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扎实有序做好新冠疫苗接种工作
本报评论员樊大彧
扎实做好当前的新冠疫苗重点人群接种工作,可以有效提高公众在知情同意、排除禁忌症的前提下参加接种的积极性。目前正在开展高风险人群和重点人群接种工作,之后将逐步有序推进老年人、有基础疾病的高危人群接种,后续再开展普通人群接种。做好当前新冠疫苗重点人群接种,将为通过疫苗接种建立全人群免疫屏障打下坚实基础。
1月3日,北京市召开第200场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新闻发布会。北京市卫生健康委员会一级巡视员、新闻发言人高小俊介绍,为严格落实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工作要求,按照北京市重点人群新冠疫苗接种工作有关部署,自1月1日起,组织各区对九类重点人群开展新冠疫苗接种工作,目前已有220个接种点启动使用。1月1日至2日,全市共接种新冠疫苗73537剂,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相关报道见04版)
新年伊始,我国首批新冠疫苗开始在北京、山东等地对重点人群进行接种,预计2月中旬完成接种。新冠肺炎疫情是百年不遇的传染病大流行,我国疫苗研发工作始终处于全球第一方阵,在疫苗研发生产过程中,我们始终把疫苗的安全性、有效性放在第一位。此前对高风险人群开展了新冠疫苗紧急接种,到去年11月底,累计接种超过150万剂次,其中约6万人前往境外高风险地区工作,没有出现严重感染的病例报告。中国新冠疫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已经得到验证。
当前,全球疫情形势依然严峻,我国疫情防控虽然已取得战略性成果,但“外防输入、内防反弹”的压力依然很大,近期境内已经连续发生多起散发性疫情。在这种形势下,立即启动重点人群新冠疫苗接种,无疑具有必要性和紧迫性。这样可以有效保护冷链物品检验检疫人员、口岸装卸运输人员、医疗卫生人员、社区工作者等一些感染风险相对比较高的人群,同时也可以大幅降低境内散发性疫情发生的几率。
扎实有序做好新冠疫苗接种工作至关重要。在疫苗研发工作中,我们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始终坚持遵循科学规律,将安全性放在第一位,致力于研发出安全、有效和可及的疫苗。在当前的新冠疫苗接种工作中,仍然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遵循科学规律,对符合条件的人员实现“应接尽接”。同时,接种相关知识告知工作务必做到认真周密,对发热、感染等疾病急性期、患免疫缺陷或免疫紊乱等暂不适宜接种人群做好甄别工作,防止意外发生。接种完成后,要做好30分钟观察工作,疑似疫苗不良反应情况一旦出现,要做好紧急处置及情况上报工作。
扎实做好当前的新冠疫苗重点人群接种工作,可以有效提高公众在知情同意、排除禁忌症的前提下参加接种的积极性。我国将为全民免费提供新冠疫苗,这个大前提是全面推进疫苗接种工作的有力保障。目前正在开展高风险人群和重点人群接种工作,之后将逐步有序推进老年人、有基础疾病的高危人群接种,后续再开展普通人群接种。做好当前新冠疫苗重点人群接种,将为通过疫苗接种建立全人群免疫屏障打下坚实基础。
传染病的消灭最终还是要靠疫苗。一部人类发展史,也是一部人类和疾病的斗争史,疫苗是人类防御、抗击传染病最有成效的手段之一。通过接种疫苗,我国消灭了天花,本土脊髓灰质炎几乎绝迹,麻疹、百日咳、流脑等传染病降到历史最低水平。扎实有序做好新冠疫苗重点人群接种工作,是建立对全民保护的第一步,我们必将最终控制疫情,为全球疫情防控作出新贡献。
“心情挺好、放松,感觉心里有底了”,北京一名新冠疫苗接种者这样表达了接种后的感觉。这种感觉的确不错,但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到目前为止,任何疫苗的保护效果都不能达到100%,少数人接种后仍可能不产生保护力。接种疫苗后仍需做好戴口罩、勤洗手、保持社交距离等个人防护措施,这样做是保护自己,也是保护家人和他人。疫苗接种已出发,全人群免疫屏障尚未建立,距离全面控制和彻底消除疫情,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