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杨毅:美国对华战略基本轨道不会根本性变化,中国要慢慢“去冰”
国防大学战略研究所原所长、海军少将杨毅5日在京表示,明年拜登上台之后,中美关系的那种互动中的不可预测性下降了,美国对华政策中那种极端性、无底线性和突然袭击性的冲撞风险下降了。但是,美国对华战略的基本轨道不会发生根本性变化。中国要做到先稳定、后改善,不要着急。特别是要避免产生新的冲突点,避免硬碰撞。
杨毅是在环球时报年会对话时说这番话的。他表示,我们不能低估特朗普对华政策的政治遗产的影响,而拜登的对华政策只能做策略性的调整,难以作出根本性、战略性的转变。因为美国对华政策的战略定位不是特朗普一个人的,实际上是一种朝野两党和不少民众的共识。“由于近年来美国政客的炒作,美国民众对华的好感下降,对中国崛起的恐惧、焦虑、怀疑已经达到相当的程度。所以,中美关系已经风寒入骨了,不是简单的、一般的治疗就可以治愈的,我们不要期待着奇迹发生。”
他说,中美关系的结构性矛盾短时间内难以通过技术性手段加以缓解和解决。比如,多从美国采购波音飞机和大豆,就属于技术性手段,但这解决不了根本问题。
“在这种情况下,中国对中美关系的变化发展要做到先稳定、后改善,不要着急。特别是要避免产生新的冲突点,避免硬碰撞。”杨毅说,中美双方要有一种在可以合作的领域逐渐“去冰”的意识和准备,要想把冻的冰去掉,不要急于求成,不要做出太大、太多的让步来换取快速全面升温。就像一个人的手在冰天雪地里冻伤了,如果马上用热水一洗,手指就掉了,要慢慢地“去冰”。
他强调,中国和美国都不可能改变自己或者放弃自己的战略目标。如果换位思考的话,美国承受和适应中国崛起带来的全方位、全领域冲击痛苦,需要一个相当长的时间。在这个历史阶段,双方都需要学会相互适应,双方都要做出某种改变或者妥协。
随着新一波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包括美国的肆虐,中美合作抗疫呼声又起。杨毅认为,这首先不是中美合作抗疫的问题,而是拜登抗疫的措施在国内能不能顺利推进的问题,从某种意义上来讲,拜登团队这方面所遇到的障碍远远大于中美之间的障碍。拜登把抗疫当成一个优先,要求戴口罩,主要可能是美国疫情已经非常严峻了。他建议中国的做法是低调、务实、不张扬,不要以一个成功者、胜利者、甚至是施舍者的姿态出现。要非常低调,而且要官方少说、民间多做,卫生医疗等机构要多做春水细雨滋润心田的事情。这样的话,让对方感到中国的诚意,不感到丢面子,这是关键。
栏目主编:樊江洪
文字编辑:樊江洪
题图来源:作者提供
图片编辑:笪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