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造名城的田园文章:美丽乡村风情串珠成链,都市田园风光魅力足

日期:10-27

原标题:制造名城的田园文章:美丽乡村风情串珠成链,都市田园风光魅力足

制造名城的田园文章:美丽乡村风情串珠成链,都市田园风光魅力足

南宋时期,周敦颐第8代孙周德瑞创立了常平镇桥梓村,至今已有700余年。洪海摄。

古色古香的繁华商业街,是握手楼改造成的;杂乱的田间窝棚,变成花海+稻田的美丽田园打卡点;昔日“龙须沟”,变为水清岸绿的生态湖……麻涌镇一系列变化受到各界好评,这是东莞市美丽乡村建设的缩影。

10月21日—22日,第二届“广东十大美丽乡村”系列评选活动实地考察组来到东莞市实地调研,分别走访了麻涌、茶山、寮步、大岭山、常平、谢岗等镇,就当地美丽乡村建设进行把脉,并给出相应的建议。

本届系列活动主题为“寻找乡村振兴排头兵”,通过走基层、深调研、找突破、实评估、理思路、提报告等方式,研讨广东实施乡村振兴的产业特色与治理对策,评选出一批基础条件较好、推进建设较快、工作成效较为明显的榜样乡村,提供乡村振兴的广东经验。调研组一行获得调研镇村的热烈欢迎,多镇党委书记、镇长出境为所在镇村代言,广邀四海宾客来到当地感受“美丽乡村”建设成果。

东莞由农业大县发展成“世界工厂”,再到“新一线”城市,书写了发展传奇,“美丽乡村”工作交出怎样的答卷令人期待。

调研组发现,东莞市美丽乡村建设已初具规模,各地“网红村”串珠成链,古村落、传统文化、生态资源正逐渐活化迎来复兴,成为城市新名片,为东莞增添新魅力。

A都市闻稻香美景惹人醉

“麻三村的村容村貌给我留下印象很深,‘垃圾不落地’等机制设计产生了积极成效。”10月22日,一名考察组成员表示。不少去年曾到麻涌走访的考察组成员称赞麻涌环境“变化大,环境越来越好,配套越来越完善”。

因为毗邻华阳湖,面积3.7平方公里的麻三村处处可见华阳湖的影子。麻三村充分利用华阳湖沿湖地块打造特色旅游产业,不断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在村内营造健康、生态、幸福的环境。如今,在麻三村可以看到,创客坊等现代化商业体与华阳湖高品质的旅游资源有机结合。

徜徉在麻涌镇美丽的华阳湖南侧麻三村,湖光水色,天气晴好,人的心情跟着好起来。走进古梅广场特色商业街,道路整齐划一,既有广东小吃一条街,也有消费者熟知的餐饮品牌。

环境变靓了,生活便利了,村集体效益好了,成功摘掉“次发达村”帽子,村民的收入和分红也增加了,先后获得“珠三角最美生态乡村”和“东莞幸福村居”称号。

“麻三村通过提升农村人居环境品质提升,走上了环境变优美、产业变高端的高质量发展之路。”麻涌镇委副书记、镇长谭叙棉评价。

同样的一幕发生在常平镇桥梓村。近年来,常平镇桥梓村围绕爱莲湖广场,规划建设以“濂溪致雅,光诉清莲”为主题的夜景亮化工程。如今,爱莲湖景区成为桥梓村的靓丽名片。

制造名城的田园文章:美丽乡村风情串珠成链,都市田园风光魅力足

茶山镇上元村将250亩的农田打造成集生态保护、休闲观光、科普教育于一体的稻田公园。洪海摄。

和煦的阳光下,青青的水稻随风摇曳。漫步在稻田的栈道上,不时迎来休闲的市民,嬉戏打闹的天真孩童……古村添新颜,美景令人陶醉。这样美丽的画面近来时常出现在茶山镇的上元稻田公园。

“以前菜农在这里随意搭建窝棚,周边环境又脏又臭。”据村民介绍,现在修好了路、新增了路灯、建起了公厕……2019年,茶山镇和上元村两级通过回收农田,拆除窝棚,完善道路、停车场、栈道、公厕等设施配套,将250亩农田打造成集生态保护、休闲观光、科普教育于一体的稻田公园。

“这里能让孩子亲身接触禾稻,学习农耕文化知识。”市民刘嘉惠介绍,生活在城市的孩子很少有机会见到这么大一片稻田,且还有水稻科普文化长廊、农耕文化雕塑等供参观。如今,上元稻田公园已成为茶山的网红打卡点、市民休闲观光的好去处。

