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中国式现代化保驾护航

日期:01-21

原标题:为中国式现代化保驾护航

来源: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为中国式现代化保驾护航

高铁是我国自主创新的一个成功范例。CR300BF型复兴号动车组被网友们亲切地称为“蓝暖男”,该型动车组作为中国标准动车组体系中的新车型,实现了全面自主化,其软件、硬件全部自主设计、制造或选型,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整体和关键系统性能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图为2021年1月20日上午9点30分,“蓝暖男”D2281次复兴号动车组列车停靠嘉兴南站。(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特邀嘉宾

何传启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中国现代化研究中心主任

蒋来用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廉政研究中心秘书长

王刚南京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

中国现代化前提是社会主义。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运用和发挥社会主义制度优势,实现共同富裕,让人民生活更加美好,这是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基本价值理念和本质特征。

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应该是廉洁程度相当高的国家,需要权力运行更为规范并受到有效监督,人们的廉洁意识程度更高,社会更为廉洁。纪检监察机关作为党内监督和国家监察的专责机关,必须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自觉主动围绕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目标来谋划部署各项工作,为中国式现代化保驾护航。

现代化既包括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生态的现代化,也包括制度、观念和人的现代化

记者:在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公报里,“现代化”一词出现了20多次。我们该如何理解现代化?现代化究竟意味着什么?

何传启:首先,现代化是一个世界现象,大致起步于18世纪,流行于20世纪和21世纪。其进程可分为两大阶段,第一次现代化是从农业经济向工业经济、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转变,第二次现代化是从工业经济向知识经济、从工业社会向知识社会的转变。其次,现代化是一种文明进步,发生在人类文明的所有层次、所有领域,既包括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生态的现代化,也包括制度、观念和人的现代化。再次,现代化是一个发展目标。20世纪50年代以来,许多国家和地区的发展目标就是早日实现现代化。

蒋来用:现代化最早是从工业化演变而来的,通常认为是生产力发生突破性变革的发展过程,主要内容和特征是手工劳动基本上为机器操作所代替。但现代化会导致整个经济体制或社会制度、人们的思想观念、文化素质、风俗习惯的变化。现代科学技术大量运用和普及后,对国家和社会治理提出了新的要求,需要其作出适应性调整和改革。当前对现代化的理解在不断深化,已经大大超出了经济社会领域,社会综合发展观取代了单纯经济增长观,片面强调工业化和经济现代化远远不够,还需要从心理、思想和行为方式上实现由“传统人”到“现代人”的转变。就廉洁治理而言,现代化是对国家治理的新要求,需要权力运行更为规范并受到有效监督,人们的廉洁意识程度更高,社会更为廉洁。

现代化没有一个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统一标准,每一个国家都有自己独特的国情、独特的现代化道路

记者:把中国建设成为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无数仁人志士孜孜以求的梦想。该如何理解中国式现代化?

何传启:在我看来,中国式现代化有四个特色。首先,必须有党的坚强领导。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始终把实现现代化和民族复兴作为奋斗目标。其次,必须获得人民群众的支持。现代化是中国人的百年期盼,实现现代化已经深入人心。其三,具有顶层战略设计。从1953年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中国现代化建设就是按国家发展计划或规划,分阶段有步骤地全面推进。其四,取得巨大成就。中国已经发展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明确了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远景目标,一个更加现代化的中国正在变为现实。

王刚:现代化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但现代化绝不等于西方化,它没有一个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统一标准,每一个国家都有自己独特的国情、独特的现代化道路。中国式现代化不仅符合中国实际,体现了社会主义建设规律,而且也体现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是合目的性与合规律性的统一。

从历史逻辑看,中国式现代化是后发的、外源型的现代化,与西方国家先发的、内源型的现代化不同。从人口规模看,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17世纪,荷兰崛起时人口是百万级的;19世纪,英国崛起时人口是千万级的;20世纪,美国崛起时人口是上亿级的。在一个人口规模达14亿的国家实现现代化,这在人类历史上从未有过,不仅将第一次彻底改变世界现代化人口的格局,而且将为世界上人口规模较大的国家探索出一条实现现代化的新路。从根本立场看,中国式现代化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在擘画的基本实现现代化蓝图中,明确指向以人民为中心的现代化。从价值取向看,中国式现代化是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首次把“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作为远景目标提出来,还特别突出强调了“扎实推动共同富裕”。从文化底蕴看,中国式现代化不仅渊源于悠久的文化,更具有开放、包容的特点,更加注重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互协调。从实现路径看,中国式现代化走的是和平发展的现代化,是开放、包容、互利共赢的现代化,是不同文明相互融合的现代化,这是与西方现代化截然不同的新路。

