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遵从体育规律,让体能测试回归科学
▲资料图,图片来自新京报。
针对近期部分运动员因体能测试成绩无缘专项决赛,国家体育总局副局长李建明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体能测试不会影响高水平运动员奥运会参赛选拔和参加包括奥运会在内的国际比赛机会。国家体育总局已经要求各个项目中心和协会认真总结前一段时间在部分比赛中引入体能测试的经验和教训,进一步完善相关措施。
上个月,多位体育名将因体能测试不过关而无缘专项决赛的现象,不仅在业内引发讨论,也引起舆论的关注。这次国家体育总局方面的表态,实际上对此在两个层面作出了正面回应。
一是,体能测试成绩,不会直接与奥运会选拔和参加国际比赛关联。换言之,其不影响运动员参加国际大赛的机会。二是,前一阶段出现的运动员因体能测试成绩不过关而无法晋级的现象,提醒相关工作需要进一步完善。这两点说明,应该会给参赛的运动员以及社会舆论一个稳定预期。
众所周知,中国运动员的基础体能确实与国外运动员有明显差距,而强化对运动员基础体能的训练和考核,本质上是为了更好地服务运动员专业水平的提升,让中国运动员在国际赛场上走得更远。
但从首次执行情况来看,这也的确暴露了一些问题。像不少专业成绩突出的高水平运动员仅因为体能测试成绩不占优就直接被“刷”下,难免被认为有“矫枉过正”之嫌。毕竟,不管从专业角度,还是从社会常识来看,一个运动员的实力主要应该看其专业成绩。若在游泳赛场,专业运动员最终败给的却是长跑成绩,这不符合常理,也很难不让人对评价标准的公平性和专业性产生疑问。
或正是看到了上述问题,此次国家体育总局方面的回应明确提到,要更好地衡量基础体能在训练和竞赛中的作用,做到科学、分类指导。并且强调,体能测试是倒逼运动员重视强化基础体能训练的一个措施,要做得更加科学、更有针对性,更加结合各项目实际来实施。这其实就是对“一刀切”式体能考核的纠偏,也重申了一个常识——重视体能是必要的,但要适度评估其价值,不能让体能考核来直接决定运动员的比赛成绩。
在一定程度上说,此前对体能测试的相关要求,可以视之为一种探索。诸多优秀运动员都卡在了体能测试的门槛上,一方面,说明提升运动员的基础体能,的确颇有必要;另一方面,其或也反映出,现有的体能考核方式,与具体项目的要求和特点结合得还不够紧密,在科学性、针对性上都有待加强。由此可让后续的运动员体能补短板工作少走弯路。
对前一阶段相关做法带来的经验和教训予以厘清之余,下一阶段就是让体能考核与测试回归到科学与专业的轨道。像体育总局方面的回应中,也明确“加强基础体能是对的,而且还要长期坚持,今后要深入贯彻到我们训练的各个环节、各个程序”。
也就是说,基础体能补短板的确是应做之事,应该坚持“长期主义”,落实到具体的运动员培养和日常训练之中去,而不仅仅只是通过考核手段来“倒逼”。不过要实现这一点,更离不开从专业角度,为各个项目的运动员设立科学的体能测试标准,从而为运动员提升专业水平打好坚实基础。
编辑:王言虎实习生:张晓雨校对:刘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