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我省推进教育扶贫工作综述
来源:甘肃日报
扶贫扶智、扶贫扶志,在脱贫攻坚的道路上,激发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内生动力尤为重要。
在脱贫攻坚的众多力量中,教育扶贫就是这样一支力量。它把水浇在扶贫的“根”上,有效阻断贫困的代际传递。
机制保障助推脱贫任务完成
2017年,我省成立教育扶贫专责工作组,省教育厅作为组长单位,围绕“责任全面到位、工作全面梳理、问题全面清零、任务全面清零”的工作目标,和省发改委、省财政厅两家成员单位协同努力、精准施策,形成了上下联动、左右衔接、条块结合的工作机制。
我省聚焦“义务教育有保障”,省教育厅统筹谋划,会同省发改委、省财政厅设计各类政策项目,省发改委、省财政厅积极配合,优先在项目安排审批、资金保障等方面大力倾斜支持,做到项目安排审批到位、资金保障下达到位。
我省建立了包抓督查机制,省教育厅厅班子成员对贫困县进行包抓,推动解决地方教育脱贫攻坚中的问题困难。同时,我省还组建了第三方核查组和明察暗访工作组,不定期对各地各校工作进行明察暗访。
省教育厅研究设计了义务教育控辍工作、筛查工作、保学工作流程图,以《控辍保学工作手册》的形式分发至各地,帮助基层工作人员进一步规范工作流程、提高工作效率质量。同时,我省还建立起了社会监督机制,组织各地遴选聘任1568名义务教育控辍保学社会监督员,通过提供信息、宣传政策、参与督查、提出意见建议等方式开展社会监督;组织开展义务教育有保障“挑刺”行动,面向全省群众广泛征集意见建议。
截至目前,全省已有28238人参与调查,不满意率仅占0.41%。人民群众对教育脱贫攻坚成效的满意度、获得感不断增强。
控辍保学实现动态清零
近年来,“官告民”控辍保学案件在我省临夏等地时有发生,为了维护适龄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的权益,由司法部门依法发放相关司法文书,将批评教育后拒不送适龄儿童少年入学的监护人告上法庭,这一方法让199名辍学学生顺利复学。
失学辍学,是长期困扰我省教育脱贫攻坚的痛点难点问题。我省教育扶贫专责工作组落实省委、省政府冲刺清零行动要求,采取“一对一、人盯人”的办法抓劝返,全面排查工作盲点,逐个堵住工作“漏洞”。
我省制定印发了《甘肃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控辍保学提高义务教育巩固水平的通知》等一系列关于控辍保学的政策文件,明确了各级政府、相关职能部门以及监护人的责任,为各地各校开展控辍保学工作提供了政策支持。
同时,教育扶贫专责工作组督促各地严格落实政府及有关部门、学校、家庭多方联控联保责任,严格执行行政督促复学、联控联保、学习困难学生帮扶、动态监测、社会监督、童工专项查处、督导考核、责任追究等8项制度,控辍保学责任机制、定期专项行动机制、应助尽助救助机制、依法控辍治理机制、义务教育教学质量等5项保障机制,持续常态化开展控辍保学工作。
我省建立了以县为主,教育、公安、扶贫等部门组成的联合比对机制,定期排查和核实失辍学学生。在每学期初,各地都会组织县乡村三级干部、学区干部职工、驻村工作队、帮扶干部进村入户,全面排查辖区内适龄儿童少年就学及失辍学情况。对排查发现的疑似辍学适龄儿童,详细了解原因、逐一建档,采取“一对一、人盯人”的办法,由乡镇、村社指定包抓干部逐一进行包抓劝返,督促其按时入学。
各地综合考虑复学学生辍学时间、学业水平、身体状况等因素对复学学生进行分类安置,分析研究制订个性化的教学方案和学习方案,有效解决复学学生返校后“跟不上”“不想上”等问题,防止复学学生再次辍学。
截至目前,全省累计劝返复学25688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10043人,控辍保学实现动态清零,无建档立卡贫困户学生失学辍学。
补齐短板确保学生“上好学”
近年来,我省补齐短板,加快改善贫困地区办学条件,确保农村义务教育学生“有学上、上好学”。
2014年-2018年,各级财政累计投入资金238.63亿元,完成了我省“全面改薄”规划任务。据教育部通报,我省全面改薄项目进度并列全国第1位,全省各地义务教育学校达到国家“20条底线”要求。2019年—2020年,各级财政投入资金65.65亿元,实施义务教育薄弱环节改善与能力提升项目,项目资金持续向深度贫困地区倾斜,改善了4148所义务教育学校办学条件。农村义务教育学生稳定上学、就近入学问题全部解决。
为了提高乡村教育质量,我省落实省级统筹、按需设岗、按岗招聘、统一选拔的乡村教师补充机制,并出台进一步提高中小学教师工资待遇保障水平的政策,累计下达乡村教师补助中央和省级奖补资金15.86亿元,近16万乡村教师受益。同时,我省还建立起从学前教育到高等教育全学段资助体系,构筑阻止因学致贫、因学返贫的“防火墙”。
教育扶贫,正在成为强大推动力,扶“智”扶“志”,拔除穷根,助推我省决战脱贫攻坚。(记者李欣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