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中国社科院:预计明年中国经济增长7.8%左右
今天下午,“2021年《经济蓝皮书》发布暨中国经济形势报告会”在北京举行。蓝皮书称,假如今冬明春中国疫情只有局部零星散发且都能得到有效处置,预计2020年中国经济增长2.2%左右。展望2021年,受2020年经济增长基数较低影响,考虑到宏观调控的跨周期设计与调节,预计2021年中国经济增长7.8%左右。
蓝皮书分析指出,目前中国的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已取得阶段性成效,但从全球范围来看,疫情形势并没有得到缓解,疫情的发展形势仍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控制疫情全球大流行最根本的措施是尽早研制出安全可靠的有效疫苗。目前已有部分疫苗通过了Ⅲ期临床试验,并将逐步投放市场。但疫情在不同国家仍会起起落落,世界可能在一段时期内仍存在疫情局部热点地区。为此需要指出,对2021年经济增长的预测,可能因为2021年疫情发展态势的超预期变化而存在调整。
“2021年《经济蓝皮书》发布暨中国经济形势报告会”在北京举行。
蓝皮书分析提出了2021年经济工作的五方面政策建议。
坚持常态化精准防控和局部应急处置有机结合,推动经济持续复苏。蓝皮书指出,当前一些地方的经济社会发展急需“回血”,一些企业商家亟待消费“回暖”,更多人渴望生活“恢复”,要提高精准防控能力,加快复工复产、复商复市,不搞一刀切。同时,加大疫苗和药品科研攻关及国际合作力度,抓紧补短板、堵漏洞、强弱项,构筑强大的公共卫生体系等。
积极的财政政策要提质增效,更加注重可持续性。2021年要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仍需保持必要的财政支出规模,以支持扩大国内有效需求、调整经济结构,促进高质量发展。若疫情能够得到有效控制,建议财政赤字率按照3%左右安排,继续发行专项债券,不再发行抗疫特别国债。同时,要显著增加基础研究投入,加强对“卡脖子”项目的有效支持;综合运用税收优惠等方式,提升产业链水平,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引导资本、资源向战略关键领域聚焦,鼓励金融机构加大对民营企业和中小企业的支持;要继续优化财政支出结构,提高投资效益,支持“两新一重”建设。
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灵活适度,更加注重前瞻性、精准性和时效性。随着国内疫情防控形势基本稳定、经济社会发展较快恢复,货币政策应适时逐步退出疫情期间稳健偏宽松的状态,回归稳健中性,实现广义货币量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长速度与名义GDP增速基本同步。在2021年一、二季度大概率将出现疫后恢复性反弹时,货币政策当局要前瞻性地预判和甄别,警惕基期翘尾效应导致的误判。要落实好直达货币政策工具,适度增加普惠性再贷款再贴现额度,加大对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的信贷支持力度。要在LPR报价利率和贷款平均利率降低的基础上,增强利率定价弹性,通过价格机制引导信贷资源配置结构走向优化。要及时研判国际收支变化,警惕资本项目下的资本流出,避免人民币汇率短期内急剧波动。
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党委书记、副所长李雪松。
坚持就业优先政策,做到稳存量、扩增量和提质量有机结合。要进一步减轻企业负担、增强各类市场主体运转活力。紧密关注重点群体就业,提供多元化、针对性的公共服务。用足用好失业保险基金,确保失业人群基本民生,完善再就业服务。要加大职业技能提升力度。重点针对农民工、产业结构调整溢出的非熟练工人、就业困难群体等劳动力群体,实施大规模的公共就业培训,确保技能培训有成效,确保年底实现技能劳动者占就业人群比重达到四分之一以上,鼓励企业实施师带徒技能提升模式。还要促进市场性人力资源服务行业发展。
完善宏观调控跨周期设计和调节,把握好稳增长和防风险之间的平衡。一是根据经济恢复进度,适时适度调整逆周期调控政策力度,增强政策的前瞻性。在需求端恢复滞后的情况下,仍应维持一定力度的积极财政政策;未来根据供需平衡动态变化适时调整财政货币政策力度。二是千方百计做好“六保”。当前,“六保”中挑战最突出的是保市场主体和保基层运转。要防止旅游住宿、长租公寓、健身房、室内娱乐等服务业市场主体因日常经营长期中断而出现大面积破产倒闭。三是注重货币政策的灵活性,主动加强流动性管理。引导和支持银行补充资本金,主动应对不良率上升,防止风险积聚和蔓延。四是加强政策协调配合,促进财政货币政策同就业、产业、区域等政策形成集成效应。力求同向发力,避免相互掣肘,防止政策对私人部门经济活动产生挤出效应。
栏目主编:樊江洪
文字编辑:樊江洪
题图来源:视觉中国
图片编辑:邵竞
文内图:樊江洪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