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湖北安陆:“一镇一品”稳定长效脱贫
“今年市场行情好,新鲜香菇每斤4元,花菇每斤5元,直接批发给经销商。”初冬时节,湖北省安陆市孛畈镇三里村众旺合作社香菇大棚里,已脱贫户李乙珍手脚麻利地采摘香菇,脸上洋溢着丰收的喜悦。
眼下,正是香菇上市季节,在孛畈镇安三公路两旁的一座座菇棚里,到处是采收香菇的丰收美景。孛畈镇累计投入400万元产业扶贫资金,引进800余万元的社会资本撬动安三沿线9个村的食用菌产业大发展,年产食用菌达120万袋,成为远近闻名的香菇大镇。
一镇一品,立当下,管长远。在安陆,培育出赵棚蓝莓镇、孛畈香菇镇、巡店蔬菜镇、雷公草绳镇、木梓肉牛乡等一批具有特色产业的品牌乡镇。
选产业,贫困户最受益
“确定发展太空莲产业,是因为我们吃过亏。”接官乡杨冲村党支部书记李绪波说。
作为安陆市8个深度贫困村之一,杨冲村土地贫瘠、地广人稀。
2018年,村里看到市场上西瓜行情走高,赶紧发展100亩无籽西瓜,结果亏了大几万。后来结合村里地形,又转行种植中药材玄参,又是血本无归。
症结在哪里?希望又在哪里?孝感市公安局驻杨冲村扶贫工作队队长晏鸣霄反思,产业发展离不开群众支持,不接地气的产业活不长久。
驻村工作队、村两委干部入户走访,确定一条因地制宜的产业——洼地蓄水栽莲蓬。2019年,村里引进泽左种植合作社,流转土地450亩,发展太空莲种植。
村集体按照50元/亩的标准收取管理费,村民按照350元/亩的标准获得流转费,还可以在太空莲基地务工,赚工资。今年,贫困户王基朝夫妇长期在基地务工,年收入超过3万元。合作社负责人丁进强表示,全年发放劳务报酬70余万元。
因地制宜,让群众参与,既避免了“淮南为橘、淮北为枳”的情况发生,也激发了贫困户自主脱贫的热情。
孛畈镇人多田少,人均不足1亩耕地,但有近30年的香菇种植传统。有技术、有资源、有效率,孛畈镇把香菇产业作为全镇的主导产业,带动超过100户贫困户增收。
巡店镇位于府河边上,土壤最适合种植蔬菜。大坝村的土黄瓜、顾里村的凯丽香芹、金墩的白花菜等均已初具规模,不少非贫困户看到“脱贫蔬菜”畅销,追着贫困户学手艺、求合作。
木梓乡山场多、耕地少,老百姓认准了肉牛养殖产业。2019年有4个村参与,2020年就增加到12个村,其中包括5个贫困村,全乡养殖规模达到2400头。
扶产业,乡镇比着“发红包”
孛畈镇月岭村,鳞次栉比的一座座香菇种植大棚。
“这需要多少钱?”
面对记者的提问,村支书周思想回答:“先建后奖,个人掏不了多少钱。”
按照《安陆市产业扶贫“以奖代补”暂行办法》,以孛畈镇香菇产业为例,每棒香菇可获得奖励1.5元,每100平方米大棚可获得奖励500元。在此基础上,孛畈镇配套奖补资金50余万元,每棒香菇再奖0.2元,每个大棚再奖3000元。
“建一个1000平米的大棚,可获得市乡两级奖补资金8000元;养殖1万棒香菇,又可获得1.7万元。这一算,基本不需要个人掏钱。”周思想说。
近年来,安陆市16个乡镇、街道办和开发区各显神通,充分利用各项产业扶贫政策,全力擦亮特色产业品牌。
在木梓乡木之新养殖合作社,饲养着100余头牛。市里给予的奖补政策是一头肉牛奖800元,一头母牛奖1000元。乡里不甘落后,迅速出台激励措施,新增1头牛补贴100元,种植1亩青草补贴30元,利用打捆机收集、打捆秸秆,每捆补贴30元。
合作社负责人余亮说,市乡两级的奖补资金基本抵消了受疫情影响导致的损失,他仍可以轻装上阵,养殖肉牛。
有的发奖金,有的发补贴,还有的疏通水渠、挖掘深井、聘请专家指导、打通销售渠道……
如今的安陆,16个乡镇、办事处、开发区的党委政府全都行动起来,扶贫成效成为党政干部绩效考核的最重要内容。
管长远,三方受益可持续
在接官乡杨冲村,丁进强给在太空莲基地务工的村民,发放劳务报酬70余万元,不过他本人没赚到钱。“在计划中,预计2021年至2025年达到丰产期。”他很淡定。
在赵棚镇兴农村,来自山东的赢丽木业负责人王安已投入600万元流转土地数百亩,发展泡桐种植基地,村集体有土地流转管理费,村民有务工工资。“初期肯定是亏的,给我五六年时间,肯定三方共赢。”他很有信心。
在木梓乡夏桥村,乡农机推广中心主任陈拥军与几位养牛大户商量,养牛只是产业链的最低端,如何建设屠宰厂和加工厂?“把产业链做长,产业的抗风险能力才越强,越持久。”他展望着未来。
客观分析,安陆市打造的“一镇一品”扶贫产业发展格局仍处于起步阶段,尚未达到贫困户、村集体和投资主体三方受益的阶段。安陆市副市长叶雄说:“我们在选择培育扶贫产业时,要充分考虑产业的可持续性,避免后继乏力的现象发生。”
2020年初,安陆市脱贫攻坚指挥部印发《关于构建稳定脱贫长效机制的实施意见》,从16个方面出台具体措施,确保全市长远脱贫、稳定脱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