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李璲:以诗言志勤俭谦谨
李璲著作《白鹤山房诗钞》
李璲(1830—1899),号庸庵,祖籍广西苍梧,家居古较场村(今工厂路)。他曾先后任陕西道、福建道、江南道监察御史,累官至广州府知府,后称病辞官回归故里。离任之日,广州士民手拉着轿杠挽留他,并献上“民怀善政”匾额。李璲“性耽吟咏”,是清代广西籍官员中颇具才情的一位诗人,其所著《白鹤山房诗钞》七卷446首,比较完整地反映了他读书游历、步入仕途、辞官归隐的人生经历,让后人从诗篇中感受到他勤于政事、廉洁奉公的磊落情怀。
李璲所出苍梧李氏家族,是当地的一大名门望族,人才辈出,素以“勤俭谦谨”家风为人称道。史载,李璲祖父李世瑞,博览群书,以勤俭致富,曾编纂过《苍梧县志》,著有《世纪考略图》、《地理舆图记》等著作。李璲从小志向高远,治经、科考、入仕均有优异表现,这与其父的悉心教育有着莫大关系。李璲之父李百龄,嘉庆二十三年(1818年)戊寅科举人,道光三年(1823年)癸未科进士,历任知县、知州、知府,官至直隶长芦盐运使。他为人端厚,为官清正,任上政绩卓著,还乡造福一方,清誉远播。
“只今桂苑蟾宫客,都是玉堂金马才。谢眺喜人多奖拔,文翁善教孰追陪。风流未坠渊源在,秋水蒹葭可溯洄。”从李璲这首诗作及自注中,可知其父李百龄出仕前就时常在广东佛山田心书院给士子们授课,并培养了不少的“桂苑蟾宫客”、“玉堂金马才”。李百龄博学严厉,教子有方。道光二十一年(1841年)冬,李百龄把时年11岁的李璲带在身边,赴任贵州都匀府知府。“青雀黄龙系水湄,寝门视膳此间施。粤山远接黔山路,童子兼吟游子诗。春逐舟行天十月,江穿苗过地三危。几船分载各成趣,人语书声并奕棋。”这首李璲所写的《道光辛丑冬,侍家大人由梧登舟,赴贵州都匀府任》诗,写的就是他自己随父从广西梧州启程之时的所见所闻,并由此开启了李璲随父十年读书游历生涯。李璲在贵州都匀生活的时间不长,但却写下了不少咏叹当地风光的诗作,比如“玲珑七孔桥,桥下溪光澈。若在繁华区,灯船多似叶”(《石桥》),一个十一二岁的少年,在领略山景无穷趣味的同时,又能抒发自己深刻的见解,实属难得。再如以都匀要隘为题的这首《大登高》:“人生局促居宇下,气概全仗心目雄。从兹胸中有沧海,谁敢乳臭轻儿童”,诗句中更是体现出这小小少年高远的志气。
咸丰六年(1856年)六月,李璲到桂林参加乡试(秋闱),考取丙辰科解元(乡试第一名),并写下诗作《丙辰六月赴科桂林,登舟作》:“先君赐我名,期以登金榜。奈何游泮来,十载贼扰攘。今岁奏开科,实亦非梦想。经乱学虽荒,临场气独往。世受圣朝恩,敢日逃名网。”同治二年(1863年),李璲高中癸亥科“翁曾源榜”进士。“翁曾源榜”是清代“名榜”之一,李璲名列第二甲七十五名。“休笺冯唐老执戟,居然李合早登科。芸窗自觉观摩久,蕊榜何曾姓字多。珠献隋蛇何处得,环衔杨雀有时过。小臣幸被金茎露,愿上升平万叶歌。”李璲在这首《癸亥登进士第》诗中,引经据典论感受,并热切地表达他的济世之望。自此,李璲开启了他近30年的宦海生涯。李璲先后在京出任刑部主事、刑部郎中,用法公平宽厚。然后放任陕西道监察御史、福建道监察御史、江南道监察御史和京畿道御史、督理五城街道御史等职,洞察事理、敢于直言。光绪九年(1883年),李璲在朝廷考核中获得“京察一等”的佳绩。
光绪十年(1884年),李璲简放高州府知府,署廉州府。“王事方敦我,乡间未忍归。云山催画舫,风雨点征农。守职如张敞,虚名笑陆机。圣恩何日报,满目是旌旗。”这首《赴高州任》中提到的张敞,汉宣帝即位时任京兆尹。张敞做官处事妥当适宜、赏罚分明,直言敢谏、为人正直,碰到恶人决不姑息,对犯小过者也不放过,大臣们都非常佩服他。“守职如张敞”,这可以算作李璲的履新表态。
