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变得更“凶猛”了吗?新冠患者会有后遗症吗?官方回应

日期:01-14
新冠肺炎

原标题:新冠变得更“凶猛”了吗?新冠患者会有后遗症吗?官方回应

新京报讯(记者戴轩)昨日下午,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近期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及医疗救治情况。

近期疫情呈现农村比例高等特征

根据国家卫健委发布的消息,12日,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报告新增本土病例107例(河北90例,黑龙江16例,山西1例),新增无症状感染者38例(境外输入3例)。

国家卫生健康委新闻发言人、宣传司副司长米锋介绍,国内多地报告本土散发病例和聚集性疫情,呈现持续时间长、涉及范围广、传播速度快、患者年龄大、农村比例高等特征,有些地方出现了社区传播、多代传播。

已部署各项措施确保不出现大规模反弹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副主任冯子健介绍,当前我国出现多地局部暴发和零星散发的状态,这是入冬之后,世界各地疫情大幅度上升,我国外防输入面临巨大压力的一种反应。经过与新冠斗争一年多,我们对新冠病毒有了较多的认识,第一时间发现、第一时间控制,应该不会出现大规模的新冠疫情。

春节期间人员流动大,聚集性活动多,会增加疫情流行风险。春节期间物流加大,低温条件下,需要警惕进口冷链食品和其他货物带来病毒输入的风险。为了应对风险,国家已经部署了今冬明春防止疫情反弹的各项措施,落实好这些措施,就可以确保不出现大规模的疫情反弹。

国家卫生健康委疾控局监察专员王斌表示,春运的疫情防控是目前疫情防控面临的一次“大考”,目前估计,境外回国人员可能进一步增加,国内人员流动也会增加。此外,春节会有更多的室内聚集,为了保障物资供应,食品、货物物流也会增加,这些都是疫情传播的风险因素。

王斌呼吁,春运期间非必要不出行,如果一定要出行,要关注交通旅游信息、注意错峰出行,全程做好防护,尽量减少聚集。一旦发生可疑症状,要佩戴好口罩,去到就近的医疗机构就诊。

■关注

石家庄疫情

刻不容缓抓好防控措施

冯子健表示,石家庄疫情相比前几次聚集性疫情,病例多,发展也比较快,目前已经采取各方面的措施。

一方面,当地限制人员流动,切断疫情传播和扩散。近日,石家庄仍有一定数量的新增病例报告,分析病例来源,都是来自被管理的密接者、被管控的社区人群,第一轮核酸检测时没有被发现的主要原因,是因为当时刚刚感染,还处在检测诊断“窗口期”。

当地已经对全民进行了大规模的核酸筛查,在随后几天,还会有一定数量的感染者被诊断报告出来。从1月2日首次报告疫情到现在已经11天了,根据去年处理的多起聚集性疫情,从首次报告病例到最后1例诊断病例,一般都在2-3周,只要采取坚决果断的措施,刻不容缓地抓好各项防控措施,相信疫情能够很快得到控制。

此外,各地针对去年12月15日以后从石家庄到外地的人群,也做了大规模筛查、检测、排查工作,最近其他地方报告的一些病例都和排查工作的进展有很大关系。加大排查力度,尽快完成排查工作,也有利于防控石家庄疫情向其他地区传播扩散。

患者救治

调集血浆救治重症患者

国家卫生健康委医政医管局监察专员郭燕红透露,近期河北和辽宁都相继发生了新冠肺炎的聚集性疫情,这次疫情的患者,一是老年人多,二是患有心脑血管基础性疾病的人员比较多。根据统计,河北的确诊病例平均年龄是50岁,高于60岁以上的病例占到30%。辽宁60岁以上人群占到了37%,平均年龄达到53岁,对救治工作提出了挑战。

郭燕红介绍,经过一年的患者救治工作,在重症救治上积累了一些经验,比如早期应用康复者的恢复期血浆,以及采用中西医结合的办法。除了多学科的团队以外,加强护理工作,加强营养支持、心理支持和康复指导,通过多学科综合的诊疗,能够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为了支持辽宁、河北的救治工作,分别调集了3万毫升血浆支持两地重症患者的救治工作。目前两地的重症患者救治工作总体比较平稳。

农村疫情防控

提高疫情发现报告意识

王斌介绍,和城市地区相比,大部分农村地区的医疗基层基础条件薄弱,防控能力相对较弱,特别是随着春节的到来,大量人员陆续会返乡过年,城乡之间人员流动加大,给农村地区疫情防控带来很大挑战。这些天主要采取几方面措施。

首先要求各地建立县乡村三级指挥体系,压实疫情防控的责任。

同时继续加大对农村公众的宣传,加强疫情防控各项措施的宣传,继续倡导村民养成戴口罩、勤洗手、多通风的卫生习惯。同时,也提倡在节庆期间文明举办婚庆等活动,尽量少摆席,避免人群聚集。

做好重点人群摸排,希望乡村两级做好返乡人员,尤其是从重点地区回来、从事风险较大工作人员的摸排,特别是冷链从业人员等。同时做好信息登记和健康登记。希望他们少串门、少聚集。

此外还提到要提高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和个体诊所对新冠疫情的发现报告意识;农村地区提前组建由市和县两级人员组成的流调队,提前确定集中隔离场所、定点医院、机动支援队伍、配备运输车辆,备足疫情防控物资等措施。

释疑1

大连出现超级传播现象新冠变得更“凶猛”了吗?

