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中国该如何反制BCI?
由于相关企业停用新疆棉花,大量中国消费者已经对H&M、Nike等品牌发起抵制,但面对BCI及其成员利用行业优势发起的限制措施,专家认为,相关企业、行业与政府部门均需有所应对。
H&M、Nike等公司抵制新疆棉花、污蔑新疆存在“强迫劳动”的言行引发国内舆论的强烈愤慨,相关行业组织BCI(良好棉花发展协会)也被批评为这一事件的“幕后推手”。与此前出现的个别外国企业辱华反华事件不同,此次由BCI带头推动的抵制行为已涉嫌对新疆棉花产业设下一道普遍性、歧视性的非关税壁垒,而破除这一壁垒仅靠市场力量是不够的。25日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的相关学者和业内人士建议,相关方可以针对BCI和相关企业提起民事和商业诉讼,因为它们已涉嫌利用虚假信息侵害中国棉花企业名誉和商业利益,甚至在国家层面也可以动用不可靠实体清单采取措施。
BCI是一家总部位于瑞士的行业组织,其曾于2020年10月21日发表过一份英文声明,其中宣称,“中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持续存在的强迫劳动和其他侵犯人权的指控,以及在农场层面上不断增加的强迫劳动风险,导致经营环境难以维持”,因此,BCI决定“立即停止在该地区的所有实地活动,包括能力建设、数据监测和报告”。声明还称,2020年3月,BCI暂停了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认证和保证活动。基于BCI的上述决定,包括H&M、Nike、优衣库母公司迅销、Zara母公司Inditex等成员企业也先后表示,停止采购中国新疆棉花或者雇佣相关新疆员工。
对外经贸大学中国WTO研究院院长屠新泉25日告诉《环球时报》记者,西方有很多像BCI这样的行业类非政府组织,它们为了传递自己所代表市场的价值观,会为成员企业制定一些非产品品质类的标准,比如资源能耗、环境保护、劳工保护条件等。NGO自愿制定这些标准,企业也是自愿加入这些NGO组织,其目的是在接受这些观念的市场中获得更好的声誉,继而获得更大的份额。
于2009年成立的BCI最初也是基于公益原则吸引企业自愿加入,但随着其会员规模与影响力的扩大,BCI逐渐成为棉花供应链企业不得不加入的行业垄断型组织。根据其官网资料,BCI是全球最大的棉花可持续发展计划。截至2019年底,BCI拥有超过1840名成员,涵盖从农民组织到零售商和品牌的整个全球棉花供应链。2019年,BCI零售商和品牌成员采购了超过150万吨的“良好棉花”。
“不少国际品牌已要求其供应商必须是BCI会员,这让中国企业必须加入BCI、符合其要求才可以进入欧美市场”,国家棉花产业联盟副理事长王进华25日对《环球时报》记者表示,早在2015年前后,BCI已经要求成员企业减少使用新疆棉花,并且开始“逐年加码”,要求大量成员企业在2025年前全面停止使用新疆棉花,而不少企业再次将这一时间点提前,显示出通过规则打压、利用非关税壁垒“围堵”新疆棉花的步伐正在加快。
BCI推动抵制新疆棉花的背后也离不开政治与意识形态操纵。公开资料显示,美国国际开发署是BCI的重要赞助商,且BCI理事会中有大量欧美零售品牌商的派驻代表。王进华透露,BCI组织与美国棉花协会、澳大利亚棉花协会关系密切,可以说属于同一阵营。联系到去年9月,美国政府宣布因所谓的“强迫劳动”原因对部分新疆服装和棉制品企业及实体发布禁令,BCI停止为新疆棉花颁发认证的原因也就不难看出了。国内一名国际政治学者25日对《环球时报》记者评论称,“BCI开了一个很坏的头,即非政府组织用虚假消息与政治性议题干扰破坏国际贸易。”
由于相关企业停用新疆棉花,大量中国消费者已经对H&M、Nike等品牌发起抵制,但面对BCI及其成员利用行业优势发起的限制措施,专家认为,相关企业、行业与政府部门均需有所应对。屠新泉对《环球时报》记者表示,由于BCI与相关企业的行为名义上都是非政府的,所以无法在WTO争端解决机制下磋商或起诉,也不适用于商务部《阻断外国法律与措施不当域外适用办法》。比较现实的办法是受到损害的企业或行业协会依据国内法的有关规定,在中国起诉BCI驻上海代表处,或在瑞士起诉其总部。
上述国际政治学者也赞同由中国供应商甚至消费者发起诉讼,因为BCI及相关企业已经涉嫌利用虚假信息侵害中国棉花企业名誉和商业利益。如果对新疆棉花的抵制未来造成更为严重后果,那么有关部门也可以考虑利用不可靠实体清单制度。去年9月,商务部发布《不可靠实体清单规定》,其中提到,中国可以对违反正常的市场交易原则,中断与中国企业、其他组织或者个人的正常交易,或者对中国企业、其他组织或者个人采取歧视性措施,严重损害中国企业、其他组织或者个人合法权益的外国实体采取相关措施。
作为行业代表,王进华则建议,业内应推动新疆棉花转型升级,牢牢把握住中高端棉花种植和供应领域的话语权,成为国际市场上不可取代的供应方,这样一来,即使一些势力有心进行政治打压,各大企业也非用新疆棉花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