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罗翔带着张三来啦!华师这场公开课火了!
来源:晚安华师
法学院模拟法庭内座无虚席
中国政法大学刑事司法学院教授
2020年度法治人物罗翔为大家
带来一场精彩的刑法学科公开课
一场生动的公开课
今天下午,模拟法庭现场座无虚席,许多同学早早进场占位。
在模拟法庭的窗边、门外也有许多“无缘场内”的同学三五成群,翘首以盼。
此次活动由华师法学院与厚大法考联合举办,将持续两天,共开设三堂公开课,内容主要围绕共同犯罪、刑罚论以及刑法修正案十一展开。
本次课程通过线上程序预约位置,报名问卷在开放填写仅33秒之后,3场公开课共计510个座位便就被一抢而空。从报名情况看,法学院学生是参加公开课的主力军,约占70%。在剩下的30%中,不乏从石牌、南海校区,甚至外校远道而来的同学。为了活动安全、顺利进行,法学院严格按照疫情防控的要求,对相关人员进行排查,把控参与人数,同时也尽可能地为同学们提供参与机会。
参与本节刑法学科公开课的学生共有220名。环顾模拟法庭场内,每一个观众都全神贯注地看着讲台上的讲师罗翔,时而沉思,时而被逗笑。
在讲述共同犯罪的公开课上,罗翔首先向同学们明确了学习研究该内容的重要性。在他看来,共同犯罪有两“最”,一个是整个刑法理论中的最复杂,另一个是法考中的最艰涩。他将其比作珠穆朗玛峰,同学们在爬坡时难免有感到“空气稀薄”,但当爬上顶峰,便有豁然开朗之感。
关注过罗翔刑法课堂的人,对“法外狂徒张三”都不会陌生,张三在不同的情景中有着不同的身份,他用一次次的“以身试法”书写了传奇的一生。在长达三个小时的课堂里,老师抑扬顿挫的声调、手风琴般开合的手势、危急关头的猛一拍桌,“如果你是张三,你会说什么?”的灵魂拷问,还有师生间积极的互动,构成了热闹的公开课堂。
罗翔不仅仅以生动有趣的课堂讲述专业知识,更在其中融入了他对法治精神的理解。他提到,法律只是最低的道德底线,希望大家不要成为懂法的“人渣”。“其实我比大家更容易成为‘人渣’。我研究张三很多年了,心中充满了张三。”他用为人熟知的张三自嘲。
罗翔提及,一元论是理智和情感的满足,非此即彼非黑即白的观点,在人类历史长河中带来了无穷的浩劫。因此,他“希望大家能像以塞亚·伯林名篇《刺猬与狐狸》中的狐狸那样用多元的观点去学习法律”。这些期望,也让学生们在讲授法考知识的课堂上收获更多的美好。
公开课结束后
我们专访了罗翔老师
对话罗翔:为国家法治建设做贡献
Q:您的课程生动有趣,使用了许多通俗易懂的例子,这是出于怎样的考量?
A:首先它面对的对象具有法律制度考试的需求,但我想这个课程依然具有普法的作用。我希望越来越多的人能够喜欢刑法,真正的知识就应该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来表达。任何人类的成就都要靠坚持不懈的努力,但启动程序能够快乐一点,我希望能够给大家安装一个快乐的启动程序。说白了,用趣味把你拉到法律的坑中,然后慢慢地,你跳进了苦海。
Q:您认为除了应试性、专业性的知识之外,一个法律人还需具备什么素养?
A:法律人首先要掌握法律知识,其次是要有对公平和正义的渴望。因为如果没有对公平和正义的渴望,你会觉得法律只是一些条文,这些条文会有很多的漏洞。如果对法律没有尊重,法律教育很可能培养出懂法的“人渣”。
Q:您被评为2020年度法治人物,同时也是千万级的短视频博主,您是怎么看待这些荣誉的?
A:这个问题很难回答,因为一些东西也不是匹配的。很多荣誉向你砸过来,可能就像中彩票一样。一个人中了彩票不能说是自己的成就,只能说是自己的运气。所以在某种意义上,确实深感不配,自己也是量力而行。
Q:那么,师者这个身份会让您感觉到真实,或者有成就感吗?
A:也许吧,因为我确实是一个老师,也一直想做一个好的老师。所以不管有多少的浮华,浮华褪去之后,依然希望自己能坚守老师的本分。
Q:您在哔哩哔哩(下称B站)上会讨论一些跟学生息息相关的问题,这体现了您对老师身份怎样的理解呢?
A:韩愈说:“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我觉得,今天的年轻人应该更需要跟一些人类的伟大灵魂对话,去了解人类先贤的智慧,这样才能寻找到自己的定界,才不会随波逐流,不会被虚荣主义所吞噬。
Q:您对要参加法考的学生有什么寄语吗?