蒋来用:中国的现代化与西方国家的现代化不同,也不同于新中国成立初期提出的现代化。

首先,新时代中国现代化是让人民生活更加美好的全面性的现代化,这已经超出了新中国成立初期提出的“四个现代化”目标,是根据社会主要矛盾发生根本变化新形势提出的,不再局限于经济科技领域,还包括社会、法治、文化、教育等众多方面,尤其强调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而不是简单为现代化而现代化。

其次,中国现代化前提是社会主义。邓小平强调:“我们搞的现代化是中国式的现代化。”坚持社会主义方向,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定道路自信,运用和发挥社会主义制度优势,实现共同富裕,让人民生活更加美好,这是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基本价值理念和本质特征。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必须健全党和国家监督体系

记者:如何看待党和国家监督体系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的定位和作用?

蒋来用:社会主义现代化包含廉洁的内容和要素,同时也离不开廉洁的保障。腐败与落后往往共生,廉洁与发达则往往并存。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应该是廉洁程度相当高的国家。英国社会学家吉登斯认为,现代化的进程与民族国家高度集中的控制水平相伴随,现代性意味着对政治领域、社会领域等各种场所监督的强化。因此,在现代化建设过程中,监督需要不断加强。党和国家监督体系建设必须围绕党和国家的中心任务或战略目标开展。不同的时期,监督体系建设的形势任务并不相同。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为未来15年的监督工作明确了方向。纪检监察机关作为党内监督和国家监察的专责机关,必须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自觉主动围绕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目标来谋划部署各项工作。

王刚:党和国家监督体系是党和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国家治理中起重要的保障作用。一方面,党和国家监督体系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坚强保障。党和国家监督体系通过强化对公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能够有效保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另一方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健全党和国家监督体系。当前,我国发展环境面临深刻复杂变化,只有构建起更加有效、更加成熟、更加科学的监督体系,才能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有效保障。

推动监督体系融入国家治理、转化为治理效能

记者:在现代化建设过程中,如何推动监督体系更好融入国家治理、转化为治理效能?

蒋来用:我认为,第一,建设清廉中国,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题中之义。第二,党和国家监督体系建设需要理论上取得突破,迫切需要将建党以来的廉政建设经验和制度,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经过实践检验的有效做法定型,提炼成为稳固的理论体系和制度体系。第三,要积极运用现代化技术。信息化已经成为当今全球经济社会发展的显著特征和大趋势,党和国家监督体系建设必须跟上信息化、智能化步伐,体现便捷化、高效率、精准性要求。比如,通过数据共享实现各类监督贯通;利用大数据、区块链等现代技术开展审计、巡视等监督工作;运用新媒体开展廉政教育宣传,推进媒体融合改革;加大监督信息公开力度,加大网络信访举报受理和处理,加强数据信息搜集、研判、比对分析,实现主动监督和精准监督,及时对群众反映的问题进行处理并反馈回应。

王刚:推动监督体系融入国家治理、转化为治理效能,必须有效发挥监督在发现问题、坚守底线、防范风险、促进治理上的重要作用,保证整个治理体系安全、高效运转。一是坚持和完善党和国家监督体系。党和国家监督体系是国家治理体系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的重要保证,要统筹协调包括党委(党组)监督、纪委监委监督等在内的各种监督,使之融入到国家治理中。二是使监督体系更加契合党的领导体制。党的集中统一领导是我国国家治理体系的显著优势,只有使党和国家监督体系更加契合党的领导体制,才能推动制度优势更好转化为治理效能。三是把政治监督摆在更加突出位置,坚持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到哪里,监督检查就跟进到哪里,有效化解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的各种风险挑战,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保驾护航。

媒体:包机送大学生回家!寒假去留怎么办考验高校担当 北京4天新增12例确诊,关系图梳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