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农资打假专项治理启动

日期:03-17
唐仁健

原标题:全国农资打假专项治理启动

本报北京3月16日讯(记者乔金亮)当前,春耕生产正由南向北陆续展开,农资进入销售旺季。在16日举行的全国农资打假专项治理行动视频会议上,农业农村部部长唐仁健表示,2020年全国主要农资产品抽检合格率继续维持在较高水平(种子98%、农药96.2%、兽药98.5%、饲料98%、肥料90.3%),农资市场稳定有序。今年将开展春耕农资巡查检查,突出城乡结合部、农资经营集散地、种植养殖生产基地等重点区域,聚焦种子、农药、肥料3类春耕急需必备物资,全面排查套牌生产、侵权假冒、非法添加、以次充好等问题。

农资是农业生产的基础,直接关系到粮食安全和农产品质量安全,也关系着农村生态环境和农民切身利益。过去一年,在各地各部门共同努力下,农资打假取得积极成效,主要农资产品抽检合格率继续保持在较高水平,农资市场稳定有序。

前不久,国家发展改革委等12部门印发通知,部署春耕化肥保供稳价等工作。“今年农资供应总体上是有保障的,但个别品种可能存在供应偏紧、价格波动的情况。”唐仁健说,对这些问题要高度重视,加强市场监测和供需形势调度,搞好紧缺品种调剂调运,及时发现和解决区域性紧缺、价格波动等问题。各地要加大重点农资品种生产保供力度,推动解决生产用电、用气和原材料供应等问题。继续开展放心农资下乡进村活动,畅通农资物流运输和末端配送渠道,确保农资供得上。

审批管理是农资产品进入市场的第一道关口。近年来,按照“放管服”改革的要求,农业农村部陆续将部分涉及种子、农药、肥料等许可事项取消或下放。唐仁健表示,虽然审批方式改革了,但对监管的要求更高了。要推动农资管理工作由事前审批向强化事中事后监管、全程服务转变,加快修订完善配套规章制度。在坚持评审标准不放松、保障产品质量不下降的前提下,对于生态绿色、优质高效农资产品进一步减材料、减程序、减时限,加快审批进程;对不符合产业政策、技术落后、高污染的农资企业和产品,依法不予登记和续展,推动农资行业向绿色、高质量转型升级。

当前,农资制假售假夸大宣传、冒充名牌洋牌、流窜作案等行为在个别地方屡禁不止。唐仁健说,要大力推进农资监管执法信息化建设,推动农资执法监管信息与行业管理信息全面对接,实现农资生产、经营、使用、监管信息一体化,做到假劣农资线索实时推送、区域共享,一处发现全国都能联动查处。进一步建立健全信用监管机制,各地要对多次查处、屡教不改的农资制假售假主体实行黑名单制度,在从业资格、财政补贴等方面给予严格限制,让制假售假者寸步难行。

此外,农业农村部还将启动实施“治违禁促提升”行动,采取“一个问题品种、一张整治清单、一套攻坚方案、一批管控措施”的模式,下大力气解决违禁药物超标问题,严肃查处“3·15”晚会曝光的“瘦肉精”问题,及时向社会公布调查处理结果,并举一反三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专项整治行动。

用行动传递爱的奉献 绿色转型提振河南浉河文旅产业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