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周剑平委员:建设跨区域生态廊道构建京津冀平原地区森林体系
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农学院院长周剑平建议,可依托大运河等区域性主干河流两侧森林湿地为主体建设跨区域生态廊道,提升生态系统的连通性、完整性,构建京津冀平原地区森林体系。
周剑平说,京津冀森林覆盖率并不低,但是大多集中在山区,而平原地区的生态容量不够、生态系统脆弱、人与自然关系紧张、生态联防联治要求最为迫切,存在着生态空间总量不足,空间布局联动不够,生态功能发挥不大,统筹协同机制不强等问题。
周剑平建议要按照山水林田湖草是一个生命共同体的理念对北京、天津、河北廊坊和保定平原地区编制生态修复规划并组织实施,稳步推进,形成整体区域生态格局,提升区域环境容量生态空间。相对规模的森林有利于生物多样性的保护,也有利于生态的修复,提高林木质量可以增加碳汇能力,为北京实现碳中和提供森林保障。
“按照生态系统建设需要,统筹生态空间布局,加强京津冀平原地区大片森林湿地建设,增加城市之间的生态空间。”周剑平说,在平原地区大面积增加森林湿地空间短期内难以实现,但是像大运河、永定河等河道以及各条高速路两侧线性空间是可以利用的,尤其是河道两侧,更容易建设成蓝绿交织的森林湿地生态系统。
永定河综合治理和生态修复模式就已经取得了不错的效果。周剑平说,可以依托大运河、潮白河等区域性主干河流两侧森林湿地为主体建设跨区域生态廊道,提升生态系统的连通性、完整性。“每100平方公里要有一个100公顷左右的森林空间,可以拟自然方式适当调整地形变化。通过大尺度的森林来调节气候、改善空气质量、特别是增加华北地区的降雨量。”周剑平建议。
“当然,构建京津冀平原地区森林体系需要专业的规划和建设,应该组织相关的专家团队,研究京津冀平原地区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模式,对区域生态进行评估,合理配置生态资源。”周剑平建议,在这一过程中要关注人工单一林的更新演替模式,构建稳定健康的生态群落,提高区域森林湿地质量水平,提高京津冀地区生态系统功能,提升区域生物多样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