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人日报》头版报道!点赞西南联大精神薪火相传

日期:03-20
昆明

原标题:《工人日报》头版报道!点赞西南联大精神薪火相传

来源:云南发布

虽然西南联合大学只存在了8年多

却诞生了172位院士

8位“两弹一星”元勋

2位诺贝尔奖得主

成为中国高等教育史上的一个传奇

《工人日报》头版报道!点赞西南联大精神薪火相传

国立西南联合大学校门(资料照片)

3月20日

《工人日报》头版刊发报道

点赞西南联大精神

《工人日报》头版报道!点赞西南联大精神薪火相传

铸就高等教育史上精神丰碑

初春的阳光洒在位于昆明“一二一”大街的西南联合大学纪念碑上,这块碑矗立于原联大校址——今天的云南师范大学校内。

《工人日报》头版报道!点赞西南联大精神薪火相传

在清华大学校园主干道西侧的青草坡上,有一座复制的西南联合大学纪念碑,碑体正面刻有冯友兰撰写的碑文,背面镌入抗战期间参军学生的姓名,共计834人。

《工人日报》头版报道!点赞西南联大精神薪火相传

西南联大纪念碑。建于1946年,由冯友兰撰文、闻一多篆额、罗庸书丹,被称为“三杰碑”

1937年“七七事变”后不久,平津告急。8月,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和南开大学陆续南迁。1938年,三校在昆明联合组建国立西南联合大学。

今日云南师范大学的老校区,就是当年西南联大的校区,如今是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建有西南联合大学博物馆。1946年,联大结束,三校各自北归复校。

如今,西南联大旧址保留了西南联大原教室、“一二·一”运动四烈士墓、革命烈士纪念碑、闻一多先生衣冠冢等历史遗存。

在昆明办学8年多,这所“战时大学”秉持刚毅坚卓的校训,在艰苦的环境中培养了大批人才,为中国文化教育保存的“火种”,成为中国高等教育史上一座精神丰碑。

以鲜血践行“刚毅坚卓”的校训

在西南联大博物馆入口能够看到四个大字——“刚毅坚卓”。这既是西南联大的校训,也是师生8年日常学习和生活的真实写照。

《工人日报》头版报道!点赞西南联大精神薪火相传

西南联大博物馆入口竖立着该校校训“刚毅坚卓”

茅草屋虽略显破败,却可以欣赏朱自清、闻一多的文学辞章,旁听吴宓、钱钟书、朱光潜的深邃洞见,与陈寅恪、傅斯年、钱穆一头扎进历史,同冯友兰、金岳霖切磋中西哲学,和陈省身、华罗庚一起钻研算学,与吴大猷、叶企孙争论物理前沿……

据云南师范大学西南联大博物馆统计,抗战期间,西南联大学生中有1100余人报名参军,其中镌刻在联大纪念碑上的有834人,许多人牺牲在了抗日的战场上。

“学校按教育规律建立了先进的教学制度,严格的教学要求。学生则以抗日救国之心勤奋学习,担负起天下的兴亡。8年间学生们有3次参军高潮,共达1100余人。”西南联大机械系1944级校友、中国科学院院士潘际銮说。

西南联大校歌。资料图片

西南联大校歌。资料图片

“千秋耻,终当雪;中兴业,须人杰。便一成三户,壮怀难折。”西南联大校歌这几句歌词,概括表达了西南联大师生们的情怀和抱负。

西南联大中文系教授王力所作《缅怀西南联合大学》中写道:“卢沟变后始南迁,三校联肩共八年。饮水曲肱成学业,盖茅筑室作经筵。熊熊火炬穷阴夜,耿耿银河欲曙天。此是光辉史一页,应叫青史有专篇。”

1945年,昆明广大爱国学生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发动“一二·一”爱国民主运动,揭开了解放战争第二条战线的序幕。于再、潘琰、李鲁连、张华昌四位烈士在“一二·一”运动中壮烈牺牲。

联大精神薪火相传历久弥坚

“作为西南联大精神的传播者,我们一定把西南联大的故事一代代讲下去,让爱国主义精神成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事业中源源不断的力量源泉。”西南联大博物馆馆长李红英说。

西南联大博物馆全景。资料图片

传承西南联大精神立德树人,促进了云南师大教学质量和科研创新能力的提升。云南师大实施一流学科建设战略,5个专业达到国内一流水平,3门课程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

如今,云南师大不断创新思路举措,坚定不移紧盯高质量发展,聚焦主责主业,将西南联大爱国主义精神融入全校思政课,书写了一张张振奋人心的“时代答卷”。

傅莹:处理中美关系要有以终为始的思考习惯 保护患者隐私权和伴侣知情权并不冲突!《工人日报》关注《云南省艾滋病防治条例》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