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议普高录取率达80%以上,可不可行?

日期:03-10

原标题:建议普高录取率达80%以上,可不可行?|新京报专栏

在已经实现高中阶段教育普及化后,我国确实有必要调整发展高中教育的战略。

▲资料图:北京市2019年中考现场。新京报记者李木易摄

▲资料图:北京市2019年中考现场。新京报记者李木易摄

文|熊丙奇

如果说高考是学生进入大学的入门考试,中考就是学生进入高中的必修课,是参加高考的前提。今年全国两会,全国人大代表赵超建议,普高录取率达到80%以上。

这一建议得到很多网友呼应,认为这一改革建议“接地气”,并称“早就该这样了”。

根据教育部发布的数据,2020年,我国高中阶段(普高+中职)的毛入学率达到91.2%。根据这一数据去看,我国已基本实现高中阶段教育普及化。

但在现实中,还是有许多家长对高中升学率不满,他们关注的是上普高。这与现有的就业市场有关,在不少家长和企业的心目中,中职并非高中,是比普通高中“低人一等”的。近年来,一直有普及普通高中的呼声。

该如何看待这样的呼声?这要结合我国教育改革的方向来看。

实行“普职分离”是我国发展高中阶段教育的基本战略,其目的是保持高中阶段教育有合理的结构:既培养学术型人才,又培养技能型人才。因此,国家要求各地在举办高中阶段教育时,要做到比例相当。

2005年发布的《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明确要求,到2010年,中等职业教育招生规模达到800万人,与普通高中招生规模大体相当;高等职业教育招生规模占高等教育招生规模的一半以上。

即职业教育占中考和高考招生的“半壁江山”。普高录取率保持在50%也是这样来的。

在已经实现高中阶段教育普及化后,我国确实有必要调整发展高中教育的战略。考虑到现实存在的中考升学焦虑,以及中职学校具体办学情况,我国有必要适度放开“普职比”限制,但这需要因地因时制宜,小步前进。

▲资料图:北京市2019年中考现场。新京报记者李木易摄

▲资料图:北京市2019年中考现场。新京报记者李木易摄

根据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我国中等职业教育招生占高中阶段教育招生总数的41.70%。中等职业教育在校生占高中阶段教育在校生总数的39.46%。“普职比”已经降为6:4左右。

对此,有关方面明确表示,要重视中职招生,并适度增加中职招生规模。各地为了完成中职招生计划,也出台了一些措施:包括禁止没有达到普高分数线的学生到普高借读,普高不得违规招收线下学生,对违规招生的学生一律进行清理等。但效果不佳。

这有两方面原因。首先,在现有的社会评价下,很多家长不希望孩子初中毕业就去读中职。在崇尚学历的社会环境中,中考时的普职分流,实质变为分层,家长有很强的被分层焦虑。

再者,在缺乏认同的办学环境中,中职学校的办学,也存在质量不高,缺乏特色的问题。一些较好的中职,为吸引生源,采取的办学模式是普高化、应试化,就按普高模式教学,学生毕业后参加高考。

所以问题就在于:家长对高中录取率不高不满意,对中职教育质量同样不满意,如何在两者之间寻找平衡,应该是未来教育改革探索的方向,或许不宜简单在某一方向发力。

从国外中职教育的情况看,当前采取综合高中办学模式的居多,美国和加拿大都设立综合高中,美国于1917年推出《史密斯·休斯法案》,确立了以综合中学为主要力量、普职融合的中等教育体系。

在加拿大,综合高中通常开设160—170门左右的课程,其中有大约六七十门技职课程,比如木工、烹饪。

英国在上个世纪四五十年代,是把中学分为文法中学、技术中学和现代中学三类。而在上个世纪七十年代,英国政府制定了《综合中学设置促进法》,此后综合中学快速发展。虽然近年来英国也在对综合中学普职融合的方式进行修正,但综合中学还是中学的主流。

回到中国去看,针对这种现实情况,各地有必要根据自身条件调整发展高中阶段教育的战略,在结合本地教育发展以及产业对技能人才的需求情况,自主调整普高和中职招生比例。

有条件的地方,完全可以探索建综合高中的高中发展模式。即不再实行“普职分离”,把所有高中均建为综合高中,既有学术性课程,又有技职课程,由学生自主选择。在高中毕业后,再根据自己的能力、兴趣,选择进普通院校还是职业院校。

这既可解决家长的普高焦虑问题,也为职业教育留足了空间。

阿拉坦仓委员:民族团结的理念深深种在每个内蒙古人心里 “三千孤儿入内蒙”背后,有这样一段不为人知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