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焦点访谈:脱贫之后就业就在家门口
来源:央视网
央视网消息(焦点访谈):2020年,云南怒江傈僳族自治州大山里的建档立卡贫困户陆续搬下山,对他们很多人来说,这是从原始社会到社会主义社会的千年跨越。搬得下,稳得住,还要能够致富,要适应新的生活,很难。当地政府想了很多办法,让他们参加技能培训,为他们提供公益岗位,在家门口建起扶贫车间让他们就业,还推出各种优惠政策鼓励有条件的居民创业。大半年过去了,现在他们适应得怎么样了呢?
早上8时,木里春出门开始一天的工作。半个小时前,他的妻子和肖妮就已经在扶贫车间的工位上开始上班了。2020年3月,木里春一家从大山上搬迁到福贡县城。下山前,木里春就一直在外打工,下山后,他很快就凭着之前的工作经验,在家门口的物业公司找到了一份水电工的工作。
木里春的服务对象就是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的居民,一下楼,他就接到了小区居民的求助电话。了解情况后,木里春在楼道的电箱里倒腾了一会儿,电力恢复了。对于搬迁下山的居民来说,水电的使用都很陌生,因此经常状况百出,所以木里春在上门维修的时候又多了一项工作,就是给他们普及知识。
虽然忙得不可开交,但木里春不觉得累。之前在外打工,一摊活换一个工地,木里春去过的省少说也有五六个,现在家门口这份稳定的工作让他格外珍惜。下山前,他和妻子就已经商量好下山后的生活。
不能闲在家里是夫妻二人的共识,这对之前没工作过的妻子和肖妮来说充满了挑战。在搬迁下山的居民中,像和肖妮这样没工作过的人不在少数,于是,当地政府在社区里给他们办起了技能培训班。在社区干部的鼓励下,和肖妮报名参加了技能培训,可是不太顺利。
给孩子更好的生活是和肖妮夫妇最大的动力,她努力学习技能和普通话,政府考虑到上有老下有小搬迁居民的就业问题,在家门口为他们办起了扶贫车间。培训后,和肖妮在这上了岗,可还是不习惯。那会儿的和肖妮还在努力适应自己的新工作,她的丈夫木里春因为表现优秀已经被提拔为物业主任,升了职,管的事也多了。
物业公司里都是从山上搬下来的“特殊”员工,他们既没有工作经验也没有服务意识,甚至连基本的卫生意识都没有,如何带他们服务好居民,这对木里春来说不是件容易的事。想要提供好的服务,首先员工的自身意识得尽快改变。到员工家串门走访是木里春经常要做的事。
经过一段时间的适应,这些大山上下来的员工已经有了很好的卫生意识,把家里收拾得井井有条,这为服务好其他居民打下了好的基础。现在,老员工已经不用木里春操心,新来的员工有时还需要手把手带一带。木里春说,光是物业服务的质量上去了还不行,小区居民的素质也要提升,才能创造良好的生活环境。平时去了脏乱差的居民家或者看到不好的现象,他还是会忍不住提醒几句。
下山后,面对新环境要做的改变很多,但木里春觉得与自己最初下山打工时相比,和他一起搬迁下山的这些居民要幸福得多,因为政府给了他们更多的帮助和机会。过不了多久,他们就能像自己一样适应新的生活。
在扶贫车间工作不到半年的时间,和肖妮已经是这里的能手。这样的电子部件,和肖妮现在每天能做三四百个,车间为鼓励员工努力工作,还设立了积分奖励和光荣榜。
从山上到山下,一步跨千年。这些新居民的生活要从学习用电、用水、用马桶开始,工作对于很多人来说更是从来没接触过,但他们在逐步适应着新的生活。
搬迁下山的新居民们有的选择在家门口就业,也有的选择自主创业。这里是福贡县开办的露天集市,每到周末,都有不少人前来赶集,在这里做生意的摊主有很多都是搬迁居民。
对很多搬迁居民来说,出门工作已经是很大的挑战,直接创业做生意更是难上加难,但选择创业的居民还真不少。
她叫王全娜,也是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的新居民。下山前,王全娜一家养猪养鸡种地,一直过着自给自足的生活,下山后,他们突然感觉到了生活的紧迫。
面对新生活的压力,王全娜打算找点事做。看周围的邻居有人做生意,又听说政府免费提供摊位,她也打算试试。可做生意就得和陌生人打交道,这对久居大山里的她来说有点障碍。
心理的障碍要克服。怎么进货,进哪些货,进多少,王全娜也是一窍不通。
王全娜意识到做生意并不像想象中那么简单,她开始向周围有经验的人讨教。
慢慢地,王全娜的生意开始转好,也开始盈利了。
搬下山后,日子越过越红火。住进县城新居,在家门口就业,有更好的收入,这是木里春、和肖妮、王全娜之前想都不敢想的事,现在都实现了。新生活充满挑战更充满希望,他们深知,要想让这幸福持续下去,最终还要靠自己努力奋斗。
目前,福贡县为13307名搬迁居民提供护林员、保洁员、水电工等公益岗位5717个。已开设民族服饰加工、棒球加工、电子元件加工等扶贫车间,提供2000余个就业岗位。为鼓励搬迁居民创业,当地政府提供免息贷款、免费摊位,简化证照手续流程,现已有195人创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