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会|重庆公民科学素质水平如何?来看这份调查结果

日期:03-08
重庆

原标题:发布会|重庆公民科学素质水平如何?来看这份调查结果

来源:重庆发布

公民科学素质由了解科学知识、理解科学方法、理解科技对个人和社会的影响等三部分构成,是反映一个国家和地区群体公民科学素质发展水平的综合指标。

经国家统计局批准,中国科普研究所于2020年4月至10月组织实施了第十一次中国公民科学素质调查工作(重庆公民科学素质年度调查与之合并进行)。

今(8)日,重庆市政府新闻办举行2020年重庆公民科学素质调查结果新闻发布会,介绍了有关情况。

新闻发布会现场邹乐摄

新闻发布会现场邹乐摄

发布人:

王合清市科协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

牛杰市科协党组成员、二级巡视员

蔡焘沙坪坝区区委常委、区政府党组成员

唐文革市疾控中心副主任、市预防医学会会长

王合清介绍,本次调查覆盖全市38个区县及万盛经开区18-69岁年龄段公民,设计样本23370份,回收有效样本23650份,采用网络线上调查和实地线下调查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近日,中国科普研究所发布了这次全国调查的主要结果,并向重庆反馈了调查结果。

重庆公民科学素质水平

增幅升位居全国前茅

调查结果表明,2020年重庆市公民具备科学素质的比例达到10.20%,比2015年的4.74%提高了5.46个百分点,在西部地区由第2位跃升到第1位,与全国平均水平的差距由1.46%缩小到0.36%,从全国的第22位跃升至12位,已整体超过创新型城市10%的基本标准,反映出与经济社会发展相匹配的特征。

主城都市区达到11.6%,超过全国总体水平。其中,主城都市区中心城区达到14.4%,江津区、涪陵区、合川区、万盛经开区都超过10%,全市处于前三名的是沙坪坝区、渝中区、江北区,这三个区分别达到18.1%、16.1%、15.6%。

渝东北三峡库区城镇群为8.2%,其中万州区最高,达到9.8%;渝东南武陵山区城镇群为7.4%,其中武隆区最高,达到8.9%。

重庆公民科学素质

呈现出不同群体特征

发布会|重庆公民科学素质水平如何?来看这份调查结果

王合清介绍有关情况邹乐摄

调查显示,重庆不同群体公民科学素质水平在快速提升的同时呈现出不同的群体特征。

从城乡分类来看,重庆城镇居民科学素质水平明显高于农村居民,分别为12.63%、6.52%,城乡差距低于全国总体水平。

从性别分类来看,重庆男性公民科学素质水平高于女性,分别为11.74%,8.75%,性别差距低于全国总体水平。

从年龄分类来看,重庆中青年群体科学素质水平较高,且随年龄增长呈依次递减状态。

从受教育程度来看,随着受教育程度的提升,具备科学素质公民的比例明显提升,大学专科及以上达到了27.68%,高中(中专、技校)为14.07%,初中及以下为4.03%。

重庆公民科普

参与度和获得感稳步提升

调查表明,重庆传统科普基础设施建设成果深入人心,新形势下科普的新理念新模式新服务得到公众普遍认可。

电视、互联网是市民获取科技信息的主要渠道,比例分别为88.6%和76.2%。市民参观科普场馆、利用科普设施的比例持续提升,参观过动物园、水族馆、植物园的达56.3%,公共图书馆达52.3%,自然历史博物馆达40.6%,科技馆等科技类场馆达39.8%。

市民对获取科技信息的渠道和科普场所满意度较高,超过70%的受访者认为在获取知识、增加兴趣、加深认识、解决问题等方面均有很大或一定程度提升。70%以上市民对所在社区的科普环境表示满意。

重庆公民对科学技术

看法成熟、态度理性

调查显示,市民对科技发展信息感兴趣的程度较高,对卫生健康感兴趣的公民达93.9%,气候与环境、节约资源能源、应急避险均超过85%;网络信息技术、军事国防、前沿科技均超过70%。理性求实的科学文化氛围正在形成,79.2%的公民赞同“科学技术既给我们带来好处也带来坏处,但是好处多于坏处”等观点。

