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加有减 “显山露水”——我市狠抓生态环保建设宜居城市取得显著成效

日期:01-17
天津

原标题:有加有减“显山露水”——我市狠抓生态环保建设宜居城市取得显著成效

来源:天津政务网

环境容量增上去,污染存量减下来。一增一减间,我市生态阈值进一步拓宽。

回眸2020年,天津“显山露水”的生态文章,彰显出山河锦绣、叠翠繁华、香氛远播、长盛不息的“颜值”和“气质”。

把“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印刻在头脑中,落实到行动上。保持战略定力不松劲,践行新发展理念不动摇,咬定青山不放松,对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零容忍,牢牢守住生态红线。过去一年,我市走出了一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和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路子,良好生态环境成为人民生活幸福指数不断提升的增长点,成为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支撑点。

加──持续生态扩容使“家底”更“厚实”

深冬时节,在津南区辛庄湾绿色生态屏障片区,工作人员紧锣密鼓地进行着冬季植树造林项目。2020年,在已经种植30多万棵树木的基础上,这里又栽种了2000多亩的狼尾草、萱草等花草,还修建了亲水平台、林间驿站、游览线路等便民设施,丰富了游人的观览体验,满足了市民“出门就看景”的生活愿望。

宜居的生态环境,就是民之所盼、所想,是幸福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如今,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天津变得更美。为奋力打造生态宜居环境,天津持续推进重大生态工程建设,加快生态格局重构重塑,切实筑牢首都“生态护城河”。

放眼736平方公里的绿色生态屏障,规模性生态效益已初步显现,原来的拆迁地、复垦地、零散土地也已披上了蓝绿色彩。坚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高标准谋划建设绿色生态屏障。截至目前,一级管控区内林地面积达到14.28万亩,林木绿化覆盖率提升到20.4%,蓝绿空间占比提升到63.5%,重点区域的生态修复呈现良好效果。

同时,生态屏障区全面进行人居环境整治,持续推进生活污水达标排放和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为百姓营造了干净整洁的宜居环境。

山水林田湖草,万物和而共生。湿地在净化环境、调节气候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过去一年,我市升级保护修复875平方公里的天然湿地,累计补水4亿立方米。坚持自然恢复、人工修复相结合的方式,对集中连片、破碎化严重、功能退化的自然湿地进行修复和综合整治,自然生态面貌持续向好,生物多样性得到有效保护。

七里海保护区和大黄堡保护区已完成全部核心区、缓冲区约22万亩集体土地流转,伴随生态移民工程推进实施,实现核心区封闭管理,降低人类活动干扰。去年秋季以来,飞临七里海湿地的候鸟多达10余万只,在七里海及周边地区发现的东方白鹳已经超过5000只,飞临北大港湿地的候鸟多达40余万只,天津已经成为候鸟的天堂。

着力建设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共生共荣的现代化美丽天津。去年年底,12条入海河流全部消除劣Ⅴ类,国控断面优良水体比例首次达到55%。近岸海域治理方面,开展入海排污口“查、测、溯、治、罚”专项行动,全市工厂化海水养殖企业已基本完成尾水处理设施升级改造,严格保护153公里海岸线,完成400公顷滨海湿地整治修复,完善船舶和港口污染物接收转运处置联合监管机制,实现全链条“闭环”监管,实施500米净岸工程,建立实施“湾长制”,构建“海上环卫”工作机制,完善海洋垃圾治理体系。

此外,我市还加强京津冀生态环境联建联防联治,三地签订了《京津冀水污染突发事件联防联控机制合作协议》,联合建立了预警、处置、督导检查等工作机制,同时与河北省签订实施第二轮《引滦入津上下游横向生态补偿协议》,津冀两地共谋引滦上游地区水源地保护和水污染防治项目,推动上下游、左右岸共同护河治河。

我市的生态基底在逐步修复,城市环境承载力日益提升,百姓生态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与日俱增。

减──精准科学治污绿色发展潜力提升

驱车从静海区王口镇穿镇而过,多家炒货企业整齐分列于主干道两侧,尽显“炒货小镇”的“火热”,曾经的小作坊也已经成为拥有高端生产线的现代化企业。

“工人们都在加班赶订单,年底生意好,订货量大。”走进康福百佳坚果食品制造有限公司,“90后”当家人郭震笑容满面,他对记者说:“以前这是小小的家庭式作坊,老汤泡蚕豆,入锅翻炒冒黑烟……生产20吨货需要30个人,现在只需要6个人就能完成,既保护了环境,还提高了生产效率。”

企业改进生产工艺,提升为全自动车间,并且硬化厂区、安装环保设施。卢鹏是王口镇和平村村民,也是这家工厂自动化车间的操作工,刚刚完成了蚕豆烘炒工作。他对记者说:“现在不烧煤了,干活儿身上不脏,还没有煤呛味儿,环境变好了。”

我市严守环保底线的同时,坚决不搞“一刀切”。市生态环境部门组织当地按照企业现状,精准科学依法治污,分类实施“关停取缔”和“升级改造”。积极进行“腾笼换鸟”,为具有绿色发展理念的企业留出总量空间,推进产业升级。

不断厚植的绿色底蕴正在为我市的高质量发展赋能。过去一年,全市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鼓足干劲调结构、转方式、换动能,破解“钢铁围城”“园区围城”问题。目前,3家钢铁企业整体退出取得实质性进展,保留4家钢铁企业生产环节全部实现超低排放,86个工业园区完成整合取缔,“钢铁围城”“园区围城”治理取得突破。

在淘汰落后产能的同时,全市深挖绿色发展潜力,着力提升产业结构含金量。一批智慧科技类企业快速成长,钢铁等传统行业智能化改造加速实施,一批智能工厂和数字化车间建设完成,实现了产业链、创新链“双链融合”。

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如今,蓝天白云时常“在线”,“刷屏”市民的微信朋友圈,“晒蓝天、晒白云”已成为百姓日常幸福生活的表达。

城市“颜值”“气质”提升的背后,是大气污染治理项目的落地见效。去年,我市持续深化燃煤、工业、机动车、扬尘、新建项目“五控”治理,巩固35蒸吨以下燃煤锅炉淘汰成果,34台65蒸吨及以上燃煤锅炉完成超低排放改造,640台燃气锅炉完成低氮改造;火电、钢铁、石化、水泥、铸造等重点行业企业在稳定达到特别排放限值的基础上持续实施提升改造;全面实施机动车国六排放标准,淘汰老旧车6万余辆;对道路扬尘强化“以克论净”考核;强化落实工地“六个百分之百”控尘措施,加强大气污染联防联控。去年,全市PM2.5平均浓度48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5.9%。

2020年,生态环保理念在津城百姓心中扎了根,共享单车、光盘行动、垃圾分类等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逐渐成为一种潮流,形成了生态共享、生态共建的浓厚氛围。

来源:天津日报

广东佛山规范谈话函询工作对敷衍应付者通报曝光 吉林现超级传播,齐齐哈尔:禁止一切“健康讲座、免费体检”等任何形式的聚集性活动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