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崂山区:让人才“如鱼得水”
每年引进100个以上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集聚两院院士及外聘院士45人、汇聚创业人才近5000人、“人才贷”累计放款近5000万元、培育出5家独角兽企业……这组数据是崂山区创业生态的炙热“温度”。
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今年以来,崂山区创新“以产聚才,以才兴产”人才招引制度体系,全方位构建“产才融合”优质生态圈,以“需求”导向选才识才,“平台”思维集才聚才,“服务”理念爱才留才,汇聚一批高新技术企业和特色园区平台,为经济发展注入动力。今年新推出的“人才+技术+产业+资本+服务”千山2.0模式,为崂山区“二次创业”新征程增加澎湃动能。
“产才融合”,创造集群效应
人才是社会进步最核心的动力,而人才只有在完备的产业链里才能大展身手。崂山区持续做大做强战略性新兴产业、金融产业、旅游产业和健康产业等四大主导产业,使每个产业都由院士领衔进行源头创新、龙头企业支撑带动。
生物医药行业近年正值时代“风口”。青岛泱深生物医药有限公司由杨承刚博士、董东教授牵头,团队成员大多为来自海内外知名高校的硕士、博士。基于专利布局+专利转化研发创新产品的独特模式,泱深生物已成为我国生物医药领域知名研发创新公司之一。目前,公司拥有发明专利数量超过700件,未来三年内,计划在青岛建设不少于1000件专利的生物医药专利池,为生物医药科技成果转化创造更多可能。
泱深生物数据部门负责人李雨晨介绍,北京母公司选择在崂山区设立青岛创新运营平台,是因为钟情崂山富有活力的创业环境。
在“引进一个人才、落地一个项目、带动一个产业”的理念下,崂山区助推人才项目从单一引进向“科产才”交互转变、深度融合。例如,围绕虚拟现实产业发展,引进北航青岛虚拟现实研究院、北师大虚拟现实工程研究院等10个高端研究院,设立虚拟现实技术与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青岛分室,获批全国首个虚拟现实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集聚国内VR领域高端人才;围绕微电子产业,引进中科院青岛EDA中心、高通中国、歌尔声学、大唐半导体、矽昌通信等38家企业,联合中科院微电子研究所着力打造EDA、封装技术服务、微电子人才实训、微电子金融服务等公共服务平台,促进集成电路产业链加速形成。
不同人才积极创业,相关产业落地开花。而优秀的头部企业落户后,产生“头雁效应”,引来更多高品质人才项目进行产业融合。青岛第五元素科技有限公司CEO马安祥对记者介绍,崂山区聚集了不少高新技术企业和人才型创业公司,“年轻”的气质浓厚。
据统计,近5年来,崂山区每年引进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100个以上,高端人才引领的研发机构和产业项目30余个;集聚了海尔、海信、特锐德、汉缆、杰华生物等一批知名企业,传统优势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数量突破1000家,高新技术企业421家,比例近半;成功培育出日日顺、聚好看等5家独角兽企业,占全市比例达83.3%。
以财助才,优惠政策纾解资金之困
将无形的“人才”称号变成有形的资金,为人才发展插上翅膀,离不开优惠政策的“加持”。崂山区推出的“人才贷”就是一个鲜活的创新举措。
相关负责人介绍,“人才贷”是由崂山区委组织部、崂山区科创委联合青岛崂山交银村镇银行专门为崂山区新培育、新全职引进的高层次人才提供的金融授信服务。按“特事特办,急事急办”原则,银行根据企业生产经营需求,提供最优解决方案,启动绿色通道迅速审批,政府贴息助力解决企业轻资产融资问题。据统计,截至目前,崂山区已为区内11家企业成功办理“人才贷”,累计放款、授信近5000万元。
