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协常委蔡冠深:若有效控制疫情,香港经济将向上反弹

日期:03-10
新冠肺炎

原标题:专访|政协常委蔡冠深:若有效控制疫情,香港经济将向上反弹

2021年对于香港而言,可以说是一个发展的关键之年,一方面是经济亟待复苏重振,一方面是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步入关键阶段,另一方面是国家“十四五”规划开局。接下来,香港推动经济社会重回发展轨道,如何发挥自身优势,抓住大湾区建设的历史机遇,融入国家发展大局?

全国政协常委、粤港澳大湾区企业家联盟主席、香港新华集团主席蔡冠深。受访者本人供图

全国政协常委、粤港澳大湾区企业家联盟主席、香港新华集团主席蔡冠深。受访者本人供图

澎湃新闻记者了解到,今年的全国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常委、粤港澳大湾区企业家联盟主席、香港新华集团主席蔡冠深提交了多份提案,其中涉及到了关于香港经济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青年人才就业等多方面内容。

“如果能够有效控制疫情,香港经济接下来将迎来向上反弹的机会。”近日,蔡冠深在接受澎湃新闻记者专访时表示。

对于长期致力推动的粤港澳大湾区发展建设,他发现,若能实现资金与规则的有效衔接,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若能尽快畅通,《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以下简称《规划纲要》)的预期目标就能如期实现。

蔡冠深还提出,大湾区的税收政策方面,港澳专业人士可持绿色通行证往来湾区,同时实行“港人港税”、“港企港税”。

[谈香港经济]

如果能够控制疫情,香港经济有望年内恢复正增长

澎湃新闻:香港特区政府财政司司长陈茂波日前表示,香港经济在连续2年收缩后,今年整体经济活动仍将低于衰退前的水平,但预计今年恢复正增长。您如何评价当前的香港经济状态?

蔡冠深:香港的经济情况的确不太理想。两年前因为社会事件影响了香港经济,去年由于疫情原因,负增长率6.1%,失业率7%。这对香港的经济冲击比较大。疫情让香港的居民不能往外面去,内地的同胞、全球的朋友也不能到香港来,所以冲击最大的就是旅游业。香港有一家比较有名的航空公司倒闭了,由此可见受到的影响是非常大的。由于旅客减少了,与香港旅游业有关的一系列行业都受到影响,比如餐饮业、零售业、商场等等都受到很大的冲击。所以特区政府采取了很多纾困的措施,希望不要减薪裁员。

澎湃新闻:对于当前香港经济复苏与发展,您有哪些建议?

蔡冠深:如果能够有效控制疫情的话,今年香港经济将有反弹的机会。现在的关键就是控制疫情。如果能够控制疫情,我们就能够通关到内地去,融入大湾区的发展,内地的朋友也可以到香港来消费,让中小企业慢慢恢复过来。

目前香港有两个行业还是不错的,第一个是金融业,由于美国采取一系列的措施,导致很多中资企业在美国上市出现困难,它们就都到香港来上市,所以香港的股市最近非常活跃,每天成交的金额超过2000多亿,这在历史上是罕见的。香港的融资在去年的困难情况下,IPO融资排在全球第一位,我估计今年也可能排在前面。

就房地产而言,空置最大的肯定是商场了。另外由于居家办公,对办公楼也有影响,但是香港住宅下跌的幅度不是很大,只有百分之一两个点的跌幅,需求还是很大。所以疫情对于房地产行业的影响,并不是想象中那么大。

金融业跟房地产在香港是两个重要的支柱行业,没有很大的冲击,我们估计2021年如果疫情能够得到控制,经济可能会有正增长的反弹机会。

[谈大湾区发展]

可将香港西九龙纳入深圳磁悬浮线路

澎湃新闻:对于《规划纲要》中提到的大湾区近期规划目标,也就是2022年,您认为是否能如期实现?目前还存在哪些差距?

蔡冠深:大湾区纲要提了很多的规划设想,对这些内容的实现,我是有信心的。因为我们国家集全国之力办一件事,办成的机会很高。

同时对于湾区建设,香港的融入也很重要。大湾区不能缺了香港跟澳门,“9+2”,11个城市才是大湾区。现在大湾区缺的是资金跟规则的对接,比如人流、物流、信息流的对接,而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把自身的优势融入大湾区是关键。譬如香港现在定位为“国际创新科技中心”,但不能光靠香港的科技人员。香港是国际城市,很多全球的科技人才都在香港,可是他们不是拿香港的身份证,也不是拿回乡证,他们拿着外国的护照,因此怎么能够畅通地做好人员流通工作,是我们现在要做的。除了这些以外,搭建科技研发、设备、技术交流等方面的绿色通道也很重要,一定要做到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都畅通,才能够把《规划纲要》所要求的内容做好。

澎湃新闻:《规划纲要》把“加快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作为推进大湾区建设的一项重要工作。您也在联合提案中提了大湾区高铁网络的完善问题。如何看待大湾区现有的综合交通服务体系?下一步应该如何加强互联互通?

