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乐做老百姓的知心人
□本报记者曹马志通讯员刘平
“只有走在乡间小路上,才知道乡村发展的方向;只有走入农家小院,才知道百姓需要的是什么。”作为一名扎根田间地头的“村干部”,美兰区大致坡镇崇德村乡村振兴工作队队长薛根文凝心聚力打赢脱贫攻坚战,因地制宜探索特色产业,带领群众发展经济。
培育特色产业生活越发红火
乡村振兴,产业领航。驻村两年多来,薛根文吃住在村,工作到户,与老百姓同吃、同住、同劳动,做老百姓的知心人,真正做知民情、懂民意、通民心,坚持党建引领,用情用心谋划产业,壮大村集体经济,勇当“领头雁”带领贫困户脱贫致富。
“乡村振兴工作队一直努力帮我拓宽农产品销路,现在网络订单不断增加,仅富贵竹这一项每年就能收入2万多元。”崇德村脱贫户王康丽感激地说,在崇德村乡村振兴工作队的帮助下,她通过电商售出了富贵竹、毛薯和淮山等农产品,成功脱贫摘帽,日子越过越红火。最近她和两位兄弟正在合盖一栋三层楼的房子,生活条件得到好转,脚下的路也越走越宽。
薛根文介绍,崇德村位于大致坡镇西北部,下辖28个自然村,总人口2683人,由于没有集体经济,当地村民主要靠种植橡胶为生,产业结构比较单一。近年来,工作队和村党支部齐心协力,加大产业扶贫力度,因地制宜壮大特色产业,富贵竹逐渐成为当地的主要产业,也是村民的“致富产业”,王康丽就是主要依靠富贵竹奔小康的脱贫户之一。
推进民生工程打造宜居美丽乡村
在薛根文和工作队员的不懈努力下,崇德村不仅实现所有建档立卡贫困户全部脱贫,还完成了“厕所革命”“村村亮”等多项民生工程,将希望播撒在乡村振兴的田野上。薛根文来到崇德村之初,便实地走访、与村民交谈,迅速了解村民生活现状,当时村内不少道路尚未硬化,一到晚上就“两眼一抹黑”,农村厕所“脏乱差”情况犹存……面对这一项项棘手的“难题”,薛根文争取上级党委政府支持,筹集资金,多管齐下改善人居环境。
“现在村里安装了路灯,晚上出门再也不用带手电筒了!”2月19日下午,家住崇德村委会潭门村的村民王阿公指着路边的太阳能路灯说。据王阿公介绍,从前只要太阳一下山,村民们便很少出门。乡村振兴工作队获悉后,筹集资金在潭门村安装了26盏太阳能路灯,照亮了村民夜晚出行之路。
“营造整洁干净的村容村貌,不仅要完善硬件设施建设,同时也要动员引导广大村民,积极投身到人居环境卫生整治活动上。”薛根文说,崇德村陆续投入20余万元安装了70盏太阳能路灯;筹资打井改善4个村群众“饮水难”问题;修缮1.2公里环村水泥硬化道路、水泥硬化巷道15条。同时,开展人居环境整治行动,共清理垃圾185吨,全村111户厕化粪池完成防渗漏改造工作,“厕所革命”深入人心,共建共享美丽新农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