茶山镇相关负责人介绍,接下来将以上元稻田公园为范本,推动其他村开展农田菜地的升级改造,加快推进1600多亩卢溪农业生态园建设,将其打造成集生态观光、休闲农业、乡村旅游于一体的可持续发展田园综合体,促进现代农业与乡村旅游融合发展,助力乡村振兴。

B文旅融合焕发新机

旅游产业的快速发展给麻三村带来了巨大改变。麻涌人陈沃波在麻三村开了一家“古梅甜品”。在他看来,麻三村和麻涌镇环境不断提升,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也为当地带来创业致富的商机。

如今,麻三村“乡村游”项目以16公里水、陆绿道为纽带,串联已建成的特色景点,实现水网、路网、绿网与华阳湖湿地公园相连相通,让麻涌旅游呈现“水水相通,路随水走”的生态特色景观。

2016年以前,麻三村属于次发达村,村、组两级收入主要是华阳湖沿岸工业区的低端厂房租金。抓住市、镇打造华阳湖生态旅游区的机遇,麻三村以“三旧”改造为抓手发展集体经济,盘活闲置及三旧地块240亩,并对其中的85亩土地重新包装、推出市场,引进了华阳湖创客坊、原创坊、壹城、古梅广场等项目,获得收益1900万元/年,是改造前的6倍。

环境提升和旅游产业发展带动了麻三村集体和村民收入的提升。麻三村临华阳湖一块面积32亩的土地,租金从每月每平方米1元提高到1.45元,每年为麻三村带来1223万元租金收益。

麻三村乡村游景点火红的场景是东莞美丽乡村建设的缩影,越来的越多东莞乡村吃上了“旅游饭”。

制造名城的田园文章:美丽乡村风情串珠成链,都市田园风光魅力足

一直以来,茶山镇南社村在保护的基础上,积极发挥祠堂古建等文化阵地的教育作用,打造“一祠堂一品牌”主题展览。洪海摄。

东莞市茶山镇南社村成为远近闻名的景点,许多市民来此感受古村魅力。雕梁画栋、流水潺潺。从南社古村落西城门进入,一排排古祠堂翘角飞檐、雕梁画栋,岭南建筑设计精巧、精致古朴。

南社明清古村落是一座以谢氏家族为主的血缘村落,以明末年建造的古围墙为界,利用自然山势错落布列,已有800多年历史,先后获得“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国历史文化名村”“中国传统村落”“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首批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等。

南社村党工委书记谢柱成表示,在古村落保护与开发方面,南社村将文化遗产保护与旅游发展相结合,逐步探索出“企业管理、村民参与、政府引领、专业推进”的发展路径。

制造名城的田园文章:美丽乡村风情串珠成链,都市田园风光魅力足

近年来,常平镇桥梓村以提升村民生活品质为宗旨,全域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不仅规划建设了一批乡村和建筑景观,还完善了一批环卫设施、公共基础设施、文化设施等。洪海摄。

常平镇桥梓村则以红色旅游产业带动发展集体经济,走绿色发展之路。常平镇桥梓村内周氏宗祠已成为东莞市中共党史教育基地,是东莞市爱国主义教育的主要阵地和红色旅游路线重要景点。桥梓村打造的“爱莲”文化与红色文化交相辉映,吸引越来越多游客前来。为提升旅游接待能力,桥梓村将在桥城工业区“工改工”项目规划800个停车位的基础上,再投入400万元新建一个小公园和停车场。截至目前,该地先后接待游客超6万人次。

“环境变好了,人气旺了,物业出租收益提高了。”一名村民笑着说。2019年,桥梓村总收入4500多万元,纯利润3500多万元,全村的综合经济实力呈上升态势。

常平镇委书记刘裕昌说,接下来桥梓村将以申报“广东省文化和旅游特色村”为契机,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努力促进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为常平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发挥示范带动作用。

制造名城的田园文章:美丽乡村风情串珠成链,都市田园风光魅力足

中国沉香文化博物馆,是中国首个香文化主题博物馆。在这里,市民不仅能了解到莞香树的生长过程,还能领略中外沉香文化的发展历程。洪海摄。

C铸品牌打造产业新模式

行香礼,取香炉,请香具,压香灰,添香粉……每一道工序都需要收放自如,才能在最后一刻品得一缕清香。在古筝声乐的环绕下,跟随着“古法篆香”一张一弛,既能平复思绪,也能关照内心。

寮步镇是一座独具味道的小镇,因丰厚的沉香文化底蕴和成熟的商业开发被誉为“香市”,许多市民前来开展一段奇妙的“寻香”之旅。

近年来,寮步镇把沉香做成了融合旅游和商业开发一体的大产业。寮步镇是莞香文化的发源地,素有“香市”“中国沉香之乡”等美誉。其中,香市文化旅游区是国内唯一一座以香文化为主题的旅游景区,占地300多亩,依傍着神仙岭和龙船山,有着“仙迹留香,祥龙献瑞”的美好寓意。区内景点丰富、特色明显,除中国沉香文化博物馆外,还包括香慧寺、香远塔、迎香门,2017年获评国家AAAA级景区。