蔡冠深:我觉得大湾区的交通体系已经做得很不错了,但目前考虑的是整个湾区怎么对接内地的交通网络,怎么对接香港跟澳门还没有全面考虑。

除了高铁网络以外,空运也很重要。现在因为疫情,香港空运也受到了影响,假如没有疫情关系,香港是一个国际的航空枢纽,香港机场与深圳的机场、珠海的机场全面对接是非常重要的,所以我觉得也要考虑航空枢纽的无缝对接。

澎湃新闻:一直以来,粤港澳大湾区的建设也面临着一些挑战,比如广东省内区域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仍然存在。您如何看待湾区九城的发展差异?您觉得大湾区各城市的预期定位及功能是否能实际体现出来?

蔡冠深:《规划纲要》把湾区11个城市的定位讲得很清楚,我对此表示非常认同。因为如果不清晰定位,就会导致恶性竞争、重复建设、浪费资源。但定位也要考虑到市场实际的需要,不灵活也是不行的,因为市场有市场的行为。

譬如说我是澳门出生的,在香港长大,既是香港人,又是澳门人。珠海横琴的定位就是为澳门服务,澳门有它的强项,但是要完全满足横琴的发展是不容易的。我认为对于横琴的发展,澳门的企业应该优先过去,但澳门企业之外,香港的企业也要欢迎。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大量人才和资源都在香港,香港的加入会让横琴的发展更顺利。

所以我认为,定位归定位,市场的需要也很重要,灵活、平衡才是湾区发展的优势。

[谈湾区人才政策]

要考虑香港青年人才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澎湃新闻:软硬件的连接是香港与大湾区全面融合的关键。粤、港、澳三地本身在社会制度、法律、关税制度方面具有一定的差异性,如何超越差异,实现三地的共同发展?

蔡冠深:我在今年的提案中提到,我们要对标欧盟的制度,欧盟是30多个国家,而我们是一个国家的9个内地城市和港澳两座城市对接,相对来讲应该更简单。当然,由于制度不一样,会引起一些不方便,所以怎么打破这些规则十分重要。我觉得要参考欧盟在人流、物流、资金、信息方面等的对接,例如在人流方面,除了港澳人士可自由方便地到大湾区,海外人士也可以拥有绿色往来通道。

同时税务政策也非常重要。很多企业家、青年人、科技人员假如在内地停留超过183天,就要按照内地的税率交税,所以,可以实行港人港税、港企港税,那么港人就不用考虑183天的问题。

此外,我觉得香港除了制造业以外,最强的就是现代服务业。现代服务业里有律师、会计师、建筑师、医生等专业人士,他们在香港是有资格认证的,怎么能够跟大湾区资格互认非常重要。譬如香港的朋友、外国的朋友到内地生活,他们生了病希望有相熟的香港医生,相熟的医院、香港的医疗设备、药品等,律师和会计师也一样,如果能够资格互认,把香港现代服务业专业人士的优点融入大湾区里面,对香港、对内地都非常有帮助。

澎湃新闻:作为大湾区建设的后备力量,青年人才一直备受重视。大湾区企业应该如何吸引香港的青年人才?如何进行人才的选拔?

蔡冠深:除了企业自身的薪资待遇吸引力之外,就是政府的政策,首先要让青年人才往来方便。另外,企业发了高工资,但是如果不是按照港人港税来执行,年轻人扣除交通费、税费之后,收入比不上香港,他就不会对来湾区就业感兴趣了。到了内地之后,住宿、交通、医疗等方面的生活设施能不能符合他们的要求也很重要。

香港年轻人来内地不仅是工作,还有生活等方方面面的事情,所以让香港的年轻人有幸福感跟获得感是非常重要的。所谓幸福感,指的是年轻人到了当地的待遇不会比当地人差,不会比香港差;所谓获得感,指的是他们的工资扣除税项之后比以前高,所以我觉得一定要实实在在考虑年轻人的幸福感和获得感,这是最重要的。

冻狭鳕鱼外包装样本中检出新冠病毒 海关总署暂停俄一渔船进口申报1周 沈阳建筑大学8个专业获批2020年国家级和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