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汪云贵:没想到会获奖家乡脱贫离不开产业
新京报讯(记者李傲)“没想到我会获奖,这对我来说是最大的鼓励。”来自广西来宾市金秀瑶族自治县金秀镇六段村的村民汪云贵获得了今年全国脱贫攻坚奖个人奋进奖,她的经历也鼓舞着当地的年轻人。今年刚刚28岁的她早在4年前就通过自己的努力帮助自家脱了贫。随后她还在村内发展电商和乡村旅游,带动全村脱贫致富。现在在她的带动下村内建设了山泉瓶装水厂,她表示本月下旬,他们的瓶装水将会上市售卖。
汪云贵获得了全国脱贫攻坚奖个人奋进奖。受访者供图
回到家乡发展电商一年就脱贫
今年获得全国脱贫攻坚奖个人奋进奖的汪云贵是金秀瑶族自治县金秀镇土生土长的“90后”。她生在一个单亲家庭,母亲一人抚养着她们姐妹二人,由于家庭劳动力不足、农产品销路不畅等原因,她们一家一直生活拮据,还在为吃喝发愁。
考学出村的汪云贵在大学毕业后进入到了南京机场做地勤,这份另不少人羡慕的工作,却没有让汪云贵留在那里。“每天看着飞机起起落落,觉得这里没有归属感,自己还是想念家乡,于是我就辞了工作回去了。”
2015年回家的她打算用自己的双手改变家里的生活。那一年正赶上村里排查建档立卡户,由于妹妹还在上学,全家的年收入不能过万,汪云贵一家也被纳入金秀县建档立卡贫困户。而当年六段村建档立卡的贫困户有152户580多人,贫困发生率为52%。
为了供妹妹上学,汪云贵在村子里找了一份幼儿教师的工作来补贴家用。喜欢拍照的她总是把在村里的所见所闻拍成照片,发在网上。“大家对我们瑶族的这种原生态的东西很感兴趣,我每次发家乡的东西,点赞率非常高。大家也对我们这边的产品比较喜欢。”这也让汪云贵看到了商机。
于是汪云贵申请小额贴息贷款,在自家楼下用竹子搭了一间土特产“吃吃喝喝”店,通过线上线下的方式进行销售土特产。而这里最受欢迎的就是当地的茶叶、竹笋、灵芝等。而靠着“原生态食材”这一口碑,她也顺利打开了销路,就这样在短短一年的时间,她让自己家的收入翻了几番,2016年顺利脱贫。
自己脱贫后,汪云贵也想到了村里人,希望可以带领他们也脱贫致富。“起初大家不太放心,我是挨家挨户的说服他们。当时由于环境、交通都比较闭塞,我们的茶叶根本卖不出去,一年大家的收入也就七八千。”但自从汪云贵通过电商平台售卖,现在村里人仅靠卖茶叶的收入就有几万元了。
汪云贵正在介绍当地产品。受访者供图
今年疫情的冲击对村里来说并没有产生很大的阻碍,汪云贵表示通过直播带货一系列活动,村里的农产品也在稳定销售。
发展旅游业创办乡村乐队
电商只是汪云贵在村里发展的产业之一,之后她还在村里开办乡村旅游。汪云贵生活的金秀镇六段村古瑶寨有着“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之称,这里山清水秀,花红柳绿,看着这里有这样的自然资源和浓郁的民俗文化,让汪云贵动起了发展旅游产业的念头。
“当时也有一些游客来我们这玩,找我当导游。那时候我就想我们这有那么多瑶族的传统习俗文化,可以吸引大家来这里游玩,还能进一步增加村里人的收入。于是我就开始着手做这件事了。”汪云贵说道。
随后汪云贵在当地推出了六段瑶寨杜鹃节、阿咕节等旅游节庆活动。从2018年开始,汪云贵在政府的统筹安排下,将传统的民俗节庆打造成旅游盛会,每年的三月三和阿咕节,当地人都会载歌载舞,庆祝节日。
为此汪云贵还在当地成立了乡村乐队,在每次活动上为大家献上当地的歌曲,他们乐队在当地也小有名气。不仅如此,她还组织村民排练民俗表演,吸引游客前来逛寨。汪云贵还带头申请了“六段瑶寨文旅”微信公众号,向外界宣传六段瑶寨的风貌、瑶族民俗文化等。
组建的乡村乐队在活动上演唱民族歌曲。受访者供图
汪云贵介绍,在去年举办的阿咕节上,他们将茶山瑶的传统婚恋习俗“爬楼”招亲的视频上传到网络,引发了很多关注,播放量达到791万。
据统计,自2015年以来,当地共组织了7次此类活动,为村民带来了30多万元的收入。现在,六段瑶寨人气越来越旺,2019年接待游客超过3万人次。
发展产业是王道开办瓶装水厂
对于今年获得脱贫攻坚奖,汪云贵表示是意外之喜,“我只不过是千千万万扶贫工作者队伍中普通的一员,我做的事情也很普通,很荣幸能够作为代表来接受国家颁发的荣誉,同时也深感肩上的担子更重了,要做的事情更多了。”
汪云贵称,巩固脱贫成果一靠勤奋的人们不懈地努力和政府部门持续的引导,二靠产业集群的整合带动,她认为只有持续的在当地搞产业才能带着全村脱贫致富。对此,在汪云贵的带动下,当地还建设了现代化的山泉水厂,“本月下旬,我们的山泉瓶装水就要上市了。”汪云贵自豪地说。
汪云贵称,这个产业是他们从2016年开始计划的,“我们大瑶山有用不完的天然瑶药,有四季分明的天气风景,有好喝的山泉水,我现在已经整合了一些资源,建设了瑶脉山泉瓶装水生产基地。我们还引进了三条现代化瓶装水生产线,每小时产能3万瓶。”
据介绍,山泉瓶装水生产基地都是请本地群众务工,总共提供约200人的就业岗位,“我希望通过我们产业的发展,巩固脱贫成果,同时助力于乡村振兴事业。现在村里的年轻人也多了起来,大家也不用外出务工了,可以留在村里居住生活。”
在汪云贵看来,返乡创业路上虽然艰辛,但是一路下来受到了不少人的帮助,她相信在大家的努力下,一定会实现全村增收致富的目标。
新京报记者李傲
编辑穆祥桐校对吴兴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