亲,他也很悲痛,但是还安慰我说,如果不是解放,你们六兄弟可能都死在战场上了,我们就当他死在战场上了,我父亲这个态度让我非常感动。一个农民,也没有接受过什么教育,但他能有这种觉悟,真的教育了我。当时我就下定决心,一定努力,把弟弟没完成的任务也一起完成。
1997年4月,福建宁夏对口扶贫协作会决定将菌草技术列为帮扶宁夏项目,次年春天,林占熺带着技术员来到了宁夏闽宁村。位于腾格里沙漠边缘的闽宁村是福建省帮扶宁夏的最大的一个吊庄,近2万走出西吉县的移民,都有着强烈的脱贫愿望。但对于能在玉米秸秆上种出蘑菇的承诺,他们都不太相信。
林占熺:一开始,大沙尘暴一来,蘑菇就会死掉,我们就住在蘑菇房,观察气候变化,摸索种植蘑菇的规律。一开始我们住进去的时候各个都流鼻血,沙尘暴一来,晚上从门缝往进吹沙子,第二天早晨房间都是沙子,条件非常恶劣,但我们都克服了。
扶贫队的菇房里,新鲜肥美的蘑菇、木耳纷纷长出,盼着致富的当地农户纷纷跟进种植,但很快,销路成了大问题,大量生产出来的新鲜蘑菇必须尽快卖出,否则就会腐烂发臭。福建省对口帮扶宁夏办公室向林占熺提出,希望他提供技术的同时,负责包销农户们种出来的蘑菇。
林占熺和当地政府签订了包销协议,团队成员分组为村民的产品跑销路。渐渐地,销路就打开了。从1986年至今,菌草技术已被推广至全国31个省、506个县,帮助数以千万计的农户脱贫致富。
记者:您在帮助别人摆脱贫困的过程中,一直处在贫困的环境下,您过得苦不苦?
林占熺:我们作为普通的科技工作者,确实也可以去过轻松日子,不那么艰苦,但你要问我,我就说,让更多人过上好日子,也等于我们过好了日子。
从2013年开始,林占熺和他的团队在阿拉善驻扎了整整9年,摸索菌草种植在防风固沙上的应用,将这一技术进一步用于生态治理。
记者:这么大岁数还要往外跑,还要有更大的宏图要去做?
林占熺:第一,要巩固扶贫成果;第二,改善生态。我们坚持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写在农民的钱袋里,改善农民的生活。
菌草技术成功后,也引起了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和粮农组织的关注。1994年,菌草技术被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列为“中国与其它发展中国家优先合作项目”。如今,菌草技术已被推广至全球106个国家,在巴布亚新几内亚、斐济、卢旺达等13个国家建立了示范基地,为发展中国家破解发展难题提供了“中国方案”。2017年,菌草种植被联合国列为和平发展基金项目重点项目向全球推广。
林占熺:1998年1月14日,我在巴布亚新几内亚实验示范成功以后,要举办一个庆祝大会。大会前一天下午我们去实验场那边,看到竖着三根电线杆,中间电线杆最高,上面挂着中国国旗,开会奏中国国歌。我们当时很感动,这不是钱能比的,名利不在我们讨论当中,这是国家的事,我们这么做是应该的。那个庆祝大会那边总督八个部长还有副总理参加,当五星红旗升起来的时候我非常自豪,我为国家做了应该做的事情。
FAFU1936
本期编辑:福建农林大学融媒体中心
责任编辑:陈宁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