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刷屏!媒体聚焦脱贫攻坚中的“华工力量”
来源:华南理工大学
近日,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召开。华南理工大学驻揭阳市惠来县隆江镇孔美村扶贫工作队获评全国脱贫攻坚先进集体,成为广东省唯一入选的高校驻村工作队。此外,华南理工大学轻化系化纤86级校友徐航、应用数学88级校友杨曙方荣获“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荣誉称号。
这一成绩得到了新华社、南方+、《广州日报》《羊城晚报》《新快报》《南方都市报》《信息时报》、中国科学网、广东卫视、广州电视台、揭阳广播电视台、中国教育在线等多家媒体的关注。
蝶变:孔美村喜摘“贫困帽”“华工模式”显成效
部分媒体报道华南理工大学驻孔美村扶贫工作队脱贫事迹
曾经的孔美村内外交困情况复杂,华南理工通过探索建立起“以党建为引领,基建扶贫,产业扶贫、教育扶贫和社会扶贫四擎驱动”的扶贫模式,走出了一条注重内涵发展,激发内生动力的精准扶贫道路。
新快报、信息时报在报道中指出,驻村工作队发挥高校人才和智力优势,为孔美村制定新农村示范村建设规划、景观提升规划,实施“党建教育五个一”工程。驻孔美村扶贫工作队长、第一书记苏秋斌介绍,5年时间,“涉毒村”变成了“网红打卡地”。
教育扶贫也是工作队扶贫的一大亮点。“利用农村的特殊情况,把我们很多教学相关的功能整合到一起,形成类似的一个乡村教学综合体。”在接受广东卫视采访时,驻孔美村扶贫工作队设计总负责人李彬彬介绍,全新的孔美小学已开始了建设。扶贫必扶智,为改善小学办学条件,华南理工大学为孔美小学捐赠2000套校服、500个书包,并设立为期3年的奖教奖学金,孔美小学升初成绩在全镇38个小学中由倒数第五跃升到正数第一。
为仙草产业项目做排水渠
产业振兴是脱贫攻坚工作的关键。据了解,驻村工作队抓住孔美村的优势及特点,深入挖掘孔美村文化内涵,着重发展种植业与光伏产业,为孔美村“量身定制”了孔子美香米、光伏发电以及仙草种植3个项目。为了集社会的力量助力扶贫工作的发展,孔美村还持续推动消费扶贫,连续两年举办扶贫产品展销会,实现贫困户和村集体双增收,“华工模式”初见成效。
入户调查
羊城晚报、广州日报记者了解到,驻村工作队在孔美村形成了一系列可复制可推广的扶贫举措,探索起源的“小工匠”模式获国务院扶贫办和广东省扶贫办高度肯定,与“一户一档”“三清三拆”等孔美模式一并在揭阳全市推广。
据多家媒体的统计报道,经过几年的帮扶,全村贫困户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016年不足4000元提升到2020年的27231元,村集体收入由2016年不足2万元提高到50万元,实现贫困户和贫困村高质量双退出。
骄傲:华工人和他们的“扶贫故事”
杨曙方校友、徐航校友接受媒体采访
蓝美股份董事长、总裁,88级校友杨曙方,他用十年时间,把小蓝莓做成大产业,直接带动上万贫困户,解决劳务用工15万人次。
在他的带领下,蓝美股份自主研发培育了目前全国唯一的蓝莓国家林木良种——“蓝美1号”,并掌握了从中提取高纯度药用花青素的关键核心技术,打破了国外对药用蓝莓花青素的垄断。此基础上,蓝美股份积极开展“蓝美1号”蓝莓产业乡村振兴。在推行蓝莓产业扶贫的过程中,公司整合各方资源,明确市场主体的职责,探索并形成了“政府引导、多方共建、群众参与、金融支持、蓝美保障”的“五位一体”模式,真正让人民群众参与产业发展、分享产业红利,实现收入可持续增长。
目前,项目区已建成示范基地10万多亩,帮助贫困村村民流转土地将近20000亩,涉及农户3000余户,直接带动贫困户9400多人,解决劳务用工超过15万人次。蓝美股份通过苗木、肥料等优惠供应方式,提供免费技术辅导,让利1600多万元支持贫困县;每年投入2000多万元收购蓝莓果1500多吨。
蓝莓产业扶贫模式得到了浙江、四川两省省委省政府的肯定:蓝莓产业扶贫模式“有意义、有价值,也有成效,可总结提升,可复制推广”。
以“蓝美1号”为核心的蓝莓产业是一个可持续给农民增收、给政府增税的富民强县的绿色、健康、共富的产业,是一个可在健康中国领域具有广阔前景的产业。“种得出来,卖得出去”,结合精准扶贫和乡村振兴战略,在中国推广种植“蓝美1号”百万亩,可脱贫致富百万家庭,健康千万国人。
杨曙方说,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受到表彰,内心非常激动。“对于我个人来说,能在脱贫攻坚这伟大的实践中尽个人的一份力,这是光荣,我一定牢记总书记的嘱托,为未来的乡村振兴和健康中国而努力。”
徐航在昭觉县九如生态草莓种植园调研
昭觉县委常委、副县长(挂职),佛山市禅城区委常委、二级调研员,86级校友徐航,坚持以“空杯心态”做好扶贫协作工作,用脚步丈量土地,用汗水浇灌收获。
两年多来,他始终将“造血式扶贫”作为帮扶工作的重中之重,具体路径是重点支持昭觉推进农业产业化。“凉山的这几个县,特别是东部这几个深度贫困县,过去都是以小农经济为主。小农经济的特点是自给自足,自己用多少就种多少,导致很多土地被荒废。”徐航回忆称,刚到昭觉时,县里甚至没有像样的农业产业园。过去这几年,昭觉县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现已拥有10多个农业产业园,集群效应初步形成,对当地农业的示范引领带动作用充分体现出来了。支持昭觉推进农业产业化的同时,徐航将产业扶贫与劳务协作作为重点,创新推出“劳务输出十步工作法”与“产业合作五帮助工作法”,均取得显著成效。其中,“产业合作五帮助”包括帮助企业注册、帮助项目落地、帮助解决生产用工、帮助对接产品销售、帮助落实优惠政策。在这一创新模式助力下,昭觉吸引广东企业落地数与投资额排在凉山前列。
徐航直播推介昭觉农特产品
“对于扶贫干部而言,我们被派驻凉山,既是组织对我们的信任,也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徐航表示,作为广东扶贫干部派驻凉山,一举一动不仅代表自己,更代表着广东干部的作风与精神。从事扶贫工作两年多时间,徐航深刻体会到什么是“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凉山本身发展基础薄弱,只要我们作出一点努力,就会取得明显成效。不仅如此,哪怕我们提供一丁点帮助,当地干部群众都会满怀感恩。这也让我们收获了更多成就感。”他感慨道。
华南理工大学学生记者团
综合自媒体报道
编辑:许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