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水萧萧流千古 燕地处处荡清新——保定城市转型发展的文化驱动

日期:11-09
忠烈千秋

原标题:易水萧萧流千古燕地处处荡清新——保定城市转型发展的文化驱动

新华社石家庄11月9日电题:易水萧萧流千古燕地处处荡清新——保定城市转型发展的文化驱动

孟丽

浓浓秋意里,河北保定的文艺舞台演出正酣。从乡村百姓家门口的吹拉弹唱,到都市大剧院的好戏连台,人们享受着文化的滋养,也体会到了文化艺术繁荣为城市转型发展注入的全新活力。

保定是国务院命名的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数千年岁月洗礼,积淀形成了黄帝文化、燕文化、古北岳文化、长城文化、书院文化、清直隶文化、红色文化等各成体系又彼此兼容的文化脉络。近年来,保定坚持文化传承与创新发展并重,不断推进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

延续文脉,让历史告诉未来

中国现存最古老的园林之一,有着近800年历史的古莲花池坐落在保定市中心老城区,该园曾因成为清直隶省最高学府莲池书院所在地而名扬中外。1902年,莲池书院停办,然而书院承续的文脉绵延不息。目前,保定市正致力于通过与大学合作等方式,恢复莲池书院的研究、教学、藏书等功能。

同莲池书院一样,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给保定留下了众多承载岁月积淀的古韵风华。保定是河北省第一文物大市,2处世界文化遗产,59处国家级、74处省级、468处市县级文物保护单位星罗棋布。文化遗产的丰富留存,给了保定在新时期发展繁荣文化的自信和勇气。

“要全力打造文化精神传承高地,传承创新保定文化,打造历史文化名城传承保护利用范例。”保定市委书记党晓龙说。

精品创演,讲好新时代保定故事

既要传承好古老的历史文化,又不能裹足不前。保定市明确提出要结合时代需求,将城市转型升级与文化艺术创新的融合发展推向新高度。

在当前正在进行的全国脱贫攻坚题材舞台艺术优秀剧目展演中,国家级非遗项目保定老调大型现代戏《春到龙泉庄》入围。该剧以保定阜平县决战脱贫攻坚为背景,紧扣时代脉搏,讲述驻村扶贫干部帮扶贫困村改变面貌的真实故事,开创了保定老调排演现代戏的新局面。

2019年以来,以促进城市文化繁荣为目标,保定全力推动艺术精品创演,优秀剧目不断涌现,先后有河北梆子《燕赵风骨杨继盛》、快板书《狼牙山五勇士颂》、保定老调《燕赵风骨关汉卿》《春到龙泉庄》、话剧《寻路》、音乐儿童剧《天天历险记》等10多部作品获国家艺术基金、河北省优秀舞台剧目专项支持,多个剧目获河北省文艺振兴奖和“五个一”工程奖;保定老调《潘杨讼》、新颖调《戏八戒》等剧目多次受邀参加全国“昆山百戏盛典”、河北省“五路丝弦”“一月一名剧”等演出。

壮大产业,“软实力”变“硬能量”

锣鼓铿锵,大戏开场,保定市徐水区梁家营书画艺术小镇的百姓舞台上,保定老调经典剧目《忠烈千秋》,让台下村民过足了戏瘾。梁家营书画艺术小镇是该村引进社会资本共同开发打造的文旅小镇,现已发展成集艺术创作、民宿休闲、生态养生等为一体的保定近郊特色乡村文化旅游综合体。

以“文化+”赋能产业发展,保定挖掘城市内涵,推动文化旅游产业与践行“两山”理论、精准对接京津、城市转型、项目建设、乡村振兴等有机融合,提升文化软实力和城市核心竞争力。

“生态是根,文化是魂。近年来,我们坚持‘生态+文化’融合发展的工作思路,深入推动文化和旅游项目同步规划、同步申报、同步立项、同步建设,保定·中国文旅产业集群已初具规模。”保定市市长郭建英说。以筹办第三届旅发大会为契机,保定市打造了以古北岳文化、唐尧文化、定瓷文化、雕刻文化等为核心的一批文旅产业融合项目。截至目前,全市共有国家级文化产业试验园区1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4家;省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2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19家;市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56家。为做大做强文化产业、推动城市产业转型升级打下了良好基础。

服务民生,让文化普惠百姓

文化软实力的增强为保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持续驱动力,也让群众的文化生活越来越丰富。

认真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保定市委宣传部等部门指导全市各县(市、区)开展文艺惠民演出活动,每年演出场次都在2500场左右。为挖掘、传承、创新地方戏曲文化,扩大和提升乡土艺术的影响力,保定精心谋划举办了“关汉卿惠民展演季”活动,将最优秀的剧目搬上关汉卿大剧院的高雅殿堂。从2019年开始组织实施的13项系列文旅赛事,以节日、节庆、节气为时间节点,每月有主题,每周有赛事,每天有活动,正在形成保定新的文化品牌。持续开展的“文化润古城”“彩色周末”等活动,深受百姓喜爱,如今已成为保定文化名片。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也为保定掀起文化艺术新高潮提供了更大更好的平台。目前这个市正在进行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美术馆等“四馆”改建提升工程,改造提升后的“四馆”将分别达到国家一级图书馆、国家一级文化馆、国家二级博物馆、国家Ⅴ类公共美术馆的标准。

致敬!英雄的人民 人民的英雄 分数线180分!今年法考客观题成绩10日公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