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聚“难”问如“实”答为保护利用好大运河“问诊开方”——市人大常委会专题询问大运河世界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实录
10月27日,市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三十次会议在听取审议常委会执法检查组关于世界文化遗产保护有关条例执法检查情况报告的基础上,对大运河世界文化遗产保护工作进行专题询问。12位市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和市人大代表在前期开展专题调研、问卷调查、执法检查的基础上,就现阶段大运河世界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中存在的重点难点问题进行询问,市政府副市长,相关部门及萧山、余杭区政府负责人直面问题,如实应询。本场专题询问同步进行网络视频直播,共有15.8万人次在线观看。
市人大常委会委员张永谊问:目前,运河二通道的建设进展到什么程度?下一步,市政府将如何加快运河二通道建设?
市政府副市长缪承潮答:现阶段,我市正在加快推进运河二通道建设(正式工程名为“京杭运河浙江段三级航道整治工程”)。实施该项目既能构建高等级航道网、发展绿色综合交通,又能拓展城市格局、加强运河文化保护。项目建成后,现有杭州城区古运河段的货运功能将外移至运河二通道,穿城而过的老运河将成为一条旅游、景观、文化河。运河二通道工程由四改三段、新开挖航道段和八堡船闸段三部分组成,实施总里程约60.3公里,总投资约173.3亿元。目前,杭州境内项目推进总体顺利,已累计完成投资109亿元。四改三段工程已于去年底基本完工,新开挖航道段计划于今年底完成进度的50%、2022年6月底完工。八堡船闸段2022年6月前也将全面完工。为加快项目建设,市政府成立了领导小组协调推进,市、区两级人大和社会各界都给予了积极支持,形成了强大合力。下一步,我们将进一步加大统筹协调力度,加强与嘉兴市的对接,上下一心、凝聚合力,确保如期完成项目建设目标。
市人大常委会委员阮英问:如何进一步加强对大运河历史文化的保护?
市园文局局长高小辉答:杭州的运河遗产保护有比较好的基础,既有专门的保护机构,也有法规和规划。大运河是大型线性活态遗产,杭州段长度有110公里,流经7个城区,在保护管理过程中确实还存在一些问题。首先是地区间不平衡,建成区的运河两岸综合保护工程启动较早,风貌保存比较好,而待开发区和城市化进程正在推进的区域保护状况不理想。其次是管理协调难度大,大运河的保护工作需要协调和运河有关的多个职能部门和七个城区。再次是区级层面保护管理力量比较薄弱。接下来,市园文局会在三个方面持之以恒地开展工作:一是加大力量深入挖掘研究运河历史文化。二是维护好大运河庙会、大运河文化论坛、大运河遗产周等品牌活动。三是全力推进大运河文化公园建设,将杭州运河打造成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标杆区、生态文明示范区、休闲旅游首推地。
市人大代表周庆九问:在“十四五”规划编制过程中,如何做好统筹和规划,加强大运河遗产的保护和管理?
市发改委副主任施永林答:市发改委高度重视大运河世界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围绕构建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的“四梁八柱”规划体系,主要在三个方面开展工作:一是严格履行规定职责。将大运河文化保护纳入杭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四五”规划,作为“文化+”大平台进行凸显,深化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二是科学编制总体规划。起草编制了《杭州市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实施规划》,主要解决“保护、传承、利用”三方面如何走在前列的问题,该规划将于近期印发实施。三是细化制定建设方案。进一步聚焦大运河国家公园建设,正在编制《杭州市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方案》,努力打造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经典园、中国大运河最美段,全力推进大运河世界文化遗产公园这一全国标志性项目建设。
市人大常委会委员骆寅问:如何进一步强化大运河遗产保护的资金保障?
