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大山里走出的HEUer,为家乡“带货”,向世界讲述“扶贫经”

日期:11-12
云南扶贫寻甸

原标题:云南大山里走出的HEUer,为家乡“带货”,向世界讲述“扶贫经”

来源:哈尔滨工程大学

他来自云南山区贫困县

是当地首个出省求学的大学生

走出大山来到哈工程求学

他“逆袭”踏出一条

创办公司为家乡“带货”

帮助家乡人民的脱贫致富路

上月

他作为四位中国代表之一

向世界讲述他的“扶贫经”

他就是哈工程2017级

计算机学院本科生尹顺梦

云南大山里走出的HEUer,为家乡“带货”,向世界讲述“扶贫经”

云南大山里走出的HEUer,为家乡“带货”,向世界讲述“扶贫经”

尹顺梦去年创立寻甸语梦科技有限公司,开发“艾云农仓”项目,在云南寻甸、丽江宁蒗、昭通镇雄等高原贫困地区进行对口帮扶,同时致力于贫困地区特色农产品开发及IP打造。

10月17日,在2020年亚太青年扶贫故事会暨亚太青年领导力与创新创业论坛上,尹顺梦作为四位中国代表之一,向世界讲述他的扶贫创新创业故事。“艾云农仓”同时也获得第六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黑龙江省赛区决赛暨全国大赛选拔赛金奖和第十二届“挑战杯”黑龙江省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金奖。

支教5次,萌生创业扶贫金点子

2018年,当他得知学校的“三下乡”实践活动时,他脑海中闪过一个念头:“我要带同学们去家乡看看,那里需要更多人的关注和支持。”

云南大山里走出的HEUer,为家乡“带货”,向世界讲述“扶贫经”

在校期间,尹顺梦他常常和同学们谈起自己家乡的境况,他们诧异于他的描述,甚至怀疑尹顺梦话语的真实性。在他的家乡,依然有很多孩子因为贫困和忽视教育而放弃上学。深知知识改变命运的尹顺梦决定和同学们去云南寻甸支教。

他们到达昆明后,乘坐满载爱心物资的货车,一路颠簸来到支教的村子。在这里,他们白天做支教老师、为村民发放物资、帮助做农活,晚上聚在一起进行活动总结。“我们7个男生挤在3张小床休息,队员们常常累得坐下就睡着了。”尹顺梦回忆道。

半个月后结束支教,快到村口时,队员们乘坐的车被20多个孩子拦停。他们望着队员们,嘴里不停地说着感谢,问他们什么时候能够再回来。透过那一双双亮亮的眼睛,队员们看到了好奇和渴望,看到了乐观和希望。他们深受触动,很多人之后也一直坚持着公益支教。

尹顺梦先后5次前往云南少数民族贫困地区进行爱心支教,迄今已组织20余次公益活动,从全国各地收集爱心衣物3万余件,募集爱心善款80万余元。“通过这些活动,更多的青年能够更了解贫困地区人们的生活,也能为当地留守儿童带去积极的引导。”他说。

但支教、爱心物资等行为只能满足贫困地区人民暂时的需求,无法让他们真正摆脱贫困。尹顺梦开始寻找一种可持续的扶贫模式。每次去支教或捐资,志愿者们都会买当地特产带回去,并向其他朋友推荐,这给了他启发。尹顺梦打算以线上平台为依托,销售当地特产,通过“以购代捐”的消费扶贫模式达到更好的效果,“艾云农仓”项目开始萌芽。

为家乡直播“带货”42场

销售额27万

云南大山里走出的HEUer,为家乡“带货”,向世界讲述“扶贫经”

尹顺梦小时候经常和小伙伴割艾草做垫子、搭棚子。有时手被刀不小心割破,他就将艾草磨碎敷在伤口上止血,不起眼的艾草也能够解决问题。云代表家乡云南,也代表互联网。这是“艾云农仓”项目名称的由来。

“艾云农仓”项目通过自主开发助农平台和开展直播等形式对接、推广贫困地区优质农产品,以消费扶贫的新形式带动贫困地区经济发展。今年共进行42场直播,销售额达到27万元。

创业之初,尹顺梦联系到2016级材化学院的马良顺、信通学院的崔明旭,以及曲靖师范学院的王尧,着手项目的启动。最初,他们创立微信服务号、开设淘宝店铺,在寻甸选品合格后进行电商销售。但是由于销售产品十分局限,销售方式不够吸引人,项目举步维艰。

为了开发更多加工农产品,尹顺梦和团队查阅资料、做实验,联系扶贫企业和相关技术团队解决问题,休息时间几乎都用来推进项目。

为了扩展销售渠道,丰富销售形式,团队成员还自主设计“艾云农仓”标志,用于产品包装和店铺运营。疫情期间,尹顺梦和团队成员尝试进行直播带货。虽然最初只有几个人观看,但是尹顺梦不放过线上助农平台和直播间里的任何一条留言,和团队成员观看、揣摩其他主播的直播方式,形成亲民实惠的直播风格,经过慢慢积累,直播观看人数实现由几个人、几十人到最多时数万人的增长。

