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最年轻特等奖!山东大学路国权摘得山东第三十四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唯一
来源:山东大学
不久前,山东省第三十四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评审结果正式公布,11月19日,省社科联微信公众号对山东省第三十四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中的30项特等奖、一等奖成果内容进行重点宣介。其中,30项一等奖获奖成果作者中,45岁以下青年学者125人,占50%。山东大学33岁副教授以《东周青铜容器谱系研究》摘得省社科优秀成果唯一特等奖,创造最年轻特等奖得奖纪录。请跟随姗姗一起来看看吧~
路国权,考古学博士,山东大学历史文化学院考古学及博物馆学系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研究方向为夏商周考古、田野考古、青铜器研究,主持和参与国家社科基金和山东省社科基金项目多项,出版专著1部,以独立作者和第一作者身份在《考古》《考古与文物》等考古学期刊发表论文37篇,参与主持邾国故城遗址和焦家遗址田野考古,秉承聚落考古、城市考古和多学科合作理念,取得重要成果,在学界产生重大影响,荣获“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田野考古奖”、山东省优秀田野考古工地奖。
据悉,路国权写作的《东周青铜容器谱系研究》一书,2018年8月由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该书上、下两册,共145.3万字,穷尽式地收集资料,对我国境内考古发掘出土的所有东周时期青铜容器进行了全面、系统的梳理和深入研究,构建起东周时期青铜容器的科学谱系,在以往传统的以区域为本位的研究范式之外,树立了一种基于全局视野、着眼于整体、以器物谱系为本位的新范式,实现了中国古代青铜器研究的范式革新。
东周时期前承西周,后启两汉,是我国历史上具有承前启后意义的关键环节,在古代历史研究中具有重要地位。
但是有关这一时期的文献资料十分有限,学者研究这段历史时常常感到“文献不足”、“史文阙轶,考古者为之茫昧”。因此必须在文献史料之外开拓新材料。青铜器即是最重要的新材料之一。自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因郭沫若《两周金文辞大系》导夫先路步入科学轨道以来,青铜器研究已经取得了十分丰富的成果,但是商代和西周铜器的研究进行较多,东周列国通贯性的整体研究和系统研究还比较薄弱,关注区域特点和局部差异性,强调“分”的一面,忽视了“合”的一面,割裂了整体性,对不同区域文化青铜器之间的联系及其反映出来的人文历史的关系相对有所疏忽,研究得不够细致。同时以往对青铜器进行型、式分析的目的主要是为分期、断代服务,缺乏谱系观念,分类结果没能准确反映青铜器的亲缘关系和历史渊源,从而难以揭示每类青铜器的谱系发生过程及背后蕴藏的社会历史信息。此外以往研究中缺乏对东周青铜容器空间分布范围和分布格局的系统梳理和研究,东周青铜器存在的空间也是东周列国和族群活动的舞台,青铜器分布范围和分布格局的变化往往与国别或族群有关,通过对青铜器分布格局的研究也可以透物见人研究东周时期国、族的历史和社会问题。这些都是有待填补空白之处。
《东周青铜容器谱系研究》一书通过梳理东周青铜容器的科学谱系,揭示东周各国青铜文化的特征、形成过程及相互关系。
谱系研究与以往比较纯粹的断代研究、区系研究不同,如果说断代研究是青铜器的纵向研究,区系研究是青铜器的横向研究的话,那么谱系研究就是以青铜器的类别研究为纲,在型式分类的基础上,透过断代研究和区系研究,形成一种高屋建瓴的网状研究模式。与商代、西周不同,东周青铜容器资料分散、头绪复杂、数量巨大,整理的难度很大,以往很少有人能够驾驭,所以谱系研究工作一直进展缓慢。本书穷尽式地收集资料,纳入分析的青铜容器达22种器类5877件。本书解决的四个最核心问题是:东周青铜容器科学的型式分类;东周青铜容器综合分期断代;东周青铜容器的空间分布格局和文化属性;东周各国青铜文化的形成过程及其中间的交流互动关系。
针对研究主旨和四个核心问题,本书有针对性地设计和使用了不同的研究方法:
系统思维方式
运用系统思维方式,从整体和全局出发对各地出土的东周青铜容器统一进行型式分类。
分类学方法
运用分支分类学和进化分类学方法构建东周青铜容器的型式分类系统和科学谱系。
考古年代学研究方法
应用考古年代学研究方法对东周青铜容器进行分期和断代研究,使之成为系统的编年史料。
空间分析和分支生物地理学研究方法
运用Arc GIS空间分析方法和分支生物地理学研究方法,构建东周青铜容器分布地理学,研究青铜器的空间分布格局和文化属性,并与文献中记载的东周列国和族群的活动区域相互系联和对比,探究各类、型、式青铜器的文化属性,上升到对东周社会历史和区域文化系统的研究。最后再从青铜器谱系分析的角度进一步总结东周各国青铜文化的形成过程及区域文化之间的交流和互动,尝试揭示西周至西汉之间中国青铜器文化由相对统一、到裂变、到再次统一的过程和方式。
对《东周青铜容器谱系研究》一书的学术价值和意义,北京大学博士生导师朱凤瀚、陕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张懋镕等中国青铜器研究的资深学者和权威专家给予高度评价,认为该书篇幅宏大、内容丰富、思虑精深、方法得当、体例完善,构建起东周时期青铜容器的科学谱系,填补了学术空白,对东周青铜器以及中国古代青铜器和东周社会历史的研究都起到了推动和促进作用。
其研究价值和意义可概括如下:
范式革新
研究视角和研究范式方面,本书在以往传统的以区域为本位的研究范式之外,提供了一种基于全局视野、着眼于整体、以器物谱系为本位的新范式,推动中国古代青铜器研究实现了范式革新。
构建分类系统
构建起东周时期青铜容器科学的型式分类系统。
构建体系
构建起东周时期青铜容器的综合分期和断代体系。
填补空白
系统梳理了东周时期青铜容器的空间分布格局和文化属性,填补了学术空白。
揭示关系
以器类为纲,从青铜器谱系分析的角度揭示东周各国青铜文化的形成过程及其中间的交流和互动关系。
尝试和推动
本书对东周青铜容器发展谱系的梳理和研究,为探索西周和西汉之间中国古代青铜器文化从统一、到裂变、到再统一的过程和路径,为研究西周和西汉之间过渡环节的历史以及从青铜器发展演变的角度梳理从“周制”到“汉制”的嬗变轨迹等历史问题做出了有益的尝试和推动。
山东省第三十四届社科优秀成果奖评选经各授权单位组织推荐、意识形态审读、客观赋分、接龙打分和会议评选,最终评选出获奖成果250项,其中特等奖并一等奖1项、一等奖29项、二等奖100项、三等奖120项。获奖成果时代价值和实践意义凸显,内容覆盖经济社会发展各个领域,充分体现了社科研究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特点。
素材来源|山东省社科联山东大学人文社科研究院
图文|周学泽胡玉翠
编辑|刘畅
责任编辑|苗立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