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诞辰121周年|在山大,那些为闻一多先生点亮的“红烛”
来源:山东大学
(该图片来源于网络)
闻一多(1899年11月24日-1946年7月15日)原名闻家骅,字友三,是中国现代伟大的爱国主义者,著名诗人、学者。1930年秋,闻一多在杨振声校长的力邀下受聘于山东大学的前身——国立青岛大学,任文学院院长兼国文系主任,自此便与山大结下了不解之缘。
今天是闻一多先生诞辰121周年。请跟随姗姗一起来看看山大与闻一多先生的故事吧~
青岛的海风滋润着这位学者的心田与笔尖,他在这里写下长诗《奇迹》和创作生涯中为数不多的写景散文《青岛》。他还培养了一批优秀的山大人,学生臧克家回忆这一时期的闻一多先生,“目不窥园,足不下楼,兀兀穷年,沥尽心血”(《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
纵跨百年,先生在这里留下的成就从未随着时间的挪移而褪色,先生的品格与精神也已化成气息,被每一位山大人所感知,所感染。
在青岛,他们(闻一多与梁实秋)印象最深的是当地的民风。给他们拉车的两个车夫都是山东大汉,对人彬彬有礼,路过山上居民接水的橡皮管时,尽管周围无人,也要把车停下来,把水管高高举起,让马车赶过去后再把水管放下来,以免马车轧着水管,一路上折腾三次,也不以为烦。所以,除了杨振声的热情邀请和青岛的风光外,山东人的质朴、诚实,让他们认定青岛是天时、地利、人和都具备的地方。于是,当杨振声设宴款待他们时,二人便一言而决,在席上畅快地答应接受青岛大学的聘书。
——闻一多长孙闻黎明先生
2010年访问山东大学时回忆
这时候,他正在致力于唐诗,长方大本子一个又一个,每一个上,写得密密行行,看了叫人吃惊。关于杜甫的一大本,连他的朋友也持笔划列成了目录,题名《杜甫交游录》。还有一个抄本,唐诗摘句,至今还记得上面的一个句子:“蝇鼻落灯花。”一开始谈诗,空气便不同了,他马上从一个学者变成了一个诗人。
——臧克家《我的先生闻一多》
在闻一多先生121周年诞辰之际,让我们一起守望校园中那些为先生点亮的“红烛”。
兴隆山校区·一多广场
泛黄的光温暖着夜空
映照着每位离开图书馆的同学
他们或步履匆匆,或停步眺望
一多广场的灯影指引着夜晚的行路
恰如一多先生化作了破开暗夜的红烛
“灰心流泪,你的果;
创造光明,你的因。”
中心校区·闻一多臧克家铜像
“左有梦家,右有克家”
他曾自豪地称许由他破格揽入门下的弟子
诗人、学者、民主战士
他的身份几经转变
诗的精神却在师承中薪尽火传
比邻而居,一如昔日
象征的是文脉的赓续
尘埃落定,铅华尽洗
留下的是不朽的金石
中心校区·一多餐厅
“这灯光,这灯光漂白了的四壁”
“这贤良的桌椅,朋友似的亲密”
美味的菜肴,伴着音乐的旋律
让我们在学习之余做暂时的休憩
但是,不要忘记一多先生的警醒——
生活绝不止于一日三餐
“我的世界,还有更辽阔的边境”
青岛校区·一多书院
“公家设立学堂
是为天下储人才,非为诸生谋进取;
诸生来堂肄业
是为国家图富强,非为一己利身家。”
一多书院大胆变革的,是办学形式
始终坚守的,是山大精神
在闻一多先生笔下“现成的海市蜃楼”青岛
山东大学正以它的方式守护着不变的信仰
所有的改变和努力
都是为了与梦想离得更近
先生之风,山高水长
储才育贤,毕生所往
文学院·闻一多班
创建于1995年,改名于2011年
闻一多班希望延续下去的
是先生的爱才惜才
我们的精英选拔
是先生的学者之范
我们的学术钻研
是先生的文人风骨
我们的素质教育
冠以先生之名
为的不仅仅是纪念
还有不负先生之名的激励
凭着一腔对先人的向往之心
无畏风雨,砥砺前行
什么是闻一多班?
山东大学文学院闻一多班(文学院基地班),是首批入选国家文科人才培养与科学研究基地的国家级基地班,自2009年起率先推行本科生导师制,结合山大深厚的人文研究传统和强大的师资力量,培养文科领域的“超级本科生”。
在闻一多班就读是一种怎样的体验?
班里就读最大的体验就是,大佬聚集,本菜鸡瑟瑟发抖。有在古诗词研究领域积累深厚的大佬,肝完两万字的论文不在话下;有醉心于唐代文学的大佬,对唐代诗人的各种掌故如数家珍;也有对语言学颇有研究的大佬,刻苦钻研的劲头让人感佩……本菜鸡沐浴着众学霸的光辉,眼睛里发出了上学人艰苦朴素的光芒。另,虽为游戏文字,仍存一片赤心。
——@之滨
在闻班就读,我体验最深刻的就是老师们对自己方向的热爱。
最近在回顾我以前上过的所有课的时候,我发现我误会了老师们的本意。开每一门课的老师都是抱着让我们了解这门课程、这个领域的态度,希望我们可以从中得到启发,收获兴趣。我想这才是老师想让我们得到的,这才是我们应该收获的。
除了学术方面,在工作中我学会处理事情负责和坚持;在生活中,班里的同学互帮互助,身边优秀的同学也是我的榜样,让我慢慢向心中的方向前行。
总之,闻一多班最棒,我爱闻班!
——@肉夹馍可不能吃
在闻一多班就读的体验,大概就是被浓浓的学术氛围包围的安全感吧。无论是杜院长和各位老师的谆谆教诲,严格高效的基地班培养制度,还是自由愉悦的课堂氛围,一次次学术观点的碰撞,都让我沉浸在文学世界中,坚定着自己的学术选择。
——18级闻一多班李雅琪
头发越来越少,收获越来越多,赶不完的DDL和认得清的菜鸟本鸟。读书的速度永远赶不上文学史课程的进度,全神贯注才能跟得上古汉语老师的思路。我站在一片广阔的天地中,看不清前方有多少座学术高峰,所幸有师长回头指引,同侪并肩前行。他们教我,不自傲,不自卑,坚定脚步,从容前行。如果说最大的收获,那就是我愈发相信文学与语言的力量。
——19级闻一多班@消失的毛乌素
什么感觉呢,最直接的就是大家都很厉害,都在很努力的学习。刚入大学大家也并没有懈怠,到教室特别早。同时有活动大家也都积极参与。当然还有我们的老师,老师十分尽心尽力,根据我们的反馈不断调整授课内容。在这样的班级里生活是很开心的体验
——20级闻一多班田岳颖
红烛吐光不灭
先生遗风犹存
赤诚炙热的心永远在山大跳动着
那份光热将永续下去
燃烧
为冲出自身的束缚
为打破世间的桎梏
纵有心灰与泪流
要记住
“莫问收获,但问耕耘”
文|魏赫严婉婷孙嘉蔚
图|林梦瑶马增蛟何子韬孙君楠徐国礼孙雨辰
编辑|程诗琪刘畅金敏
责任编辑|苗立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