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热推的这项大变革,不能做成“高级黑板报” 两会观察

日期:03-09
两会

原标题:全国热推的这项大变革,不能做成“高级黑板报”|两会观察

全国热推的这项大变革,不能做成“高级黑板报”  两会观察

全国热推的这项大变革,不能做成“高级黑板报”  两会观察

“数字中国”的愿景下,谋求数字化转型,正在成为国内许多地方的强烈共识。今年政府工作报告对此就有全面的部署:“十四五”时期,要“加快数字化发展,打造数字经济新优势,协同推进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转型,加快数字社会建设步伐,提高数字政府建设水平,营造良好数字生态。”

数字化转型,涉及政府、市场、社会,是一场全方位的改造更新。现实中,各地区、各条块也在紧锣密鼓地动起来,对大方向有广泛、清晰、坚定的共识。

有共识,好办事。但要真正推动数字化转型,早日建成“数字中国”,并成为一个“数字强国”,光有大方向上的共识还不够,还需要许多具体路径、理念上的共识。建立这些共识,更费精力、更需努力,却也更为急迫。

政府职能部门的数字化转型,也就是通常说的打造“智慧政府”,这是最重要的,也是最艰难的。智慧政府牵引着智慧市场和智慧社会。如果职能部门的数字化转型“堵”住了,转慢了甚至转偏了,将极大地影响市场和社会的数字化转型效果。

整个数字化转型,可以总结一套“智慧政府(治理)—智慧市场(经济)—智慧社会(社会)”的“三螺旋”架构。在整个系统性的数字化转型之初,智慧政府在其中的权重无疑是最大的,需要引领转型的时序,提供转型底座。

管理者要操心的,是智慧政府建设,它的效率效能达标了,各种感知量有据(数据)可查,数据通道普遍化、均等化、高速化,智慧市场和智慧社会的自我驱动、自我实现、自我适应能力,就会释放得更快。

政府职能部门的数字化转型目标,是把自己做得更“精干”。有为政府+有效市场+有序社会,其实是小政府+强市场+大社会。一个智慧的政府,会厘清职责、厘清边界、厘清流程、厘清目标、厘清指标……靠什么来厘清,靠什么推动“革命性重塑”?就是要通过数字化转型,确保明确定位、服务到位,尽可能减少缺位、越位、错位。

职能部门在其数字化转型之初,工作量做加法,权限被透明化、规范化,被“关”进数字化的笼子。这个加法,会导向日后长久的减法。有为政府,要因数字化而科学精简,因科学精简而真正有为。

数字化转型,要跟着场景走,跟着市场主体和社会主体的应用场景走。切不可顺着职能部门的导向和偏好,甚至把“以人为本”异化为“以本部门为本”“以本人为本”。

绕口令一下,职能部门的场景要服务、服从于市场主体和社会主体的场景。真正的数字化转型,就是要让这个服务、服从,成为一个稳定的、集成的、多样化的、可持续的、动态适配的状态,而不是急就章,不是应激反应,不能做一段时间就故态复萌。

数字化转型,要充分发挥基层和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对转型的部署,宜有统有分、动静结合,切忌“一刀切”,搞简单的一贯制。

基层是城市生命体、有机体的最小单元。场景场景,多在现场,多在基层。好的转型状态,精神是统一的,规则是标准的,接口是开放的,模块是多元的,应用是组合的,要能让基层根据生动、具象的需求,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如此这般,数字化技术在高频实战中得到检验、迭代,其成果会越用越有用,越用越新,就不会是“高级黑板报”。

数字化转型,要带领行业,带动量大面广的企业,需要头部企业来带动,但不是被少数头部企业(和少数“头部专家”)挟带着走。很多人担心,头部企业所到之处会“寸草不生”。要避免这种情况,不妨设置“中小微企业参与率”等指标。

数字化转型,是战略性事业,更是包容性产业。技术从来不是万能的,只有当技术供给和场景需求交互起来,才能实现需求牵引供给、供给创造需求的局面。所以,要克服单点故障、单线(技术路线)故障、单平台故障、单企业(头部企业)故障,让“百花齐放”来展现蓬勃生机。

栏目主编:朱珉迕

文字编辑:朱珉迕

题图来源:新华社

编辑邮箱:shzhengqing@126.com

暗指中俄伊? 美议员提法案 要允许美公民就网络攻击向外国政府追责 总理报告中10次提到它,背后大有深意......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