市财政局局长谢建华答:市财政局将大运河世界文化遗产保护作为保障“六大行动”,推进“重要窗口”建设的重要内容,三年内市财政累计投入超过10亿元,多渠道筹措资金,推进大运河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和利用。下一步,我们将不折不扣贯彻落实好《杭州市大运河世界文化遗产保护条例》,强化全市“一盘棋”思想,从三个方面做好大运河保护资金保障工作:一是进一步加大对遗产保护投入力度。坚持政府“过紧日子”理念,整合资金,优化财政支出,把有限财政资金用在刀刃上,建立大运河可持续经费保障机制。二是拓宽遗产保护经费来源渠道。充分调动社会力量参与遗产保护和利用,鼓励通过社会捐赠等方式筹集大运河保护资金。三是加强大运河遗产保护资金使用监管和全生命周期绩效管理。统筹安排使用,确保专款专用,让有限财政资金发挥最大效用。
市人大常委会委员王荣富问:如何做好相关衔接工作,保持杭州市大运河遗产保护规划与国家、省有关规划的一致性?
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总规划师杨明聪答:大运河在申遗之前,是全国重点保护单位,文物保护的相关规划,划定了大运河的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申遗成功后明确的遗产区和缓冲区的范围,比全国重点文物保护的范围略小一点。按照申遗的要求,杭州能对这个保护范围进行规划,而不能调整保护范围。在实际操作管理过程中,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一直从严管控,坚持杭州市大运河世界文化遗产保护规划和国家、省有关大运河保护规划同时满足。下一步,将重点落实两个方面工作:一是要严格落实国家、省、市对大运河的保护要求,尽早实现多规合一。二是细化项目审批,严格规范各类区划的土地用途管治,进一步做好大运河历史文化遗产的统筹、保护、利用。
市人大常委会委员严伟明问:如何进一步加强大运河水环境污染防治工作,解决河道水体质量不高、水质状况波动较大等问题?
市生态环境局副局长卢强答:2017年以来大运河水质持续向好,但存在水质波动比较大、透明度不高等问题,影响了市民的满意度。下一步,市生态环境局将采取五个方面措施:一是加快“污水零直排区”创建,推进截污纳管和雨水分流,加快临平北净水厂、城北净水厂等建设。二是加大港口船舶治污,持续提升改造船舶生活污水处理设施,优化对船舶垃圾、污水收集的处置。三是加强农业面源污染治理,进一步减少化肥、农药以及污水废水排入水体。四是加强“双随机”执法监管,狠抓大运河沿岸各个重点排污企业的达标排放,同时强化自动监测站的建设,加密运河沿线监测频次。五是加速美丽河湖建设,依托大运河的深厚文化底蕴、雄厚经济基础,将大运河流域建设成为广大市民的幸福河。
市人大常委会委员姚坚问:如何做好大运河遗产区内相关施工项目的把控和工程方案的把关,使工程实施不影响运河世界文化遗产的景观保护?
市建委副主任董天乐答:为减少大运河遗产区内工程施工活动对大运河遗产的影响,市建委重点在建筑形态把控、工程方案比选、施工保护三方面开展工作。一是制定设计导控要求。发布《杭州市建筑形态设计导则》,对大运河风貌带核心区的建筑形态设计提出导控要求,展现历史面貌,保证历史建筑和历史文化街区要按照原有风貌和历史信息进行原样布控,不搞沿河高强度开发。二是严把工程设计方案。在前期,结合工程项目的科学性、经济性及与大运河景观的适应性进行多方案比选论证,优先采用对大运河景观影响小的施工工艺。三是强化施工期间监测保护。开工前编制文物专项保护方案,报遗产保护机构审查同意后组织实施。施工中加强监控量测,根据监测数据及时调整施工工艺,最大限度减少对遗产区的影响。
市人大常委会委员奚国强问:如何进一步加大执法力度,提升运河船舶污染源治理的工作成效?
市交通运输局局长郑翰献答:今年以来,市交通运输局持续加强对运河船舶污染源油、气、水、垃圾和噪音等方面的监管,取得了一定成效,船舶燃油达标率从27%提升至78%,杭州籍船舶防污染设备安装率达到99%,噪音污染也得到有效管控。下一步,我们将在三个方面推进运河船舶污染源治理工作。一是健全管理机制。会同市生态环境、城管等部门,继续完善防污染全链条管理体系,对污染物的搜集、接收、船运、处置形成全链条、闭环式的管理。二是强化技术支撑。推广应用长江经济带船舶水污染物联合监管与服务信息系统,实现信息数据共享。三是增强联合执法。加大执法力量,与运河保护治理相关部门联合开展内河船舶“清洁行动”和船舶燃油抽检行动。
市人大常委会委员王辉问:如何落实零直排要求,加强大运河遗产河道生活污水截污纳管工作,改善河道周边环境?