沉香之外,寮步镇陈家埔村的酱料也颇具名气。寮步镇豆酱是具有百年品牌的特色食品,一直保持手工制作、天然生晒、原汁原味的传统。曾经陈家埔村村里的人家都自制豆酱作为传统美食,其潜力得到挖掘。2019年,又一味食品厂建立“又一味酱园”,主营绿色果蔬菜制品,原生晒酿造酱油、寮步镇豆酱、辣椒酱等传统天然工艺调味酱料,探索“美食+旅游”的全新产业模式,吸引大量游客前来体验。

制造名城的田园文章:美丽乡村风情串珠成链,都市田园风光魅力足

近年来,大岭山镇鸡翅岭村以乡村振兴为契机,在大力发展经济的同时,积极推进村居品质提升,先后建成了鸡翅岭中心公园、体育广场、文化小公园等村民休闲活动场所。洪海摄。

与寮步镇毗邻的大岭山镇鸡翅岭村立足于当地文化传统,以传承莞香文化为切入点,拓展文化生态旅游,推动乡村振兴。

2019年,贡香居被列为鸡翅岭村乡村旅游开发资源项目,致力发展成为以莞香为主体的科普文化观光园区,向国家AAA景区目标迈进。当前,鸡翅岭村已建设颇具规模的仲记“女儿香”“贡香居”和“聚香园”3个女儿香种植基地。

依托莞香文化的传承,鸡翅岭村的乡村旅游开发资源也在同步开发,有9个项目于2019年成功入选广东省文化和旅游厅公布的乡村旅游开发资源目录(第一批)中,涉及乡村自然景观类、乡村产业融合类、乡村民俗文化类等。

目前,该村以女儿香为核心,打造“一莞十香”的文化产业品牌,构建“三山夹两心,双环串十景”的空间结构,实现“一莞十香传四海,三山两园芳新颜”的发展目标。

“我们将加强对鸡翅岭村历史文化资源的发掘利用,以发展文旅产业为重要目标,推进精品示范村建设,改善村民生活环境和收入水平。”鸡翅岭村党工委书记汤柱森表示,该村将对村内连片旧民居进行保护性开发,改造建设一批特色民宿,同时发挥莞香文化与山水优势,推出精品休闲旅游项目,真正将鸡翅岭村建设为宜居宜游的美丽乡村。

制造名城的田园文章:美丽乡村风情串珠成链,都市田园风光魅力足

谢岗镇南面村是一条淳朴独特的客家村,生态资源得天独厚,森林绿化覆盖率达90%,还有海拔898米的“东莞第一峰”银瓶山、银瓶嘴自然保护区、无公害荔枝种植基地、石鼓水库等农业生态旅游观光区。洪海摄。

D宜居宜游悠然自得

村在山中、九成是绿!东莞第一峰下有个“富氧村”,谢岗镇南面村优越的自然环境令人赞叹,“整个村几乎都围绕在银瓶山下,拥有难得的生态资源禀赋,或许现在发展得不够理想,但只要守住绿水青山,做好统筹规划,未来发展大有可为。”

“这两年村里人越来越多,不少年轻人也回来了。”钟阿婆30多年前嫁入南面村,见证了由当初家家户户以耕田、种果树为主,到逐渐有人外出务工,再到近几年越来越多人回来开店做生意。村里许多老宅子变成新楼房,还开了好多商铺。“很多路都铺上了柏油,建了小公园,晚上很多人在跳舞,在村里生活很方便。”

2019年,东莞市空气质量监测部门监测,在银瓶山森林公园内一处瀑布附近曾测得当时东莞富氧含量最高值,南面村一时被称为“富氧村”。

作为东莞第一峰所在,银瓶山森林公园良好的生态环境成为附近居民及外来游客前来慢行、野炊、锻炼的热门之地。每逢节假日,由南面村通往银瓶山的道路车流经常爆发性增长,导致“逢节假必塞车”。

“路堵的主要原因是游玩的人多了,但也说明道路建设标准、疏导能力有提升空间。”谢岗镇委书记胡毅峰指出,随着生态环境建设不断推进和配套设施逐步完善,银瓶山森林公园吸引越来越多游客,道路交通一定要跟上。

