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今天我当班丨苏圩法庭:“大棚法庭”展翅飞
“没有激烈的唇枪舌战,只有耐心地倾听和询问……基层法院的平淡琐碎守护着群众公平正义的希冀。”
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江南区人民法院苏圩人民法庭旁听一起民间借贷纠纷案件的庭审后,《当代广西》杂志社记者熊春艳在朋友圈写下了这么一段话。
3月12日,自治区高级人民法院邀请媒体记者走进苏圩法庭开展“今天我当班”体验采访活动,通过旁听法官庭审,了解诉前多元调解,倾听法官声音,以文字、镜头全方位展示人民法院司法为民的匠心、公心。
“大棚法庭”事可不小
来到苏圩法庭,便可看到一大间平房,里面全部用隔板隔开,设置有安检区、立案大厅、庭审法庭、办公室等区域。整个法庭干净整洁,规整有序。
2017年12月,随着选址、租地、建房等各项工作完成后,苏圩法庭恢复挂牌。办公场所简易,和“大棚房”似的一览无余,苏圩法庭也被法官们亲切地笑称为“大棚法庭”。
“大棚法庭”事可不小。苏圩法庭位于南宁市江南区西部,管辖苏圩、延安两个乡镇,属于典型的“熟人社会”“乡土社会”地区,受理案件以婚姻纠纷、林地纠纷、民间借贷纠纷以及交通事故纠纷为主。
“现在开庭!”当天上午,在媒体记者的旁听下,苏圩法庭庭长刘绍锋开庭审理一起民间借贷纠纷案件。
2017年8月因经营资金短缺,被告何某夫妇向原告乐某借了20万元。后续因经营不善,何某夫妇一直未履行与乐某约定的还款承诺。乐某遂诉至法庭,诉请何某夫妇偿还借款本金及利息。
“被告,您可以继续与原告协商具体还款事宜。一周后未能形成一致意见达成和解的,法庭将根据庭审情况和现有证据依法对本案进行宣判。”庭审结束,考虑到双方的朋友关系,刘绍锋一再叮嘱何某夫妇要拿出还款诚意,按时按约还款。
“商量”“沟通”尽显温情
几年来,苏圩法庭积极探索纠纷矛盾化解机制,联合成立苏圩镇矛盾纠纷联合调解中心,构建诉源治理新格局,形成“人民调解+司法确认”的多元解纷机制。
在调解、开庭现场,“商量”“沟通”,是记者听到法官、人民调解员对当事人强调最多的话。
“两位大哥,你们先回家和另一位兄弟商量好,是否同意苏老伯提出的补偿费用,我们也会继续跟进,共同解决问题。”上午九点半过,在苏圩镇矛盾纠纷联合调解中心,苏圩法庭联合镇司法所调解一起林地占用纠纷案件。
经过调解,林地所有权人苏老伯和占用林地用作葬坟的黄氏三兄弟之间的分歧逐渐减少,并商量得出初步补偿方案。林地占用纠纷案件调解暂告一段落,法庭法官鲍放又赶回法庭处理另一起离婚纠纷案件。
“你们夫妻俩的关系完全破裂,没有了挽回的余地,希望你们能多多考虑孩子,好聚好散。”在布置温馨的家事审判庭内,家事调解员杜爱芳耐心地和当事人沟通,了解夫妻双方各自的诉求。
在法官和家事调解员的联合调解下,不愿离婚的丈夫最终同意与妻子签署离婚协议及婚生女抚养协议。
“夫妻俩情绪都挺激烈的,家事调解员温和耐心的沟通为矛盾的妥善化解具有很大的作用。”鲍放对记者介绍说,自2019年6月起,苏圩法庭聘请了4名家事调解员,专门负责离婚、继承、解除同居关系等家事案件诉前调解工作。
此外,为推进家风建设和家庭美德建设,2020年11月,法庭成立了家事学堂,充分发挥家事审判的诊断、修复和治疗作用,通过“一村一法官”、巡回审判、送法上门等方式,建立完善家事普法服务机制,让人民群众在家门口就能感受到司法温暖。
大鹏展翅,扶摇直上。一直以来,南宁市江南区法院苏圩法庭不断发挥基层人民法庭在诉源治理中的参与、推动、规范、保障作用,2019年受理案件503件,2020年受理案件336件,案件受理数同比下降33.2%。
“这里空气很好,满园绿色,瓜果飘香……”记者离开时,满脸笑容的刘绍锋挥着手和我们告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