A:首先当然是顺利通过法考。通过法考之后,需要有一些情怀和理念性的追求,让你知道花费那么多时间复习考试是值得的,以后也能够尽量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为法治建设做更多贡献。
Q:听说法考会进行改革,2018、2019级可能需要拿到学位证书才能进行法考,您对此有什么看法?
A:我觉得这相当于对政策的解读,对政策的解读一切都悬而未决。即便我认为能考,但还有些人会认为不能考。这个问题就在于,机会总是留给那些有准备的人,未来会发生什么事情,我们并不知道,我们只能做好能做的事情。所以作为法学专业的同学,大部分同学都想要通过法考,但为什么提前做准备呢?如果你提前做准备,当政策出来发现可以考,你就比那些天天陷在焦虑中的同学赢得更多机会。
精彩课堂的背后
是华师不断加大建设
法学学科的努力
普法不止“这一课”
学生对于这堂公开课的热情,令法学院学生会指导老师容伟立始料未及。在他看来,通过公开课的形式宣传普法,是法学院专业教学与普法宣传当中稀疏平常的一环。
关于法律知识的普及与推广,法学院做的不止“这一课”。在今年12月4日国家宪法日当天,法学院在大学城校区教学楼一栋开展了以《民法典》为主题的展览,向师生普及《民法典》知识。此外,法学院每年也积极开展模拟法庭进校园、社区普法、送法下乡等活动,通过讲座、展览等形式普及和推广法律知识,每年各种活动服务的人数达到数千人次。
“希望法学院的同学能通过这次公开课,更好地构建自己的理论框架和体系,更有信心地去迎战法考。”容伟立说,“也希望非专业的同学们能够通过这次公开课学到一些法律知识。”
听完了本次公开课
同学们有什么收获呢
法律是约束人的最后一道底线
出于对罗翔的敬仰,来自法学院法学专业2019级的吴卓轩来到了本次公开课现场。他表示,“罗翔老师展现了一种不同的授课方式”。法律的严谨与罗翔的幽默结合产生了神奇的化学反应,为学生呈现了一场妙趣横生的刑法课堂。在罗翔的课堂上,知识点和案例的结合非常紧密。这次公开课巩固加深了吴卓轩对共同犯罪知识的理解,也对已有的刑法知识进行了补充。
谈及本次课程印象最深的一点时,吴卓轩回忆起罗翔所说,“法律是约束人的最后一道底线”。他也因此受到启发:“法律是成文的道德,道德是内心的法律。身为法律人,不仅要熟悉法律,更要不断提高道德认识、提升道德境界,努力成为崇尚道德的有德之人。”
熟悉的风格陪伴走过法学学习路
刘喆是法学专业2018级的学生,他表示,和线上课堂看到的罗翔一样,今天公开课上的罗老师给他留下的印象依然是“幽默风趣,讨学生喜爱,但讲起知识点,还是很认真严肃的”。
对刘喆而言,罗翔是他再熟悉不过的伙伴。“大二学习刑法,临近期末考试,我们就会看罗老师的法考视频来复习。”他很喜欢罗翔的教学方式,“罗老师总能以生动的案例和提问交互的方式,引导学生弄懂晦涩的刑法知识点。”在现场,刘喆对“一个弹孔”案例印象深刻:“在复习和法考时,这算是比较难的知识点。”通过这堂公开课,他更充分了解了蕴含在案例当中的国家法治精神。
搭建刑法与本专业知识的桥梁
心理学院2017级的许孟恒特地从石牌赶过来听课。作为罗翔的B站“铁粉”,他认为这样的公开课对非法学专业的同学也很有意义。“罗老师上的这堂刑法学科公开课,展示了法律生动有趣的一面,有助于打破大家对这一学科的刻板印象。”
除了普法意义,许孟恒觉得刑法公开课上的知识与本学科的知识存在共通点。他表示,罗翔提到的“法律人了解法律漏洞,因此比其他人更容易实施犯罪”这一观点,与心理学领域的知识有相似之处,“我所学习的心理学,知道许多人性上的漏洞,比如人们可以人为地制造偏见”。在课堂上捕获的这些共通点,带给许孟恒“豁然开朗”的感觉。目前已经成为老师的许孟恒,上完公开课后,有着特别的想法:“也许我不能深入钻研法律,但我非常希望,把罗老师的正义思想传递给我的学生们!”
场内聚精会神场外翘首以盼
上完今天的公开课
大家是否意犹未尽呢
别急,明天精彩继续
我们不见不散
课程预告
内容
围绕刑罚论和刑法修正案(十一)展开
时间
2020年12月22日(明天)
09:00—12:00
14:00—17:00
地点
华南师范大学大学城校区
文1栋法学院(模拟法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