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科学、精准、适度!疫情防控不搞一刀切的“加码”
1月19日下午,在北京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新闻发布会上,北京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市政府新闻发言人徐和建表示,首都严格进京管理联防联控协调机制对境内外进京人员防控措施作出调整和加强,其中,对于追踪排查过程中联系不上或不予配合的涉疫风险人员,“北京健康宝”将赋以弹窗提示,暂不确定健康状态,督促其立即主动联系居住社区,接受健康管理和核酸检测,对拒不配合防疫管理,故意隐瞒旅行史、接触史、密接史的,将视情承担相应法律责任,并公开通报,提高全社会主动防疫意识。
1月19日,大兴区西红门镇居民在做核酸检测。图据北京日报客户端
无论联系不上还是拒不配合,只要是涉疫风险人员,就是不可忽视的隐患。任其“北京健康宝”正常显示,到超市、餐馆等人员聚集的公共场所,就可以进出自如,也不妨碍进入相对密闭的办公场所。在“北京健康宝”上显示“暂不确定健康状态”,只是善意的提醒,而非惩罚措施,但可以临时限制其进入公共场所,切断潜在的风险传播链条。
此举虽小,可以喻大。这一借助科技手段的管理措施,是首都严格进京管理联防联控协调机制对境内外进京人员防控措施作出调整和加强的生动注脚,更是调整所遵循的科学、精准、适度原则的最好体现。科学、精准、适度,看似简单的三个原则,真正落实到疫情防控实践中,并不容易,需要智慧、考验担当。
当前,北京市疫情输入风险陡增,防控形势严峻复杂,在新春佳节即将到来、人员流动加大的时刻,为了首都安全特殊需要,势必要采取相对从严从紧的防控策略,加严加密首都防控网。可从严不是层层加码,从紧不能大水漫灌。简单化、“一刀切”的疫情防控,貌似严格的背后,恰恰是偷懒的做法,不是真正的主动作为。前不久,新华社等央媒就批评过一些地方动不动就宣布进入“战时状态”,不分青红皂白所有人一个标准,虽可以调动防控积极性,但也容易使群众错判形势,产生恐慌心理。过犹不及,一刀切的“加码”,反而可能让疫情防控失去准头。
真正的担当,就是实事求是,在坚持十个指头弹琴的同时,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在坚持防控力度整体不减的前提下,对重点行业和重点人群等实施重点防控。该严的地方、该严的人必须严起来,该适度的地方决不过度。科学、精准、适度原则在此次北京调整的六个方面,随处可见。比如,对于境外入境进京人员,经疾控专家深入评估和会商研判,在现有政策基础上,对北京口岸入境人员和国内其他口岸入境人员分类实施“14+7+7”健康管理措施。对入境进京人员和在京密切接触者隔离结束后增加的7天健康监测期间,要求不参加各类集体活动,不聚餐、不聚集,并按要求向单位、社区等报告健康状况。但也表示,健康监测期间可以正常出行和工作生活。而且对入境人员因措施调整新增加的集中隔离食宿费用及各类检测费用等,对密切接触者等风险人员集中隔离期间的食宿费用及各类检测费用等,统一由财政承担。如此一来,既最大限度减轻了群众负担,保障了人员安全有序流动,也为进出京往来和社会生产生活提供了便利条件。
科学、精准、适度三原则,让我们在疫情陡增的局面下应对更从容,在防控形势严峻复杂的形势下步履更坚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