当地农民看见尹顺梦能用一部手机就把农产品卖出去,觉得新鲜又神奇。尹顺梦团队利用空闲时间教会农户做直播,让他们也可以随时随地通过互联网宣传农产品。

通过平台共享,现在无需团队成员直接参与,有时可以远程对接,由当地的商户和农民进行直播销售。“我们也是搭上了电商直播的快车。”尹顺梦感叹道。

“艾云农仓”项目通过农业转型和电商销售扶贫的方式,带动当地经济的发展,具有可复制性和持续性。尹顺梦表示,技术创新不是项目的最大优势,模式创新才是重要部分和亮点。在国家倡导消费扶贫、“以购代捐”的前提下,整合农产品资源、通过电商以及直播的方式,能够让更多的消费者了解到当地的产品,为农产品的销售提供了更宽的渠道。

小藜麦做出扶贫大文章

云南大山里走出的HEUer,为家乡“带货”,向世界讲述“扶贫经”

在尹顺梦团队最初进行销售时,产品主要是当地的土豆、芒果、蜂蜜、茶叶等农副产品。仅出售当地农产品货源有限,没有竞争优势。如何拓展农产品种类,延长产业链,是他们急需解决的难题。

一次查阅资料时,尹顺梦偶然接触到藜麦这一高营养作物,了解后,他发现藜麦这一单体植物蛋白质含量高,不含麸质,富含多种矿质物质、维生素和膳食纤维等,具有极高的营养价值,而且适种于高寒山区。他认为可以带领农户种植这一植物。

尹顺梦从家乡的一位扶贫干部处了解到,藜麦在当地具有利润可观性和环境适宜性,他们曾多次提议农户种植,但是没有人愿意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农民宁愿低价销售土豆,也不愿种植陌生的藜麦。

“最初很多村民觉得我是读书读傻了,不愿意冒着颗粒无收的风险做我们的‘试验品’。”尹顺梦和团队成员决定:为农民提供免费种子,对接买家,保障农民所收获产物的销售渠道,并为收获后的加工提供技术支持。他们利用假期时间拿着自己掏钱买来的优质藜麦种子,敲开一户户村民的家门进行宣传。

他们拿着图片、视频,为村民们详细介绍种植藜麦的好处和注意事项,并保证一旦失败,赔偿损失,这才让一些村民半信半疑地种下了藜麦。

接下来他们致力于藜麦生物加工新技术研发和藜麦高营养衍生品开发。在企业和技术团队的支持下,在保证藜麦营养价值的同时使其成分充分融合,形成口感极佳的新型藜麦食品,推出藜麦粉保健品、藜麦八宝粥、藜麦汁、藜麦发酵的白酒等。

功到自然成,当地种植藜麦的第一年就有较好的收成,通过农产品的加工和附加产品的开发,其最终收益是原来种植土豆的两倍多,尹顺梦和他的团队得到了百姓们的认可。

“扶贫这条路我会一直走下去”

“我一个人能做的十分有限,但是我可以通过自己的行动影响更多的人参与扶贫,参与乡村振兴,这是我最大的收获。”尹顺梦说。

扶贫之路任重道远。“任何一个创业者都不可能一蹴而就,趁年轻就要多折腾。”学校计算机学院李超老师非常支持尹顺梦的项目。校团委于云亮、朱小亮老师解读国家政策,分析艾云农仓的定位和接下来的发展方向,为尹顺梦指点迷津。朱小亮还鼓励尹顺梦走出校园,吸收借鉴其他扶贫项目的创新之处。

在2020年亚太青年扶贫故事会上,尹顺梦也听到了来自其他国家的年轻人分享的脱贫故事。他发现还有很多来自五湖四海的志同道合者,扶贫之路并不孤独。“我又多了一分继续走下去的动力和勇气。”他激动地说。

现在,学校经管学院的董振杰、郝杰和王子祺加入“艾云农仓”,越来越多的人参与项目推动。尹顺梦正积极联系黑龙江本地的扶贫企业和一些贫困地区进行消费扶贫。

下一步,尹顺梦将继续攻读农业与大数据方向的研究生,将扶贫的实践所得与自己的专业相结合,他还计划开设工作室,将扶贫项目传承延续下去,为黑龙江省甚至全国其他地区的脱贫和经济发展贡献力量,也鼓励更多青年人参与到乡村振兴中。

云南大山里走出的HEUer,为家乡“带货”,向世界讲述“扶贫经”

哈尔滨工程大学

— heu19530901—

撰文|谷雪徐佳丽

排版|张岩松

信息来源|哈工程校团委

责编|霍萍

审核|吕冬诗金声

葫芦岛海事局:11月13日至14日、16日至17日在渤海执行军事任务 有趣!华中大手绘秘密日记首次公开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