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亿年前萤火虫就已学会发光抵御捕食者

日期:01-28

原标题:1亿年前萤火虫就已学会发光抵御捕食者

科技日报讯(记者张晔)盛夏的野外,萤火虫一闪一灭的光亮,犹如一盏盏神秘莫测的明灯。通常,只有年幼和雌性萤火虫才发光,这是一种求爱信号。极少数的雄性萤火虫也用闪光进行防御。

近日,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与捷克帕拉茨基大学、英国布里斯托大学及中山大学合作,从缅甸琥珀中发现了萤火虫的一个“老祖先”:白垩光萤科。这一新类群的发现对于研究叩甲总科中生物发光的起源与演化具有重要意义。该成果1月20日在线发表在英国《皇家学会会刊—B辑》上。

在陆生动物中,能进行生物发光的物种以叩甲总科(萤火虫及其近亲)的物种最多。大部分发光的叩甲总科的物种都属于“萤类”,包括萤科、光萤科、雌光萤科,以及华光叩甲科。

在这一分支中,除最基部的华光叩甲科外,萤科、光萤科与雌光萤科的身体均较为柔软,部分类群的雌性还具有幼态持续现象,这使得这一类群的物种很难保存为化石。除萤科于白垩纪缅甸琥珀及一些新生代地层中有化石记录外,其他类群此前尚没有化石被正式报道。

研究人员在白垩纪中期缅甸琥珀(约1亿年前)中发现了一枚保存较完好的阿扎白垩光萤雄性标本。白垩光萤的触角具12节,呈双栉状,与现生的光萤科相似。然而白垩光萤的前胸腹板较发达,鞘翅完全覆盖腹部,腹部可见腹板6节,与光萤科及近缘的雌光萤科不同。根据其形态特征,研究人员推测白垩光萤可能属于光萤科+雌光萤科进化枝的基干类群。

“我们发现的化石是比较原始的一类,可以理解为萤火虫的祖先类型。”中科院南京地质古生物所副研究员蔡晨阳告诉记者。

白垩光萤的第1—3节可见腹板上具有一个浅色明亮区域,研究人员认为这是发光器官。而在白垩纪,蚂蚁、青蛙、早期鸟类等快速繁盛,它们都是白垩光萤的潜在捕食者。研究人员推测,白垩光萤中的发光器官或许与抵御这些捕食者有关。

来源:科技日报

责任编辑:刘德宾

银保监会圈定2021年多项重点工作 为问题法规“体检纠错” 信息技术出手更高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