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羽生:做《金刚川》导演,建组和拍摄就像打仗丨专访

日期:10-26
田羽生

原标题:田羽生:做《金刚川》导演,建组和拍摄就像打仗丨专访

田羽生:做《金刚川》导演,建组和拍摄就像打仗丨专访

田羽生在《金刚川》剧组。

《金刚川》项目初始,田羽生(曾执导影片《前任攻略》)来到剧组,他本打算和管虎学学该怎么拍战争片,他本身预计把电影幕后的纪录片工做负责起来,一直跟着各个部门学习工作。但后来由于天气问题拍摄受阻,眼看着拍摄周期紧迫,有一些部分比较难完成。“虎哥说,既然来都来了,你帮我们把一些镜头查漏补缺,如果遇上导演们来不及拍的、拍不了的,就帮他们把一些镜头给补拍了。”就这样,田羽生成为《金刚川》的联合导演,他认为这部电影能在如此短的时间内拍摄完,是中国电影工业体系成熟条件下的一个产物,会在中国电影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戏里,志愿军必须赶在凌晨五点之前过河才能参加金城战役;戏外,全组5000多人也必须在有限的时间内拍完电影。这个“金刚川”是剧组所有人长达三个月的咬牙坚持奋战才度过的,很难复制。田羽生至今认为,《金刚川》能拍成也是一个奇迹,不是说每个电影都能像《金刚川》这样有天时地利人和。“首先是管虎导演有这样一个创意,能够调度一切资源多视角拍摄,并在短期内能够让几个团队同时开工,大家的团结让这件事情才有可能完成。《金刚川》是中国电影工业体系成熟条件下的一个产物,这是一次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经验,对于中国电影来说,也是一部很有纪念意义的影片。”

田羽生:做《金刚川》导演,建组和拍摄就像打仗丨专访

田羽生在《金刚川》拍摄现场。

田羽生记得,管虎告诉他接到任务之后就立刻筹建团队,而团队也在不断创作剧本的过程中及时到位。那几天的运筹帷幄,他说就像打仗一样,任务一下,各剧组调人,全国各地奔赴丹东,为了完成《金刚川》的任务,“哗”地一下,集结完毕。这个项目最棘手的问题就是时间,好在管虎用一个极其巧妙地又精湛的构思来完成了剧作,分三个视角,加之三个导演的合作,解决了拍摄能否完成的问题。

要说拍摄期间开了多少会,田羽生用数不胜数来形容,每天剧组都在不断地开会,不断的调整工作计划。“没有一刻是不变化的”是田羽生参与创作的最大感触,“时间是一方面,还有恶劣的天气、地理环境、交通不便,各种各样的问题永远萦绕着剧组。为了真实,短时间真正搭建的桥和如何‘炸桥’的配合都非常困难,随时都需要根据天气、地势来调整。我们遇到了几次前所未见的台风,耽误了很多时间,引发的汛情把我们不断修筑的人工桥都冲毁了。”说到这里,田羽生的语气里都还有当初拍摄时的焦急:“这些天灾就像当年志愿军战士遇到的美军轰炸一样,刚搭建好了桥瞬间又没了,再修,过了一两天又没了,我们真的啊,那戏里戏外真的太‘默契’了。”

田羽生:做《金刚川》导演,建组和拍摄就像打仗丨专访

《金刚川》剧照。

说到时间的分配上,田羽生总是忍不住赞扬《金刚川》的制片团队,他们的优秀与经验丰富帮助电影保质保量完成,加上中国电影工业中那些首屈一指的视效团队,在制作周期后期的分配上,把精妙的制作周期卡得死死的,为了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任务,做了详尽的计划和预案。“只有这样才能保证电影的如期上映,并让大家看到团队与团队之间的沟通协作、相互信任是完成重大项目的前提。”在丹东拍摄遭遇了很多想象不到的困难,但田羽生说,电影局、中铁建,从各个省市到村级干部都在全力配合完成这个项目,为了在抗美援朝战争胜利纪念日给观众呈现志愿军战士们的精神。“这个项目确实困难,它的拍摄方式也可能是中国电影史上前所未有的一次探索,现在看起来,效果还是不错的。不仅电影,它的制作过程,更是会在中国电影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新京报记者周慧晓婉

编辑黄嘉龄校对李立军

全国法院审判监督工作会议召开 北京阅读季“书香乡村·阅读驿站”走进延庆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