制造名城的田园文章:美丽乡村风情串珠成链,都市田园风光魅力足

佛灵湖位于寮步镇南面,总面积约4000亩,水库面积约650亩,配有东莞唯一的天然水沙滩游泳场。洪海摄。

秋风微微起,湖面荡涟漪。10月22日上午,佛灵湖生态旅游区,湖边的大草坪上,60来岁的陈先生正与孙子逗得正欢。陈先生是镇上的居民,家住两三公里外的陈家埔村,数十年来一直是佛灵湖的忠实粉丝。“这里风景很好,空气清新,非常适合休闲娱乐。”

佛灵湖位于寮步镇南面,总面积约4000亩,水库面积约650亩。湖区内植被丰富,绿树青葱,环境优雅,空气清新,是不可多得的天然氧吧,每天早晚都吸引不少镇内及周边镇区居民到此散步、运动。根据统计数据,该地每年游客人数达100万人次。

佛灵湖生态旅游区的发展离不开寮步镇对生态环境的重视。自2019年以来,寮步镇实施“3年3个亿”的农村环境整治提升工作,投入大量资金完善村道路建设、游步道建设、标识系统建设、游客接待中心、停车场、旅游厕所等配套设施建设。“住在寮步镇的人假期不需要出去跟别人挤,在镇里就能享受悠然自得的生活。”郭女士表示。

■“我”来代言

常平镇

“古村桥梓,红色传承;莲香飘溢,百业兴旺。我是常平镇委书记刘裕昌,我为美丽乡村代言。”——东莞市常平镇委书记刘裕昌

谢岗镇

“东莞第一峰、谢岗银瓶红。我为谢岗美丽乡村代言。”——东莞市谢岗镇委书记胡毅峰

大岭山镇

“莞香文化之乡,美丽幸福村居,我为大岭山美丽乡村代言。”——大岭山镇委副书记、镇长黄德洪

麻涌镇

“麻涌镇麻三村积极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走上了环境变优美、产业变高端的高质量发展之路,是东莞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绿色发展理念的生动缩影,我为麻三打call,绿水青山,美丽麻三,加油!”——麻涌镇党委副书记、镇长谭叙棉

寮步镇

“芬芳香市,魅力寮步,我为寮步美丽乡村代言。”——东莞市寮步镇委副书记、镇长黄荣峰

茶山镇

“寒溪水村、南社村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抓手,深入挖掘历史文化底蕴。我是茶山镇副镇长胡长勋,我为寒溪水村、南社村代言。”

——东莞市茶山镇副镇长胡长勋

让绿色与发展在村庄和谐交融

东莞地处粤港澳大湾区腹地,绝佳的地理位置让其成为改革开放后国内发展最快的城市之一。

曾几何时,东莞的经验是招商引资,市镇村“多轮齐转”,以“村村点火,处处冒烟”为特点的农村工业化迅速发展,出现了“满天星斗”的发展局面。不过,在熠熠星光之下,与江浙不少城市相比,村居环境不佳一度令城市“失色”。

一些东莞镇街除了环境污染,还因为日益发达的产业业态和缺乏城市规划,承受了“城不像城、村不像村”的伤痛。大量资本涌入和人口集聚,更是加剧了这种割裂。

上世纪80年代初,桥梓村是常平镇最早引进“三来一补”企业的农村之一,毛织、电子、塑料加工企业纷纷入驻。在1990年代,该村年集体收入超1000万元,成为当时东莞“五强村”之一。

然而,随着产业发展,过去粗放经营的企业被挤出市场,只给许多像桥梓这样的村庄留下一间间空置厂房。越来越多年轻人从村庄逃离……

在水乡,许多镇不得不花费重金加码水污染治理和土壤修复。一度被默认的“先发展后治理”模式被证明行不通,共识建立起来之后,东莞乡村面貌的新变革拉开了大幕。

近年来,东莞不但出现像麻三村、南面村这样“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的样板,也有像南社村、陈家埔村这样对产业业态进行严格甄别,将产业与村庄发展进行有机融合的优秀案例。桥梓大力改善环境,走上了以红色旅游产业带动发展集体经济的绿色发展之路……

当下,东莞不少村社区正积极探索从建设美丽乡村、管理经营美丽乡村到打造全域旅游大景区“三部曲”,形成了城乡之间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新景象,美丽乡村建设的考场上东莞写出漂亮答卷。

如今,不管是景色如画的美丽乡村,还是高效现代的“智造”名城,都同样成为东莞的城市名片。

采写记者卢真伟丘想明韦基礼刘远忠陈启亮何明强见习记者张珊珊摄影:洪海

制造名城的田园文章:美丽乡村风情串珠成链,都市田园风光魅力足

政务要闻着力提升疾病诊疗能力 我市推进呼吸与危重症学科建设 政务要闻300名“优秀城市美容师”受表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