光绪十三年(1887年),李璲调惠州府知府。“迢迢陆丰县,地由海丰分。人情甚狼虎,杀戮何纷纷。此方获暂安,实由方提军。我来襄厥事,会讯非虚文。既定如山案,岂惧翻手云。论情浮于罪,丝毫无可原。不用秦人法,难销楚国氛。朔风凛岁晏,吏卒相追奔。促装戒归程,元日须朝君。”这首《由惠州赴陆丰会鞠贼案,途中书事》,是李璲由惠州赴陆丰办案途中所写。诗的开头“人情甚狼虎”、“论情浮于罪”等诗句,体现了他秉公执法、违法必究的作风。同时,他对局势也有着清醒的认识,对现状有着深深的担忧,因而在深刻批判的基础上,提出了“不用秦人法,难销楚国氛”的深刻见解。
光绪十六年(1890年),他再调广州府知府。“五羊城郭屹雄关,铜虎移来事不闲。杭郡才非苏玉局,阊门情似白香山。人烟带雨春潮急,海气如云夕照殷。此去苍梧七百里,镜中太守鬓毛斑。”这首《移守广州》,就表达出李璲赴任广州府知府的万千感慨。据考,差不多整个清朝,知府一年的基本工资就相当于210两银子。但为了讲面子,官员们都得自己出钱雇师爷、长随(男仆)、轿夫。据翟同祖《清代地方政府》一书考证,道光年间广州某知府竟然雇了50个长随,仅此一项每年就要花2400两银子。钱从何来?于是就有了“到任规”“生日规”“赌规”等等名目繁多的利用职权收受礼金“潜规则”,不少官员甚至公然收受下级贿赂。
广州古称南海都会,辖14县,为富庶之地、财赋之区。作为新府官到任的李璲,下属各官按旧例均以公费馈赠于他,多至万金。对此,李璲推辞不受。府前那座城隍庙,承租者每年缴纳租银万金,李璲以半数拨山东赈灾,余款送给羊城书院购置书籍。李璲廉洁奉公,这在晚清官场中实属难能可贵。因此,吏部考核时,给他“卓异”的评语,提升为道员的级别,有缺即补。两广总督李鸿章向朝廷推荐他,朝廷传旨嘉奖,赏他二品顶戴。
“泉德贵滋润,滔滔米不穷。若限以涓滴,反乏济物功。以廉名其泉,其量贵能容。不为污浊染,体沽而拒洪。江流始滥觞,百川在所笼。河流首星宿,万派称为宗。不为鸡廉隘,不以蚓廉终。由来经纶才,必有冰雪胸。我作廉泉诗,请质之苏公。”这首《廉泉》诗,李璲以位于今天江西省赣州市的廉泉为题,对“廉泉”之可贵赞美有加,表达了自己“冰雪胸”的情怀,流露出自己要像苏东坡那样清廉自守的坚定意志。
在贪图享受盛行、滥权贪污成风的晚清官场,李璲能够独善其身,这与同样为政清廉的父亲李百龄言传身教有着极大关联。“为政去害马,古昔有名言。朝廷慎选择,吏为民所天。吏诚得其人,嘉植茂桑田。吏苟失其人,惊翼避鸱鸢。能令鱼乐沼,自有蚁慕膻。所以古贤士,戴星与弹弦。四郊无荆棘,令下如流泉。”李璲在这首《咏怀》诗中,就表达要像古贤士那样勤政为民、率德而治的强烈愿望。李璲从小受父亲影响,接受儒家思想的教育,而儒家思想注重人格建树。他凭着自强不息的人格精神实现了他人生理想。正如《周易•大传》中所说的:“君子敬德修业,欲及时也。”这种“及时”,是顺应民意的情怀,体现的是自强不息之精神。他步入仕途后,虽命运坎坷、生活艰苦,但始终勤于政事、廉洁奉公。“既定如山案,岂惧翻手云。论情浮于罪,丝毫无可原”(《由惠州赴陆丰会鞠贼案,途中书事》)“每出常情外,星繁月满天”(《奔走》)等许多诗句,正是他多年为官生活的真实写照。
李璲晚年辞官归乡后,为凤台书院章教。他秉承父亲李百龄“善教”的传统,热心为家乡培养青年才俊,成就了众多人才。清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七月,李璲逝世,终年69岁。(梧州市纪委监委林柏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