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宫牛年首场直播带网友“云逛”宁寿宫

日期:02-16
宁寿宫故宫主播宣教部九龙壁

原标题:故宫牛年首场直播带网友“云逛”宁寿宫

故宫牛年首场直播带网友“云逛”宁寿宫

“去年春季的直播,我们曾为网友揭开过宁寿宫的一角,也就是大家眼前的这座九龙壁,今天的直播,我们也从这里开始……”

农历牛年第一天(2月12日),故宫博物院宣教部开启了新年的第一场直播。

两位主播带着网友游览宁寿宫区域,路过九龙壁、皇极殿等有名的建筑,边走边介绍历史故事。一路上,他们小心绕开围观的人群,时不时和网友互动,还要应对现场可能出现的突发情况。

“其实,这和我们平时的讲解工作挺像的,都是一开始只给自己带着的一拨游客讲解,然后附近游客也会围过来听,人就会越来越多。”主播邓晨钰说,他喜欢和观众互动,不论是现场的还是线上的。

“云逛”宁寿宫主播来拜年

去年11月结束了秋季的直播后,故宫就开始筹备一场冬季直播。最初想带着网友们一起看故宫的雪,于是先确定了宁寿宫这条路线,这是故宫冬季赏雪的绝佳位置。

但一直到去年12月中旬,都没有一场像样的雪,团队决定不再继续等下去了,“我们就做一场过年的直播。”

宁寿宫是乾隆皇帝为自己归政养老而修建的太上皇宫,历经八年建造,于乾隆四十四年(1779)入冬时节落成,自诞生起就与冬季结下了不解之缘。这次直播,从生活习俗、传统美德和文化传承等角度出发,为观众们讲解古时故宫过年有什么活动,挂什么装饰,以及冬季如何取暖等。最后,还增添了主播拜年的环节。

正月初一早8点,30多人的直播团队就来到故宫提前准备。让大家始料未及的是,当天的“围观群众”非常多。直播第一站在宁寿宫门前的九龙壁,仅停留了数分钟,邓晨钰和搭档身边就围了不少游客。

直播助理杨奡手里拿着装直播道具的袋子,不时还要提醒游客注意。还有团队成员提前去点位清障,“看看有没有积水,人多不多,用手机测一下信号稳不稳定等。”

随着直播推进,围观的人越来越多,团队特意选了一条避免造成拥堵的路线,带着网友和现场游客一起走。邓晨钰表示,“虽然人多,不过我不慌张,这和我们平时的讲解工作挺像的,都是一开始只给自己带着的一拨游客讲解,然后附近游客也会围过来听,人就会越来越多。”

直播团队也没有因此困扰,“毕竟直播也是与网友互动,现场我们也可以跟观众互动。”

筹备一场直播平均要用2个月

在故宫,一场直播需要主播、拍摄团队、媒体、平台运维、后勤组以及协调组等相互配合。每次直播,团队里每个人承担好几项任务。

正月初一的这场直播,已是故宫宣教部正式上线的第5场直播,团队从最初的20来人增加到30来人,机位也从3个增加到5个。

每场直播前,团队会进行数次彩排。包括完整走一遍直播路线,顺一遍解说词,确定拍摄点位以及后方导播台的切换等。每次彩排,用时几乎和直播时间相同。再加上成员们还有日常工作要做,筹备一场直播,平均要用2个月左右。

“只有第一次直播是个例外。”团队成员、故宫宣教部员工李颖翀回忆。

那是2020年4月5日,故宫上线第一场直播,第一次尝试还不熟练,直播前一周左右,李颖翀和同事才接到工作通知。

由于宣教部本身承担了故宫的讲解任务,故宫应该怎么逛,他们最清楚不过。那次直播共有3场小直播,第一场小直播于4月5日午间从午门外一路深入外西路慈宁宫区域,一路都是著名的“大场面”,配合讲解员介绍历史知识,感受故宫的“空灵之美”。

第二场是当日“黄昏之美”,由西向东,一路向北来到外东路宁寿宫区域。第三场则在次日清晨,沿中轴线一路向北,最终进入内东路东六宫区域。

当时,团队里的所有人都是第一次吃螃蟹,对于直播这种形式,大家觉得只要一部手机就够了,但形势超出了所有人的预料。“我们想的是,首先要跟拍主播,同时主播介绍相关内容时,还能切换到提前制作的相关材料。”团队联系了外单位有直播经验的团队,一合计发现,一部手机肯定解决不了这些诉求,于是马上决定将专业拍摄外包。

