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关注扶贫月丨重新打造农产品中州农会全年销售扶贫产品
新京报讯(记者李傲)位于广东省广州市海珠区的中州农会是全国特色农产品展销中心,又是广州市消费扶贫服务中心,这里实施“产品+文化+品牌+体验+互联网”全新运营模式,让贫困地区的扶贫产品有了出山进城的渠道。不只在10月份消费扶贫月,未来长期还会继续销售扶贫产品。
全国特色农产品展销中心中州农会。新京报记者李傲摄
新京报记者看到,占地6000平方米的展销中心,汇集了全国14个省市区贫困地区3900多种农特产品,酒、肉、茶、菌、果、蔬、水、药、粮、油等应有尽有,让消费扶贫变得常态化。
来自贵州纳雍的土鸡、咸宁的土豆、毕节的鸡蛋、连州的水晶梨等扶贫产品之前都有无设计、无包装、无保障的问题,但到了这里进行整合后,给了它们全新的包装,帮助贫困地区完成了扶贫“产品”向“商品”的转变。
负责人袁野表示,根据消费者的建议他们还将纳雍的土鸡升级再加工,“我们把土鸡加工成了卤鸡、辣鸡、熏鸡等,而且还把贵州毕节的竹荪进行深加工,做成了真空包装,有效提升产品的档次和销售效益。”
袁野说,大家往往都是对农产品的包装不太满意,因此错过了好的产品,而产品也卖不出好价钱,“农户往往没有能力将产品包装升级,我们所做的就是帮助大家整合资源,打造成‘商品’,之后还要将它们做成‘爆品’,让更多的农产品走到大家的餐桌上。”
市民在展销中心里选购扶贫农产品。新京报记者李傲摄
据介绍,今年以来,中州农会会同广州消费扶贫联盟共销售贫困地区农产品8亿多元,带动贫困地区增收2亿多元。
而在这里比较受欢迎的产品要数贵州专区内一款扶贫饮料刺柠吉,据悉,这是当地龙头企业和贵州省做的一个帮扶项目。广东省扶贫办消费扶贫负责人余良义表示,这款扶贫饮料于去年上市,受到了年轻人的喜爱。据介绍,贵州刺梨是当地的特色产品,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但由于它不能像其他水果一样可以直接食用,因此,不能直接为当地贫困户转化成收入,这也成为了当地农户比较头痛的问题。
“2018年底,接到帮扶任务后,企业迅速调研,仅用了98天便开发出了刺梨和柠檬复合的果汁、润喉糖和刺梨龟苓膏等3款产品。”余良义说,这也让深山的“野果”一下变成了“金果”,“他们在发展产业的同时,打造了‘特色产业消费扶贫’模式。上市不到一年,刺柠吉销售额突破1亿元,在贵州刺梨种植受益农户6.5万户、21.7万人,户均增收6138元。”
新京报记者李傲
编辑张树婧校对李项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