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透社刊发:中国规范现金收付 应对“数字鸿沟”

日期:12-17
现金数字鸿沟人民币

原标题:外媒关注:中国规范现金收付应对“数字鸿沟”

参考消息网12月17日报道路透社12月16日刊发一篇观察报道称,中国规范现金收付应对“数字鸿沟”。全文摘编如下:

近年来中国移动支付快速发展,电子支付使用范围越来越广。特别是今年以来,新冠疫情对现金收付环境产生了新的影响,部分经营主体拒收人民币现金的现象时有发生。

中国央行有关部门负责人周二在媒体吹风会上表示,当前拒收人民币现金现象有三方面的新特征:一是部分医疗、出行、水电煤气等基本公共服务,以及普通生活消费等领域由原本的“面对面”线下场景逐步变为线上办理,有的甚至取消了现场服务;二是“非接触式”等新消费模式很多没有考虑现金收付需求,造成部分群体特别是老年人消费及支付障碍;三是一些商户服务人员热衷于引导顾客安装APP、关注小程序,容易产生歧视、排斥现金情况。

这位负责人指出,中国大国经济的特点非常明显,综合考虑城乡差异、区域差异、人口结构等因素,现金将长期存在。同时,中国已经慢慢进入老龄化社会,从年龄结构、生理状况、习惯偏好等方面看,一部分老年人还是难以较快适应电子支付。该行的抽样调查显示,中国约有13%的居民主要是通过现金进行支付。

现金支付的刚性需求与拒收人民币现金是中国社会存在的“数字鸿沟”现象的表现形式之一,即一部分群体处于数字化服务的“雷达”范围之外。这引发中国监管层的重视。

中国央行周二发布第18号公告,对人民币现金收付行为进行规范,要求不得采取歧视性或非便利性措施排斥现金支付,造成“数字鸿沟”。

上述央行负责人称,整治拒收人民币现金并非“一刀切”,而是围绕公众日常生活需要,坚持分类管理与普遍适用,针对不同情形提出不同的要求。

第18号公告聚焦公众日常生活消费的高频场景,明确了不同现金收付主体、不同场景、不同支付方式下的现金收付要求,进一步厘清了拒收现金行为边界。

外交部:疫情以来,对在华外国公民采取一视同仁政策 俄媒评述:中国脱贫经验值得学习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