市城管局局长李磊答:市城管局高度重视大运河世界文化遗产保护,从河道水质改善、流域污水零直排、推进沿岸环境整治等入手,开展系统治理。一是通过截污纳管、引水配水、清淤疏浚、生态治理等措施,实现运河51条支流的城市河道消除劣Ⅴ类,Ⅳ类及以上水质的比例达到75%。二是通过创建流域内610个“污水零直排”小区,从源头杜绝污水入河。三是通过城市环境大整治,依法查处107件涉河违法案件,提升运河两岸的环境卫生面貌。下一步,市城管局还将秉持“还河于民”的理念,以长效管理机制为保障,牵头优化公厕、果壳箱、坐凳等便民设施布设,深化污水零直排小区建设管理,推出更多的城市河道垂钓点,探索可游泳河道,让市民群众享受到大运河遗产保护带来的实惠。
市人大常委会委员陈伟民问:如何高标准推进大运河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实现大运河遗产的可持续利用?
市文化广电旅游局局长楼倻捷答:一是坚持以保护为前提,最大程度地保持大运河文化遗产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延续性。二是坚持以目标为导向,努力把大运河杭州段建成“中国大运河最美段”,实现“杭州段之于大运河文化带,如同八达岭之于长城”的目标。三是坚持以项目为支撑,以“河为线、镇为珠、线串珠、珠带面”,推出以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为代表的一批地标性项目建设,努力打造传承中华文明的文化旅游精品带。四是坚持以文化为核心,解码运河文化基因,讲好大运河的“杭州故事”,进一步厚植历史文化名城优势,打造文化兴盛行动的标志性工程。五是坚持以推广为圆心,深挖运河历史文化特色,推出运河故事、非遗体验等系列主题产品,策划打造全新的京杭大运河世界级精品旅游线。
市人大常委会委员汪华瑛问:萧山区如何采取有效措施,解决浙东运河萧山段沿线区域存在的部分文物遗产被破坏现象,进一步提升其价值?
萧山区政府副区长罗林锋答:萧山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浙东运河萧山段的重要历史文化遗迹的保护利用,重点开展三方面工作:一是全面彻底整治。区政府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研究整治方案,在前期开展大量摸排工作,并专门抽调7个工作组开展整治工作,腾退该区域68户住户,拆除寺庙内违建和危房,消除安全隐患。二是全面发掘清理。抽调文物保护部门的专业工作人员对相关区域进行清理和挖掘,通过查找样本、民间走访等调查方式,摸清文化遗迹的整体形制,为复建毁损建筑奠定基础。三是全面开展保护。专门投入资金,对现存文保建筑进行修缮,规划建设面积达5万平方米的老岳庙运河文化公园,打造浙东运河沿岸的综合性休闲旅游空间和文化地标,进一步提升浙东运河的世界文化遗产价值和萧山的文化品牌实力。
市人大常委会委员杨英英问:余杭区将采取什么措施提升运河余杭段的生态环境和景观风貌?
余杭区政府副区长杨金水答:近年来,余杭区对大运河的保护、传承、利用工作高度重视。一是按照“五河四带三态”高起点编制系列规划,高规格建立领导小组并专班推进。二是加大沿线整治力度,重点突出水污染防治、水域岸线保护管理等举措,投入8.2亿开展综合整治,投入19亿建设净水厂等环境基础设施。三是推进文旅融合,加强文化保护传承,开发运河精品游线,同时,加快运河二通道建设,纾解航运压力。下一步,余杭区将做好三方面工作:一是规划引领、保护优先,完善各类规划计划,做到规模管控、分类管控、源头管理。二是聚焦重点、全力推进,实施保护传承、研究发掘、环境治理、文旅融合、水利航运、数字再现等六项标志性工程。三是营造氛围、凝聚合力,加大宣传力度,讲好大运河故事,发动群众参与,真正做到共建、共保、共治、共享、共惠。(本站编辑祝婷兰摘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