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多地综合医改试点新成效:湖南实现大病不出县,福建公立医院医疗服务收入提高明显
11月26日,国务院医改领导小组秘书处、国家卫生健康委在湖南长沙市召开“巡礼十三五·迈向全民健康这五年”系列新闻发布会深化医改场,介绍“十三五”综合医改试点省份(安徽、福建、湖南、重庆)的医改典型经验。
国务院医改领导小组秘书处、国家卫生健康委体改司副司长薛海宁在会上介绍说,安徽、福建、湖南、重庆4个省份深入落实国务院医改领导小组的部署要求,聚焦改革的关键领域和重点环节,以目标、问题和结果为导向,综合施策,形成了可推广借鉴的典型经验。会上透露,安徽全省贫困人口住院医药费用实际报销比例达到88%,而福建全省公立医院医疗服务收入占比提高近6个百分点,重庆未来3—5年计划为重大传染病救治能力提升工程投资400亿。
△国务院医改领导小组秘书处、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就介绍“十三五”综合医改试点省份医改典型经验(湖南)举行发布会
薛海宁还指出,四省份在推进信息化建设、加强绩效考核、强化医疗卫生行业综合监管、改善医疗服务提升患者满意度等方面也都做出了很多有益的探索。
安徽:全省贫困人口住院医药费用实际报销比例达到88%
安徽省医改领导小组秘书处副主任、省卫生健康委副主任高俊文介绍说,“十三五”以来,安徽省以县域医共体为抓手,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两包三单六贯通”紧密型县域医共体改革,促进分级诊疗制度成熟定型;县域综合医改“天长模式”在全国推广。城市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全面推进,公立医院编制周转池制度落地生根。
高俊文表示,安徽省全省统一城乡居民基本医保和大病保险保障待遇政策,县域内实行95%基金按人头总额预付,按病种付费病种达到422个,占总出院人数46.5%。25个市县实行商业保险机构经办城乡居民基本医保。此外,安徽省还率先开展药品耗材带量采购,率先在全省范围内实施药品耗材采购“两票制”,建设医共体中心药房123个,对35个短缺药品和72个易短缺药品实行清单制管理,使得药品供应保障更加有效。
高俊文指出,十三五期间,人民群众健康水平不断提升,相关指标持续优于全国平均水平。“看病难”问题进一步改善,城乡“15分钟就医圈”基本形成,每千常住人口医疗卫生机构床位数、执业(助理)医师数提前完成“十三五”规划目标。“看病贵”问题有效缓解,人均门诊住院费用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全省贫困人口住院医药费用实际报销比例达到88%。
福建:全省公立医院医疗服务收入占比提高近6个百分点
福建省医改领导小组秘书处副主任、省卫生健康委副主任杨闽红介绍说,目前福建省全省常住人口人均预期寿命从2015年77.04岁提高到2019年78.12岁,个人卫生支出占卫生总费用比例由26.11%下降到24.10%,公立医院改革绩效评价连续五年位居全国前列,多项经验已向全国推广。
杨闽红透露,福建省还持续“三医”联动,深化“药价保”改革。在改革药品耗材采购使用机制方面,建立采购、配送、监管、结算一体化平台,推行“两票制”、带量采购等创新举措,全省药品货款医保统一结算率达99.2%。而在健全基本医疗保障制度方面,建立职工医保基金省级统筹调剂机制,有效均衡地区间基金负担;改革职工医保个人账户管理,实现家庭共济;建立医共体医保打包付费机制,促进服务模式向“以健康为中心”转变。
据介绍,在建立医疗服务价格动态调整机制方面,按照“先平移、后理顺、再优化”原则实施调价,通过价调和综合控费,全省公立医院收入结构逐步优化,医疗服务收入占比从2015年的24.6%提升到2019年30.3%,其中三明市已达40%。
湖南:全省县域内住院就诊率达90.93%,基本实现大病不出县
湖南省医改办主任、省卫生健康委主任陈小春介绍说,近年来,湖南省以慢性病防治为突破口,探索基层医防融合管理新模式。
陈小春具体介绍,湖南省在邵阳市、怀化市启动终末期肾病“腹透治疗可及性及基层管理项目”,探索建立重大疾病“县治、乡管、村访”的急慢分治医疗服务网络,肾病腹透患者往上级医院就诊率下降32%。在长沙县,则启动开展高血压、糖尿病基层慢病医防融合“五个一”项目(一个明确的诊断、一张适宜处方、一批基本药物、一项健康咨询和跟踪服务、一条急诊救治绿色通道)试点,探索建立了以高血压为突破口的基层慢病医防融合管理新模式。
陈小春表示,湖南省启动了“基层医疗机构基本医疗服务能力同质化提升工程”,以“看得好小病、看得出大病、管得住慢病”为目标,以县带乡,推动建立以县医院为龙头、乡镇卫生院为枢纽、村卫生室为基础的新型农村三级医疗服务网。2019年,全省县域内住院就诊率达90.93%,基本实现大病不出县,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诊疗人次占比53.67%,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实现全省县域“二甲”公立医院全覆盖、乡镇卫生院2名全科医生全覆盖、村卫生室全覆盖。
重庆:未来3—5年计划为重大传染病救治能力提升工程投资400亿
重庆市医改办、市卫生健康委副主任王卫介绍说,近年来,重庆市加强信息化建设,不断提升医疗行业监管水平。建立市级医改监测信息系统,将全市250家医院(其中公立医院237家,民营医院13家)HIS系统、财务系统等全部接入市级医改监测平台,实现涵盖病人入院到出院的全流程全方位实时动态监测,23家互联网医院可通过医改监测信息平台实现实时数据化监管。
王卫说,重庆市对全市二级以上公立医疗机构全面开展了信息化处方点评,33种重点监控的辅助用药采购金额同比下降22%,“大处方、大检查”现象得到有效扼制。建设全市“医学影像云中心”,推动25个检验项目、50个影像检查项目在同级医疗机构间和医联体内结果互认,减少病人重复检查、重复检验。
王卫表示,在完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方面,重庆市实施疾控能力及重大传染病救治能力提升工程,未来3—5年计划总投资400亿元,目前已启动4家区域应急医院及市疾控中心的建设。先后出台加强公共卫生人才队伍建设的若干措施,明确公卫机构薪酬水平分“两步走”:2020年参照全市高校、2021年起参照同级公立医疗机构超额绩效平均水平核定,并建立同步调整机制。
红星新闻记者严雨程湖南长沙报道
责任编辑:武晓东 SN2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