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龙河,美!
来源:重庆发布
巍巍武陵山,纵横千里;滚滚龙河水,浩荡磅礴。2020年11月22日,龙河(丰都段)顺利通过全国示范河湖建设验收。从污染源多、常年断流的“落后河”,到两岸青山巍峨、河水绿如碧玉的示范河,几年时间,丰都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加强生态保护与修复、创新生态产品形式实现龙河的蜕变。
丰都(龙河段)秀美风光丰都县委宣传部供图
如今的龙河
河畅、水清、岸绿、景美、人和
人们居住在公园里
生活在风景中
这样的龙河你爱了吗?
护龙河
拆废旧厂区变滨水公园
在丰都县双路镇花园社区,沿岸的龙河清澈见底,滨水步道平坦宽敞,一旁新栽种的植物还被保护得好好的,等待春天的发芽。或许你想不到,这里几个月前还是一片破旧的厂房。
厂房拆除前丰都县委宣传部供图
“这里本来有两个厂区,一个花园水泥厂、一个兴旺化工厂。去年,为了贯彻落实重庆市总河长令1、2号,丰都县持续开展河库“清四乱”专项整治行动,对这两座长期侵占河道的工厂进行了全面拆除,并开展公园改造项目,将此地打造成为一个占地面积约20000平方米的公园。”双路镇党委副书记、镇长林明方介绍说,“在拆除过程中,我们也保留了化工厂最有特色的焚烧塔,这也将作为工业遗址存在未来的龙河湿地公园中,既是地标性建筑,也是龙河改变的见证者”。
花园社区工厂拆除后风景秀丽丰都县委宣传部供图
花园社区的改变,只是龙河流域的生态保护的一个缩影。在这场生态保护攻坚战中,丰都拆除龙湖沿岸残垣断壁、清理运库岸沿线、拆除养鱼网箱、关闭畜禽养殖场、搬迁涉河工矿企业、整治小水电站……
另外,还建设了水美景观带,扮靓河岸景致,开展沿河河岸、环湖绿道防护林建设,新栽植乔木2.8万株,撒草籽面积约18.7万平方米,形成30公里绿化带、10.08公里滨河绿道。同时,拓展动植物栖息带,提高生物多样性。野生猕猴、鸳鸯等国家级保护动物时隔20年再次出现在龙河丰都段区域。
旺龙河
荒芜古村落成打卡地
一条小溪流、三颗黄桷树、几座烂土房,这就是此前位于龙河边的三建乡保家楼古村落。经过一年多的人居环境整治,古村落已经焕然一新,小桥流水、鲜花绿植、芦苇成片……
美景当前,游客不请自来。保家楼的走红,对于三建乡乡长任正义来说,既是意料之外,也在意料之中。“此前大家都出去打工赚钱,保家楼古村落只剩下16个人留守。2018年我们开始风貌整治,采取房屋加固、荒地种植等措施,到2020年4月,整个古村落已经焕然一新。”任正义说道。
非常有特色的保家楼古村落蒋海涛摄
没想到,4月底的一个周末,保家楼就已经游客爆满。
如今,保家楼已经发展了10家民宿,自去年4月以来,已接待游客2.5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500万元。
在原本土房基础上改造的农家乐蒋海涛摄
龙河越来越美,绿水青山自然成为了老百姓的金山银山。不仅是保家楼的乡村旅游发展,三建乡还大力发展休闲农业,建立“保底+分红”产业利益联结机制,综合开发打造了2000亩竹海休闲园,500亩花卉观赏园。既保护了生态环境又实现了脱贫致富,形成了休闲农业、生态农业、绿色农业可持续发展,乡村民宿于一体的农旅融合,让当地很多村民从农民“变”成了产业工人,更吸引了许多外出打工者回乡创业。
丰都也正是这样以“生态+”的理念谋划发展、“+生态”的思路发展产业,优化生态空间、拓展生态功能、丰富生态产品、提升多元效益,实现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齐头并进。让生态“颜值”变经济“产值”、绿水青山成致富“靠山”。
复龙河
40多年前邮票美景将重现
川流不息的龙河不仅滋润了两岸肥沃的土地,更孕育了悠久而独特的历史文化。龙河丰都段沿岸至今仍然保留着包括巴盐古道、文庙村关口古迹群、观音寺崖棺、栗子寨、石堡古塔等在内的一批历史文化古迹遗产。
修复生态、发展产业,龙河也变得越来越有“味道”。未来,同样代表龙河人文气息的九溪沟大桥也将得到新的发展。
现在的九溪沟大桥蒋海涛摄
九溪沟处于龙河的下游,南天湖镇境内,距丰都县城24公里,是龙河沿岸交通要道的渡口之一。九溪沟大桥于1971年7月1日开工建设,一年后竣工通车,已经巍然屹立近半个世纪了。并且该桥凭借全长140米,主跨径116米,成为了当时世界上跨径最大的石拱桥,这一纪录保持了18年之久。
1978年,九溪沟大桥荣获全国科学大会重大科技成果奖,同时荣获国家交通部和四川省政府颁发的重大科技成果奖。
1978年11月1日,国家邮电部向全国发行了一枚8分面值的邮票《公路拱桥——丰都九溪沟桥》。
当时发行的邮票丰都县委宣传部供图
这张邮票上,不仅详细描绘了九溪沟大桥的全景以及在龙河里波光粼粼的倒影,桥上的汽车、两岸的桃花更给大桥增加了生气。
“为了还原邮票上九溪沟大桥周边的美景,我们拆除了原本两岸的建筑,只保留了一颗黄桷树,之后还将重现两岸的桃花盛景,让九溪沟大桥成为龙河上一道更壮丽、更靓丽的风景线。”丰都县相关负责人介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