市民理解支持科技创新,84.6%的公民赞成政府支持基础科学研究。市民十分认同科学家的贡献及胸怀祖国、服务人民的爱国精神,88.0%的公民赞同“科学家为人类社会进步做出了重要贡献”。

重庆公民形成了较好的

常态化防疫知识基础和应对能力

调查显示,大多数公民最相信“官方实时新闻”“疫情最新数据”“权威专家观点”“新冠肺炎科普知识”,分别为:72.4%、61.9%、61.3%和58.9%。市民对新冠肺炎病毒感染的症状、流行传染病传播途径和个人防控行为等题目的正确率都超过80%。

现场问答精选》》》

提高公民科学素质方面

市科协下一步怎么做?

王合清介绍,现在正在制定“十四五”规划,提出了“六化”的工作思路。

①社会化协同,与相关部门共同推进,做好公民科学素质提高工作。

②分众化覆盖。18岁至69岁是抽样人群,这当中有很多类,分为了青少年群体、农民群体、产业工人群体、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群体,另外在原来基础上突出老年人群体,分众化进行科学普及工作,提高他们的科学素质。

③信息化集成。测评公民科学素质比例,就是在科学知识、科学方法、科学精神、解决实际问题等方面出10个题,回答对7个就达到70分,就代表你具备公民科学素质。这些点系统化集成后要通过科普的内容库,在这个基础上还要加科学精神进行内容储备。

④智慧化传播。要用新媒体融合进行全方位传播,使科普知识第一时间入脑入心。

⑤规范化建设。要有载体就要强调规范化建设,包括公民科学素质调查也要规范化,现在国家正在研究,现在要搞中国特色的调查。

⑥全域化共享。纵向到底、横向到边,实现重庆铺天盖地,一起共享科普的成果。

下一步如何缩短边远地区

和主城都市区之间的比例?

牛杰回答记者提问邹乐摄

牛杰回答记者提问邹乐摄

牛杰介绍,未来将做好十个方面的科普工作,使公民科学素质整体提升,进一步缩小差距:

①编写一套读本,编写出版公民科学素质系列读本。编写重庆市公民科学素质系列丛书,出版并向群众免费赠送。

②举办大的竞赛,坚持举办重庆市公民科学素质大赛。目前,重庆市公民科学素质大赛已经成功举办三届,网络上参加竞答超过500万人次,现场观摩超过25万人次,将来我们还要继续把大赛举办好。

③健全一项制度,建立健全公民科学素质调查和发布制度。委托中国科普研究所每年定时调查、发布各区县公民科学素质指标,为提高公民科学素质提供衡量尺度和指导。

④继续建好一个平台,建好“科普文化重庆云”平台。已在全市部署了1960余台科普文化信息终端,今后将把这个平台继续维护好。

⑤注重一个体系的建设,要建设好“科技馆+”体系。重庆科技馆开馆已经11年,累计接待观众超过2000万人次,未来在全市将继续推进实体科技馆的体系建设。注重发挥好中国流动科技馆、科普大篷车的作用,建好校园科技馆和共享科技馆、乡村科技馆,让科技馆的体系更加丰富。

⑥要做好一个阵地的建设,打造社区科普样板间。高标准打造社区科普样板间建设,把社区科普大学建设好,让全市的社区科普大学发挥好作用。

⑦做好一个升级,打造升级版农村专业技术协会。充分发挥基层农技协的作用,定期评选表彰重庆市“十强农村专业技术协会”和“十佳农村科普示范基地”,举办“舌尖上的田野”科普惠农成果展,促进农村科普工作的提质。

⑧注重提高服务,大力开展科技志愿服务。积极打造新时代科技志愿服务“智惠行动”品牌,组建“讲科技”市级宣讲志愿服务团,深入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开展志愿服务。

⑨做好一大助力活动,实施科技助力精准扶贫“六个一”工程后续工作。动员科技组织、科技工作者深入一线,开展科技志愿服务,助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和乡村振兴。

⑩实施一项改革,深化基层科协“三长制”改革。目前,全市配备“三长”兼职副主席3072名,形成“三长带三师(医师、教师、农艺师)”推进基层科普工作的新模式。下一步,将深化改革成果,通过医院院长、农技站站长、学校校长更加广泛有效联系基层科技工作者。

医科类市级学会在疫情应急科普中

发挥了什么样的作用?