青岛未来移动医疗科技有限公司CEO王未来介绍,“人才贷”对公司发展有“雪中送炭”的意义。原来,作为一家主营打造呼吸疾病数字化医疗解决方案、生产便携式物联网雾化器系列产品的企业,上半年受疫情影响,未来医疗营业额同比下降50%,资金链面临严峻考验。国内进入疫情常态化防控后,德国一家世界500强企业找到未来医疗寻求合作,首批订单达到了3000万元人民币,但这笔订单却让企业喜忧参半。
“生产材料的准备,人员、科研的到位,都需要企业前期垫付大量资金,资金是个大问题。”王未来介绍,公司为此四处筹措资金,但作为一家轻资产企业,很难依据规定提供质押品,申请银行常规贷款产品。在一次企业走访中,崂山区了解到企业困境,得知王未来是山东省泰山产业领军人才,符合贷款条件,便向企业推介了“人才贷”贷款模式。
青岛崂山交银村镇银行得知未来医疗的情况后,委派专人跟进,开通绿色审批通道和资金发放通道。完成金融授信后的两周内,未来医疗收到了200万元的贷款,使订单生产顺利进行。王未来说,“人才贷”不仅解了企业燃眉之急,也带来更多发展可能,“之后,我们陆续与国外十几家客户达成了合作意向。”
着眼打造一流产业政策高地,崂山区还搭建起全方位、精准化的人才创新创业扶持政策体系。先后出台“高端人才集聚计划”“产业巨峰人才引进计划”等11条人才新政计划,旨在鼓励和吸引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其中,高端人才集聚计划对新培育、新全职引进的国家和省部级高端人才分别最高给予200万元、100万元的生活补贴,每新培育、新全职引进1人对所在单位分别给予50万元、20万元奖励。
在人才引进后,率先建立领导干部联系服务人才机制,设立人才事项办理专窗,建立人才意见建议落实督办流程。据统计,崂山区今年已开展人才服务事项安放6批20余次,落实高层次人才服务绿色通道服务事项,帮助解决贷款、落户、就医、子女就学等各类问题209个。
多平台服务,打造创新生态
以平台思维打造创新生态,有利于人才、资金优势进一步涌动。崂山区不断搭建全生命周期的科技创新创业生态服务体系,引进黑马科技、海创汇等一批高端科技服务“龙头”企业,建设青岛国际创新园等一批高端人才聚集园区。
其中,千山高创园是在青岛市、崂山区政府支持下,由赛微电子、青岛千山创新科技有限公司共同发起设立的新型科技产业加速服务平台。通过打造“人才+技术+产业+资本+服务”千山2.0模式,用金融助力科技成果转化和科技特色的产才融合创新,构建辐射海内外的孵化、投资平台。
相关负责人介绍,人才方面,高创园通过高层次人才资源优势,建设人才智库,展开与企业的全面对接服务;通过搭建国际人才联络站、举办国际人才创新创业大赛、组织产业人才高峰论坛等系列活动,为人才和企业提供舞台;在资金引流上,对接蓝海股权交易中心、市级创业投资引导基金管理中心、青岛资本市场服务基地、生产力促进中心、全球(青岛)创投风投中心等金融服务平台,利用好金家岭金融区内600余家金融机构和各类金融企业,为人才和产业服务。
通过市场、资本的力量推动人才集聚、科技研发,促进形成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技术链“四链合一”。千山高创园相当于一个服务机构,起到中介的作用,它可以同时接触到项目方和投资方,将好项目和资金流对接,带来生机和活力。
据统计,目前,崂山区各类科技企业孵化器、众创空间常驻企业(团队)达700余家,创业人才近5000人。截至今年10月底,全区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297件,居全省第一;今年1-10月,崂山区实现技术交易额达48.87亿元,占全市比例达32.3%。
入驻园区在使相关企业物理空间更近的同时,也创造了更多合作可能。青岛聚能创芯微电子有限公司总经理袁理介绍,公司落户千山高创园后,在产品采买和应用方案共享合作上都有新发展。“有一次我们的器件才刚研发出来不久,碰上园区其他企业来上门‘做客’,了解情况后马上将我们的产品应用方案‘嵌入’他们生产的领域。这种上下游链接的发展也是一种新的合作模式。”袁理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