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北京亦庄镇:善抓“关键小事”化“有意义”为“有意思”
新华社北京10月22日电题:北京亦庄镇:善抓“关键小事”化“有意义”为“有意思”
新华社记者骆国骏、王君璐
秋色渐浓,花木斑斓。日前记者来到北京大兴区亦庄镇采访,和正在走访社区的亦庄镇党委书记李燕聊起了“接诉即办”这件大事和垃圾分类、物业管理这两件关键小事。
“都说垃圾分类难、物业管理难,我看只要肯下笨功夫,真正把群众动员起来,就没有做不成的事儿!”李燕说话利落干脆,垃圾分类、物业管理这两件“关键小事”成了她每天念叨几十次的关键词。
说话间,她带着镇里的干部们走进了晓康东里社区,调研垃圾分类情况。正赶上居民李大爷手提带着二维码的“私人定制”垃圾袋,来到楼下的智能垃圾箱,扫码、开箱,李大爷完成投放的同时,可用来兑换“微服务”和小礼品的积分也轻松到手。
“每家每户都有自己的专属二维码,谁垃圾分类做得好,谁做得差,分拣员都能检查。”李大爷说以前没想到,垃圾分类还能这么“玩”,简直像是做游戏,连家里的小孙子都“爱上”了倒垃圾。“垃圾种类记不清楚也不怕,镇里专门开发了小程序,拿着手机随时查。”
“要想调动群众积极性,就得把有意义的事儿变得有意思。”李燕对社区干部们说,接下来要抓住“一老一小”、巾帼和党员这几支骨干力量,结合各社区实际情况,创新开展“刷卡”“扫码”“刷脸”“按指纹”等形式,让百姓喜闻乐见、简易方便进行垃圾分类。
基层工作细密繁杂,用心用情不是一句空话。亦庄镇常住人口近10万,镇域面积18.18平方公里,处在大兴区与朝阳区、通州区、经济技术开发区四区交接地带,区域交叉问题、历史遗留问题多,百姓诉求多层多元。在不同的社区,垃圾分类也得因地制宜想办法。在镇党委政府和社区干部的带动下,“家人治家”初见成效,如今亦庄镇厨余垃圾分出率保持在35%左右,居民正确投放率达93.59%。
今年5月1日新修订的《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正式实施以来,垃圾分类成为北京12345热线群众来电的一个重点。李燕带领亦庄镇的干部们加紧研判,一方面在“接诉即办”过程中梳理和总结问题,吸纳百姓意见,另一方面利用亦庄镇综治网格智慧中心“未诉先办”,不断加强域内精细化管理水平,提升百姓获得感。近两个月亦庄镇12345热线投诉生活垃圾分类的诉求办理满意率基本达到100%。
“全镇社区垃圾分类投放设施由1632余组缩减至199组,所有的垃圾桶站都布控有智能摄像头,是否有人‘站桶’值守,垃圾桶是否有遗撒、是否未关盖,后台一目了然。”在亦庄镇网格指挥中心的大屏幕前,亦庄镇网格办副主任王春雷轻轻点击鼠标,一个个垃圾桶“近在眼前”,“您看,实时监控显示这个垃圾桶就没关盖。除了‘一户一码’,亦庄镇实现‘一桶一码’,每个桶都有自己的‘身份证’,物业负责人、垃圾分类指导员姓名电话都有记录,我们马上电话通知他们去关盖。”
“老百姓现在离不开手机,咱基层干部也得强化互联网思维。”在李燕的倡导下,亦庄镇深化“多网融合”加强“城市大脑”建设,整合全镇人、地、事、物、情、组织,采集城市部件20多万项2000多万条基础信息,实现基础信息纵向垂直查询、事件问题横向互通共享的应用效能。
“大到一个路口、一个小区,小到一个路灯、一个垃圾桶,万物互联在亦庄镇正在成为现实。”亦庄镇镇长赵亮介绍,疫情期间亦庄镇“城市大脑”平台在人口筛查、小区封闭式管理、监控预警、大数据分析等方面都发挥了重要作用。
“咱们都一起再加把劲,围绕‘接诉即办’这件大事,牢牢抓住垃圾分类、物业管理这两件关键小事,久久为功,持续发力。”在晓康东里社区、镇网格指挥中心调研了一圈,听着社区干部们热切的议论声,李燕的干劲更足了。
“只有真正把百姓冷暖放在心上,大事干得更大,小事做得不小,咱们亦庄才能越来越美,百姓越来越幸福!”李燕笑着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