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小区地下室住了人,房间摆了床、电视机,充电桩就设在一旁!人大代表:太危险
电瓶车引发火灾的事故频发,这背后是哪个环节存在管理漏洞呢?在代表提交的近千份建议中,有不少代表关注“电瓶车充电”问题。
“小区缺乏充电设施,居民从家中拉电线到楼道内,有的小区几乎层层都有电动车充电。”市人大代表董健认为,电瓶车进大楼充电,大大增加了危险系数。
“楼道里充电固然很危险,而一些小区的集中充电点也暗藏种种隐患。”在市人大代表许鸿蕨看来,放在地下室集中充电,如果安全措施不到位,缺少必要的火灾探测报警、喷淋等消防设施,一旦发生火灾,也会造成很大的损失。
小区电瓶车充电难题如何解?日前,代表们提交的建议得到了有关部门的最新答复。
楼道充电让住户没有安全感
“和邻居说过好几次了,不要在楼道内充电,这很危险!”说起入户充电,柳女士很担心,万一哪天出了事故怎么办?
老林一家亦有类似的烦恼,楼上一户人家每天都会在楼道里给电瓶车充电,虽然他们充电时会守在门口,但老林心里依旧不踏实,“像是生活在火山口边”。
老林多次警示提醒邻居,邻居也能体会老林等住户的担忧,但也有点无奈:“我们小区没有集中的充电点啊,只能拿到楼道里充。”
居民在楼道里拉电线充电
据悉,截至目前,全市1.3万个居民小区中已有3540个小区加装了电动自行车集中充电设施,占总数的27.2%。但居民小区电动自行车充电设施在数量上依然存在较大缺口。
“部分老旧小区甚至没有一个公用充电设施。”董健调研发现,一些小区充电设施不完善、甚至缺失,居民不管家住几层,都从家中接引电源到楼道内。有个由三十几层高楼组成的小区,几乎层层有电动车充电,且接引电线的方式多种多样,裸露的插座让孩子触手可及,无任何遮敝措施。“晚上是充电的高峰,无人监控而又长时间充电,极易引发火灾,给整个小区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巨大威胁。”
许鸿蕨代表调研发现,普陀区一小区居民楼道充电屡禁不绝,居民们专门就“电瓶车能否进楼道充电”进行激烈讨论,后来一致商量在小区设立集中充电点。
有的地下室住了人,充电桩就在边上
但要设集中充电点,并非易事。据许鸿蕨调查发现,有的居民区在地下室专门辟了一块地方安装充电桩,可是并不符合要求。“我们看到,有的地下室里设有大楼的配电房、消防泵房等设施,而电瓶车就停放在那里充电,如果有车辆起火,地下室将烟雾弥漫,消防人员根本无法进入地下室去开启消防泵、切断电源。”
更让人心忧的是,有的小区地下室住了人,代表去检查时发现,地下室小房间里摆了电视机、床,而充电桩就设在一旁,“这太危险了”。
在许鸿蕨看来,小区地下室如果有一辆电瓶车燃烧,就会引燃旁边车辆并迅速蔓延开来,而且有些地下室还有通往楼上的供电电缆井道、通风井道、楼梯等,一旦引燃,烟火直冲楼上,仅靠几个喷淋头不能压制火势。而有些地下室的消防喷淋水只能喷几分钟到十来分钟。“如果起火后不能一下子扑灭,就等于没有消防喷淋设施,此时任何人都无法进入封闭的浓烟滚滚的地下室。”
“不仅要排除楼道停车充电看得见的危险,也要避免集中停车地下室潜在的、看不到的危险。”许鸿蕨建议,相关部门要规范指导小区安全停放电瓶车,在指导物业制订方案时,要规避建筑有通风井道、电缆井道、楼梯通道联通的地下室,“这些地下室不适合电瓶车停放充电,如果仅停放不充电,也必须有配套的、自动可延续的消防喷淋设施。”
在代表看来,室外有序散放最安全,可适当在小区安全位置分散安装充电桩以保证居民安全充电。
提高标准,减少充电不规范产生的安全隐患
董健、许鸿蕨等代表的担忧有数据为证,今年上海市已发生381起电动自行车火灾事故,导致20人死亡,死亡人数超过前3年总和。8月以来本市连续发生3起事故,均为电瓶车充电电池所引发,累计造成12人死亡。
故这份关于“电瓶车充电”的建议提交后,立即受到承办部门的重视。
“代表所提到电动自行车集中充电桩不应设置在有通风井道、电缆井道、配电房、消防泵房、与楼梯通道联通的地下室,最好在室外、分散安装充电桩等建议,市消防救援总队认为这个建议具有合理性。”市应急局表示。
据悉,2019年,市住建委联合市消防救援总队研究制定《上海市既有住宅小区新增电动自行车充电设施建设导则》,其中明确要求“地下非机动车库电动自行车应集中停放充电,当地下非机动车库大于500平方米时,电动自行车停放充电区域应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2.00h的防火隔墙和乙级防火门与其他区域分隔,乙级防火门宜采用常开式防火门”,目的就是通过防火隔墙和乙级防火门与通风井道、电缆井道、配电房、消防泵房、楼梯通道等部位实现防火分隔。
记者了解到,2019年,本市为983个住宅小区增设了电动自行车充电设施。其中,457个为敞开式地面车棚,260个为封闭式地面车库,合计约占总数的73%。
市房管局表示,针对既有住宅小区常见的地下车库、半地下车库、封闭式地面车库和敞开式地面车棚等四类非机动车停放场所,分别从土建(防火区域分隔、安全疏散距离、相邻充电装置间距等)及消防和灭火救援设施配置等方面提出要求,为建设电动自行车集中充电设施提出技术性指导意见。其中,地下车库建设标准要求最高,半地下车库次之。
此外,除配套安装简易消防灭火设施外,有条件的小区还通过增设门禁智能识别、区域视频监控、充电实时监测、异常实时报警及报警信息联网推送等智能化系统,实现电动自行车停放场所无人值守,进一步减少充电不规范产生的安全隐患。
据悉,2020年,为进一步减少私拉电线充电带来的安全隐患,市政府继续将“为500个住宅小区新增电动自行车充电设施”列入2020年市政府实事项目。市房管局表示,将会同市住房城乡建设管理委、市应急局、市消防救援总队和各区人民政府,在有条件的住宅小区稳步推进电动自行车充电设施建设,确保完成“为500个住宅小区新增电动自行车充电设施”的市政府实事项目建设任务。
此外,市房管局将继续指导各区房管部门和街镇房管机构,督促物业服务企业依据消防法律法规及物业服务合同约定,履行电动自行车充电安全相关管理义务,通过在小区显著位置张贴指示牌、温馨提示等,引导业主、使用人树立有序停放及安全充电意识,并对业主、使用人有违规停放及充电行为,做到“早发现、早劝阻、早报告”。
栏目主编:张骏
文字编辑:王海燕
题图来源:许鸿蕨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