谱写绿色诗篇 绘就生态美卷

日期:11-10
海口

原标题:谱写绿色诗篇绘就生态美卷

厚植生态底色,绘就绿色画卷。近年来,海口紧紧围绕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社会和谐”的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目标,深入实施以生态建设为主的林业发展战略,持续改善生态环境,四项大气主要污染物齐降,生态文明建设得到良好发展,城市美誉度大大提高,呈现出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好画面。

□本报记者龙易强林毓美

城市美誉度大大提高

随着天气转凉,候鸟“大部队”陆续来到海口,公园里、滩涂边的鸟类品种和数量明显增多。在海口西海岸,五源河国家湿地公园吸引了众多市民游客来打卡。

海口依河傍海,丰富的水系和分布广泛的湿地是城市灵韵所在。全市湿地面积29093公顷,湿地率达12.7%,拥有1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个国家级湿地公园、5个省级湿地公园和46个湿地保护小区。近年来,海口以湿地修复和保护作为生态文明建设重要抓手,不断探索和创新城市生态治理模式。

在湿地保护修复工作中,海口以“湿地+水利工程+海岸带”治理模式建设五源河国家湿地公园,有效保护和提升了湿地生物多样性;以“湿地+土地”整治模式建设潭丰洋省级湿地公园,保护近万亩湿地;以“湿地+红树林”模式建设东寨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红树林湿地生态系统功能不断增强;以“湿地入城+生态修复+水环境”综合模式治理东西湖等城市黑臭水体,市民休闲娱乐的好去处日益增多。

 2018年,海口市荣获国际湿地公约第13届缔约方大会全球首批“国际湿地城市”称号。海口美舍河、海口五源河入选全国黑臭河流生态治理十大案例。

如今,在海口东海岸,江东新区迈雅河区域生态修复项目正如火如荼地建设中。预计今年底完工,建成后将成为海口江东新区首个滨海生态休闲区。

市民游客尽享“海口蓝”

山清水秀,空气新鲜,人人尽享“海口蓝”。一流生态环境的背后,彰显的是海口生态文明建设成效。据统计,海口的环境空气质量、水体治理能力等均居全国前列。近三年来,全市环境质量保持平稳向好,空气环境质量始终保持在全国168个重点城市前列,主要污染物浓度保持逐年下降趋势,完成全省化学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四项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任务。

向污染源“亮剑”,海口从调整优化产业和能源结构等入手,对“散乱污”企业开展专项取缔和整治行动,对不具备条件的企业列入“散乱污”进行查处和关停。率先划定高排放非道路移动机械禁用区,成为省内第一个实施非道路移动机械标志管理工作的试点城市,全面禁用“无牌照”“身份不明”以及冒黑烟机械。

污染防治攻坚战号角持续吹响,生态环境六大专项整治持续开展。高污染燃料禁燃区范围从原先的建成区扩大到城市主城区,并将主城区范围外永兴等11个乡镇镇域、4个省级产业园区纳入禁燃区管理,推进全市能源结构进一步优化。

“我们将持续巩固治理成果,继续加大巡查力度,确保环境治理工作常态化开展。”海口市生态环境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在做好污染防治的同时,将着眼长远发展,以空间结构、产业结构调整为着力点,全面提高绿色发展水平,推动海口生态环境高质量发展。

数说林业生态建设显著

截至9月底,全市完成植树造林面积10.6万亩,森林覆盖率达38%,林地保有量不低于134.8万亩,森林保有量不低于131.8万亩,生态公益林(地)面积保有量不低于11.8万亩。

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

已开工建设行政村73个,建成设施5279套,完成19000户污水收集,完成451个自然村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组织开展对供水人口在10000人或日供水在1000吨以上的饮用水水源地摸底排查,建立水源地环境问题清单。

水环境质量总体良好

今年1-10月,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地表水国控和省控断面水质达标率均为100%,黑臭水体黑臭消除率100%。

林业产业快速发展

截至2019底,全市花卉种植面积7.1万亩,花卉产值11.7亿元,花卉企业上规模的有200多家。目前,全市槟榔种植面积约6万亩,油茶种植面积约8000亩,椰子种植面积约7860.6亩;森林生态旅游65万人次/年,旅游年收入1.2亿元。

加强生态空间管控

开展区域空间生态环境评价暨“三线一单”编制试点,全域划分为优先保护、重点管控和一般管控三类单元。其中,陆域划分为129个、海域划分为22个,分别划定陆域和近岸海域海洋生态保护红线156.15平方公里、55.81平方公里。

我省推进外语标识规范化建设 有天津滨海新区旅居史 就诊需核酸检测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