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属国企资产总额突破6万亿

日期:03-05
北京国资委北京市

原标题:北京市属国企资产总额突破6万亿

2015年底,3.4万亿元;2016年底,4.0万亿元;2017年底,4.5万亿元;2018年底,5.1万亿元;2019年底,5.6万亿元……跳动的数字反映的是“十三五”期间,北京市属国企资产总额逐年上台阶。近日从北京市国资委获悉,2020年,北京市属国企资产总额已突破6万亿元大关。

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抓监管、强党建。过去5年,北京市国资委做好顶层设计,指导和推动市属国企强化党建引领,提速市场化改革,加码科技创新,培育高精尖产业,做好重点项目建设和重大任务服务保障。国有经济进一步做强做优做大,成为首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压舱石”和“顶梁柱”。

改革提速,市属上市公司数量增至69家

“市国资委加快转变监管职能,加大授权放权力度,精简监管事项,同时建立健全违规经营投资责任追究制,基本实现出资企业全覆盖。”市国资委相关负责人表示,过去5年,北京国资国企市场化改革步伐显著加快。

“混改”作为国企改革的重要抓手,也是北京国企推进市场化改革的热词,落地项目频频,取得阶段性成效。一组数据显示,“十三五”期间,北京市属国企共实施混改企业900余户,引入外部资本近2000亿元,市属国有混合所有制企业在总户数中占比超过七成。

借力混改东风,一批企业已登陆资本市场。北京国资系统中,金隅集团、北京城乡实现一级企业集团整体上市,中信建投、北京汽车、绿色动力、铜牛信息、北控城市资源、大豪科技等企业先后IPO登陆上交所、深交所、港交所。市属国有持股企业天宜上佳、交控科技更是首批科创板挂牌上市企业。最新统计显示,2016年以来,新增上市公司达15家,目前市属上市公司数量已达69家,总市值超过1.5万亿元。

“不光是员工,咱还成了公司股东!”一家混改企业员工自豪地表示,员工持股试点让他感觉身上干劲儿更足。聚焦治理、用人、激励“三大机制”,目前市属国企已有13家开展员工持股试点,北汽新能源、城建设计等23家国有科技型企业和上市公司实施股权和分红激励改革,27家企业实行职业经理人试点。市国资委出台一系列改革配套措施,通过市场化改革,激发企业经营管理者和核心骨干的创新动力和创造活力。

首钢集团、京能集团、冀东水泥、外企人力和北方华创等5家市属国企,参与国务院国企改革“双百企业”综合改革,3家入选“改革样本”;燕东微电子、首发云星宇参加“科改示范行动”,激发科技创新动能,成为国有科技型企业市场化改革的又一“试验田”。

“重组整合力度空前,产业结构调整取得积极成效。”市国资委相关负责人介绍,“十三五”期间,国企战略性重组加速推进,先后有25家一级企业重组,国有资本集中度进一步提高,促使资源配置效率和市场竞争力大幅提升。

一批为人熟知的企业脱颖而出,北汽集团、首钢集团、北京电控、首农食品集团、北控集团、城建集团、建工集团、金隅集团等8家企业,其资产总额和营业收入均已双超千亿,比“十二五”末增加6家。北汽集团、首钢集团进入世界500强,15家北京国企跻身中国500强,北京国企的影响力再上新台阶。

创新驱动,加速培育高精尖产业

化解粗钢产能600万吨、煤炭产能600万吨,压缩水泥产能390万吨,一批低端低效产能实现有序淘汰退出;首钢集团汽车板、电工钢,金隅集团新型建材等一批创新技术产品,会展、酒店服务等服务品牌,作为北京国企传统优势产业,则在明显提质增效。过去5年间,加速培育的高精尖产业,更是北京国企的新亮点,呈现喜人的发展势头。

新一代信息技术领域,京东方液晶面板出货量全球第一,北方华创集成电路装备实现批量供货,燕东微电子8英寸集成电路生产线即将竣工投产,弥补国内产业链短板;节能环保领域,建工集团的环境修复产业市场份额持续领跑全国;污水处理领域,北控集团、首创集团处于国内绝对领先地位;高端装备领域,京城机电完成智通项目收购,积极布局机器人、智能制造产业……

产业转型升级,科技创新是引擎。为此,北京市国资委出台15条创新举措,力推市属国企全面提升科技创新能力。数据显示,2019年市属国企研究开发经费支出达349亿元,较“十二五”末翻了一番。北京电控、京投公司、北汽集团等6家重点企业研发经费投入强度已超3%,重点高新技术企业平均研发强度达到8%以上。新产品销售收入、专利申请量、专利授权量年均增速分别达到18.3%、10.7%、13.6%,均高于全市水平。

一系列引导和鼓励科技创新的政策出台,尤其是最近两年北京市国资委系统“新产品·新技术·新应用场景”大会的助力,为市属国企营造出空前浓厚的创新氛围。国家新能源汽车技术创新中心、北京集成电路装备创新中心等一批创新平台相继组建,京东方柔性液晶屏、北方华创5G芯片刻蚀装备等一批国际领先创新成果持续涌现。统计显示,市属国企共设立近500个研发机构,拥有各类研发人员7.6万人,获得科技奖项600余项,成为首都科技创新的重要力量。

在去年召开的北京市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首钢集团高性能低合金耐蚀钢系列钢种研制及应用成套技术等28个市属国企项目斩获殊荣,获奖数量再创新高,占奖项总数的18.2%,主要集中在高端装备制造、轨道交通、新能源汽车、现代农业、智慧城市等领域。

党建引领,国企担当履行社会责任

党建引领,为国企发展强根铸魂,注入“红色动力”。市国资委相关负责人介绍,“十三五”期间,在市国资委推动下,全面完成市属国企党建工作要求写入公司章程,落实党委会前置研究讨论重大问题,党建得到全面加强,党建引领的作用充分发挥。

依靠党建引领和组织优势,市属国企不仅凝聚力量服务保障大事要事,还在疫情防控、脱贫攻坚、接诉即办、疏解整治促提升、物业管理和垃圾分类等民生事项中,进一步彰显出首都国企的使命担当。

大兴国际机场建成通航、冬奥场馆高质量建设……北京市属国企每年承担全市约40%的重大项目。同时,在助力城市副中心和雄安新区“两翼”建设、京津冀协同发展重点领域率先突破方面,市属国企更是勇挑重担,发挥着示范带头作用。

在重大任务服务保障中,也活跃着市属国企的身影: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高标准完成71辆彩车和10万套服装制作等114项任务;高质量建成雁栖湖国际会都、亚洲金融大厦、世园会场馆,保障“一带一路”高峰论坛、亚洲文明对话大会、2019年北京世园会等重大国事活动成功举办。

轨道交通运营里程超714公里,日均客流量突破1000万人次;供水能力增加232万立方米/日……公交、地铁、环卫、自来水、燃气、排水等市属国企提供的公共服务,保障着北京这座超大城市的正常运行。

防控疫情,近17万名国企在京党员社区报到,870名国企干部下沉到社区(村)一线;复工复产,37家市属国企减免约28.6亿元租金;脱贫攻坚,累计向受援地区投资1125个项目,投资额超1800亿元,吸纳当地11万余人实现就业;接诉即办,46家市属国企全部接入市12345受理调度平台,综合成绩始终居全市前列。

【责任编辑:语谦】

施行三十多年全国人大组织法和议事规则将迎来修改 安徽明确破难题“时间表” 持续推进国资国企改革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