接下来是主播的问题,站着说还是走着说?面对摄像机用什么表情?这些细节问题在一周内得到解决。4月5日直播上线后,团队还根据网友的反馈意见将紧接着的第3场小直播进行调整。

杨婉丽是第3场的主播,她记得最初的计划是多拍景、少说话。但不少网友反映想听主播介绍景点背后的故事,杨婉丽立刻和搭档开始加词。那天,杨婉丽改解说稿改到深夜,由于直播就在清早,几乎没有排练的时间。不过幸亏对故宫很熟悉,直播也算顺利完成。

等雪、等花、等雨

网友点进直播,到底想看什么?对此,故宫直播团队拿捏到位。

首先是一天不同的时段,从清晨到黄昏。再来是特殊时节的故宫,春天看花,夏秋观雨,冬天赏雪。

于是,“等天气”成了另一个让直播团队苦恼的问题。

去年夏天,为了一场雨,直播团队等了近3个月。“雨不能太大,也不能太小,要刚刚好能看到雨中故宫的美景,还不能大到人和机器都出不去,从6月到9月中旬,故宫只有那一场刚刚好的雨。”

室外的直播常有意外发生。故宫墙多、游客多,通讯信号常常被阻拦。为了直播不受影响,团队都要提前多次去定好的路线进行排查。李颖翀印象最深刻的一次,就是提前测试时发现信号全无,根本没法直播。“遇到这种情况,就需要我们去协调故宫的其他部门,尤其是信号相关的部门协助,增强信号。”

还会有一些意外,考验出镜主播的应变能力。正月初一直播时,邓晨钰在九龙壁前介绍一些科普小知识,并提出一个小问题跟网友互动。身边一个围观直播的小朋友接上了他的话茬,在直播时大喊道,“我知道!”

本以为只是随口凑热闹,邓晨钰没想到,这个小朋友还真的说出了正确答案。“这个时候就一定要好好表扬一下他。”在直播团队看来,直播并不是单一的主播的输出。“我们喜欢互动,也希望能和观众互动,不论是现场的还是线上的。”

“想跟网友们分享故宫的美景”

为什么想开线上直播?故宫宣教部相关负责人表示,院里最初目的,就是想跟网友们分享故宫的美景。

疫情期间,故宫一直处于闭馆的状态。去年清明节,故宫里的海棠盛开。“花开得这么好,但大家却不能来看一看,实在太可惜了。”于是,直播的计划提上日程,也很快兑现。

最初的直播,主播们都不太熟练。杨婉丽记得,那时刚和搭档开始配合,互相不懂如何进行提示,就会悄悄地去拉搭档的手。“因为搭档在讲话时,我会掐算时间,如果我觉得需要加紧往前走了,就会用这种方式告诉她。”

随着直播次数增多,成员们越来越得心应手,故宫各部门间的协调配合也越来越默契。正月初一的这次直播,虽然是在观众特别集中的时段和区域进行,但在开放管理处的配合之下,哪里不会拥堵?哪里信号更流畅?哪些角度更能出效果?都在一次次踩点、排练和磨合中获得提升。

近几年,用直播的形式带人“云旅游”并不罕见,不少网友的直播,就直接以故宫为背景。

“但我们的直播更专业、更真诚。”在故宫直播团队的成员看来,故宫不仅是一个博物馆或者一个景点,也是他们实现梦想和价值的地方。

每一篇解说稿,都经过成员们仔细检查;一些民间流传的小故事无法考据,就要说明并非史实。

今后,故宫还将继续尝试传播优秀传统文化。直播团队依然会继续等天气、想主题,设计更多的路线,让来过故宫和没来过故宫的人,都能从直播中看到新的景色。

“故宫的路,不知道走过多少遍,每一遍都在丰富、提升,我们有信心,讲好故宫的故事。”

新京报记者应悦张畅

发展特色农业 对接精准扶贫 让村子更美让村民更富 北京青年报:就地过年新玩法带来旅游新商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