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扶贫:把论文写在扶贫第一线

日期:11-13
中国科学院中科院扶贫

原标题:科技扶贫:把论文写在扶贫第一线

来源:央视网

央视网消息: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于2020年11月13日上午10时举行新闻发布会,中国科学院院长白春礼介绍中国科学院科技扶贫成效有关情况,并答记者问。中国科学院副秘书长严庆,中国科学院科技促进发展局负责人、院扶贫办主任孙命回答有关提问。

科技扶贫:把论文写在扶贫第一线

在大家的普遍印象中,科学家的形象是“高大上”的,在讲堂上侃侃而谈、在实验室里严谨求证。那么,中科院的科研人员是如何把论文写在扶贫的田间地头呢?

白春礼介绍,科学院是国家最高学术机构,也是全国综合研究发展中心,涵盖的学科范围很广,数理化、天地生应有尽有,既有知名数学家陈景润,也有力学所首任所长钱学森。除此之外,还有很多从事资源、环境、生态、生物各方面工作的研究人员,“有上天入地下海,航天、探月、深海探测深潜,也有美丽乡村、美丽中国建设、资源环境保护”。

总地来说,中科院的工作可以定位为“上天入地下海”“宏观微观贯通”“顶天立地结合”。目前,中科院有90多个野外台站,科研人员在完成自身可以科研工作的同时,也将其与扶贫工作紧密结合在一起。

白春礼在发布会上提到一位具有代表性的科研人员曾馥平,他从1994年就在广西环江,负责中科院的野外台站,同时挂职当地副县长,这么多年来把大部分的精力都放在脱贫第一线,当地群众都称呼他为“真扶贫”。曾馥平在环江创建了第一个生态站,成为第一个国家级的喀斯特地貌的生态站,通过研究喀斯特地貌的水土流失、生态环境保护,在喀斯特地貌地区找到适应的脱贫技术,“他真正做到了把论文写在了扶贫第一线,写在了祖国大地上。”

除此之外,严庆还在发布会上介绍了,中科院扶贫工作中有名的“三钟女杰”,即在广西环江种猕猴桃的钟彩虹、在内蒙古库伦旗研发青贮饲料的钟瑾、在贵州水城种马铃薯的仲乃琴,“她们在各自的科研领域做得非常出色,更出色的是把科研成果转移到田间地头,同时也帮助了千千万万的贫困户实现了脱贫工作”,严庆介绍道。

这场大型招聘会来学校了! 用科技创造美好生活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