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疫情防控中流调信息频繁泄漏,感染者遭受网络暴力,委员呼吁避免信息“裸奔”
疫情防控中,因流调信息泄露,导致部分感染者及其私生活频频成为攻击对象。市政协委员游闽键说,这不仅使新冠肺炎确诊患者遭受了疾病之外的隐私泄露、网络暴力等二次伤害,还将不可避免的引发群众质疑流调信息的安全性、可靠性的问题,影响疫情防控工作大局。
游闽键分析目前已发生的流调信息泄漏事件,认为流调信息泄露且大范围快速传播,主要原因是流调操作流程存在泄露漏洞。“目前的流调数据采集、统计、汇总等工作主要是通过纸质表格、微信、电话、支付宝等工具完成,而这些常用工具在个人隐私数据的处理、保密等方面均缺乏专业的处理机制,随时存在泄漏、丢失、滥用的可能。”
“由于流调工作往往事发紧急、涉及范围广且工作量大,流调工作人员往往通过微信等即时通讯工具进行沟通、交流,致使流调信息在社交网络中面临着被随意传播的风险。”游闽键说。此外,相关部门在对外公布确诊患者信息时,有时会忽视脱敏处理,致使社会公众存在根据公布的未脱敏信息进行人肉搜索的可能。
其次是流调参与人员法律意识不强。游闽键说,因疫情防疫工作量大,基层社区工作人员、村居委工作人员等纷纷加入流调队伍。他们大多数未接受过专业培训,在保密意识和隐私权保护等方面较为薄弱。另外,社会公众在社交网络中对确诊患者个人私密信息的大规模转发,导致了信息泄露情况进一步扩大。此前某地确诊患者因活动轨迹曝光,不幸遭受人肉搜索和网民攻击,身份证号、住址、微信号、照片、朋友圈等私人信息接连被扒,影响极为恶劣。
“从去年11月以来,石家庄、成都、沈阳、杭州等地至少出现10起流调信息泄露事件,但关于信息泄露人员的违规处罚结果却少有耳闻。”游闽键认为,对违规泄露患者个人信息的行为处罚不严或处罚后未予公开的状况,致使违规泄露行为无法得到有效震慑和规制。
游闽键呼吁,亟需对相关行为进行规制和引导,以加强对公民个人的隐私权保护,注意平衡疫情下公众知情权和患者个人隐私权,避免个人信息在疫情防控阶段“裸奔”。
他建议,严格规范流调操作流程,对信息进行脱敏处理,并建立个人信息流转留痕机制,以在采集、汇总确诊患者个人信息等方面落实个人主体责任。
“要加强专业培训指导,增强流调人员的法律意识,尤其是保护个人隐私权的意识。”游闽键说,在社会公众层面,他们往往以“法不责众”心理在社交平台中肆意传播患者的个人信息。“要宣传相关法律法规,引导社会公众树立隐私保护意识。”他还建议,及时处理违规行为,同步公开处理情况。
栏目主编:张骏
文字编辑:张骏
题图来源:视觉中国
图片编辑:苏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