冯子健介绍,在人际传播的呼吸道传染病里面,“超级传播现象”是一个比较常见的疾病传播现象,一个病人或者是感染者传播的数量导致二代病人数量超过或显著超过基本传播数,那他就是超级传播者。新冠肺炎确实是超级传播现象非常突出的疾病,很多地方暴发的疫情由某些传染者或者某些病人的传播数量要远远超过其他的感染者或者病人传播的数量。现在所看到的超级传播现象,包括大连出现的“1传33”的情况,并不意味着这个疾病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但在疫情控制过程中,没有办法识别哪个感染者会扮演超级传播者的作用。观察到超级传播现象时传播已经发生了,所以只能事后来观察,看在什么场所、什么样的环境下容易出现超级传播现象。对这些场所、对这些人群的活动采取更多的防范防控措施。比如在农村有疫情发生的地方,婚丧嫁娶人群聚集的活动要大大减少,就是消除超级传播现象一个非常重要的措施。

冯子健表示,现阶段高发的状态主要跟气温有关。在寒冷的环境下,病毒在物体表面存活的时间就长,传播的效率就高。此外,境外现在的疫情处在非常高强度的传播状态,不管是通过人还是物输入到我国的几率大大增加,境内人员接触暴露感染风险增加,导致疫情出现了近期多发的现象。

释疑2

已经接种新冠疫苗去低风险地区还用隔离吗?

王斌介绍,我国从2020年12月15日开始重点人群新冠病毒疫苗接种工作,经过这段时间的努力,接种量不断增加,目前接种剂次已经超过了1000万。总体来看,全国的新冠病毒疫苗接种平稳有序。

王斌表示,接种新冠病毒疫苗之后,绝大部分人体内会产生抗体,能够有效地预防感染。但仍会有少数接种者不产生抗体或抗体的滴度不够,可能还会有感染的风险。

另外,重点人群的接种刚刚开始,大部分人仅接种了一个剂次,所以疫苗的保护作用在目前来看还不能充分实现。所以在现在这样一个阶段,我们建议只要人员有流动,所有的人都执行流入地当地的疫情防控措施,遵守当地相关的防控要求和规定,最大限度保证疫情防控的效果。

王斌在回答记者提问时表示,现阶段接种的重点人群是18-59岁高风险和可能高传播人群。随着疫苗临床研究数据的不断完善、防控工作的需要以及疫苗供应量的增加等,中国会把疫苗接种目标人群扩大到更多人群,包括60岁及以上老年人。

释疑3

隔离期后查到病毒新冠潜伏期变长了吗?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感染疾病科主任王贵强表示,最近看到有一些长潜伏期的病例出现,隔离14天以后仍然查到病毒,这是个别现象。新冠病毒的潜伏期目前基本是14天以内,大部分是3-7天,超过14天的,既往也存在。是不是潜伏期延长了,还需要进一步研判。

他表示,目前采取的措施很明确,针对可能出现14天以后仍然具有传染性的个别现象,不同地区采取不同手段,比如14+7,在14天隔离后继续居家隔离,隔离结束后要进行核酸检测,避免潜在的风险。

他强调,居家隔离也要做好个人和家庭成员的防控,不要随意外出,要保证7天的居家隔离能做到有效防范。

此外冯子健介绍,新冠的无症状感染者的比例较高。现在国际上形成共识,无症状感染者有传染性,能进一步传播病毒,但是传播的效率比确诊患者要低,传染性在确诊患者的1/4至1/3左右,但仍然扮演传播的重要角色。因此,对他们的防控措施和确诊患者一样,对密接者也进行相同的医学隔离观察。

释疑4

新冠患者会有后遗症吗?

近期,《柳叶刀》杂志发表了中国的一项研究成果,评估了武汉金银潭医院新冠肺炎住院患者在出院后六个月的健康状况,发现大量患者仍存在至少有一个持续的症状。

昨日发布会上,王贵强介绍,目前来看,大部分新冠感染者都是快速康复,没有什么后遗症。但是对于重症的、危重症的患者,身体修复需要更长时间,心理方面也需要进行康复。

王贵强分析,金银潭医院收治的患者症状较重,文章中提到,第一研究对象年龄都比较大,平均年龄57岁。其中,70%多的病人需要吸氧。因此其康复时间也更长。而大部分新冠患者是可以康复的。

订单多了也烦恼 疫情下如何给打工人放假?有企业这么干 模拟健康码程序已下架,开发者被采取刑事强制措施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