唐文革回答记者提问邹乐摄

唐文革回答记者提问邹乐摄

唐文革介绍,长期以来,重庆市预防医学会致力于公众卫生应急知识科普,尤其是2020年,学会进一步加大科普力度,为提升公众卫生健康知识水平发挥了重要作用。

①多种形式开展疫情应急科普活动。学会各理事单位利用微信公众号、官方网站发布疫情防控信息、健康提示、防控小知识15万多条。举办《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知识在线直播活动》,参与观看的网友达86.51万人。开展新冠肺炎科学知识普及53期(次),制作发送宣传资料101种、24.4万份。其中,《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公众健康教育手册》获中华预防医学会2020年度优秀作品奖。

②大力组织志愿者积极参与疫情防控。各理事单位、会员单位组织3100多名志愿者,在专业人员带领下,深入19600个基层单位参与疫情排查、流行病学调查、核酸检测、社区防控、密切接触者追踪、消毒等防控工作,深入社区开展群众健康教育。

③坚持多病共防开展卫生科普活动。积极参加重庆市全国科普日、科技活动周等活动,向广大市民普及常用消毒剂、个人防护用品、家庭消毒等知识,举办专家讲堂、线上义诊、营养管理等线上专题讲座15场。开展“全国消除疟疾日”、“世界艾滋病日”暨“健康中国巴渝行”、全国《职业病防治法》宣传周等系列主题宣传活动。学会19个专委会结合新冠等重点疾病防控,开展线上线下主题科普活动80余场,极大地提升公众卫生知识水平和健康素养。

④积极推荐专家充实科普人才队伍。2020年,学会5名专家入选首批重庆市科学传播专家团健康科普专家库成员,其中首席专家2名。积极鼓励中青年科技人才参与科普宣传活动,充实科普专家库,向公众提供丰富的医学科普新知识。

沙坪坝区公民科学素质

比例增长为何迅速?

蔡焘回答记者提问邹乐摄

蔡焘回答记者提问邹乐摄

蔡焘介绍,近年来,沙坪坝积极整合区域优势资源,形成了市、区、镇(街)、村(社)四级一体,校地院企会联动的全域科普新格局,连续3次成功创建“全国科普示范区”。主要从五个方面下了功夫。

①完善工作机制,构建科普服务体系。把全民科学素质工作纳入全区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建立完善科普工作联席会议机制,发挥区政府主导作用,调动整合群团组织、行业系统、属地高校、企事业单位等共唱科普大戏。

②紧扣重点人群,厚植素质教育土壤。重点加强了对青少年、社区居民、公务员和领导干部等群体的科学素质教育,引导广大群众积极参与科普活动,形成全民参与、全民提升的科普格局。

③强化设施建设,集聚科普阵地资源。统筹推进各类科普场馆的建设,建有社区主题科普馆和青少年特色科技馆16个,共建市、区级科普基地57个,打造全国、市级科普示范社区27个。大力推动驻区高校、科研机构、企业等科普场馆向公众开放,推动科普资源开放共享、高效利用。

④培养专业人才,壮大科普工作队伍。吸纳学校校长、医院院长、农技站站长“三长”83名。实现村(社)两级科普组织全覆盖,科普信息员人数在全市区县中居第一。此外,还常态开展“最美科技工作者”“最美科普志愿者”评选活动,激发科普工作者的荣誉感、自豪感。

⑤加强信息建设,拓宽科普宣传渠道。利用科普中国、科普重庆等科普资源,常态化开展科普宣传。在《沙坪坝报》、政务APP“沙磁荟”和微信公众号上开设“科普沙坪坝”宣传栏目,定期推送科普资源,开设专家科普直播讲堂,通过国内主要视频平台开展健康宣教,受众人数超过千万人次。

80后轨道列车女司机:手柄四两轻 责任千斤重 10个关键词带你看懂“两高”报告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