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体制蓝皮书:建议国民生命健康相关指标纳入政府考核评估

日期:10-10
社会体制疾控疫情新冠肺炎

原标题:社会体制蓝皮书:建议国民生命健康相关指标纳入政府考核评估

新京报快讯《社会体制蓝皮书:中国社会体制改革报告(2020)》今天发布。蓝皮书称,当前的中国公共卫生治理面临人口老龄化、人员频繁流动等挑战,新冠肺炎疫情暴露出公共卫生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存在短板和不足。对此,蓝皮书建议,推动公共卫生建设和国民生命健康相关指标纳入各级政府考核和评估,同时加快制定《公共卫生法》《生物安全法》。

公共卫生治理面临老龄化、人员频繁流动等挑战

蓝皮书由北京师范大学中国社会管理研究院、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社会和生态文明教研部、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联合发布。蓝皮书指出,当前的中国公共卫生治理面临人口老龄化、人员频繁流动等挑战。

我国老龄化社会来临,老年人抵抗疾病风险能力较弱,长期以来的生活方式和行为习惯难以改变,对公共卫生风险的识别能力较弱,需要整合多样化的预防、治疗、保健和康复等卫生服务。另外,大规模的人口流动对疫情防控和公共卫生资源配置造成一定压力。同时,农村地区“三留守”群体规模较大,农村健康环境、居民健康意识和行为习惯、公共卫生配置等因素都给农村公共卫生治理带来巨大挑战。

目前全球化互动频繁,商务、旅游、留学以及全球化的网购消费与交通运输网络,都让中外人口、货物之间的接触交流更加密切,公共卫生风险快速传播扩散的可能性和可及性增强。不确定性因素增多,近年来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PHEIC)频繁突袭人类,每个国家甚至每位公民难以单独迎战重大公共卫生危机。

公共卫生投入不足,疾控系统人才加速外流

蓝皮书指出,目前“重治轻防”倾向尚未扭转,公共卫生事业始终投入不足。从机构数量来看,2013-2018年,医院数量呈逐年递增态势,专业公共卫生机构数量则从2014年起呈逐年递减趋势,年均下降15.3%。

从人员来看,2013-2018年,医院人员数量增长明显,而专业公共卫生机构人员数量增长缓慢,缺口较大。2007-2017年的疾控中心卫生技术人员年均下降速度为0.7%,同期医院卫生技术人员则年均增速超过6%,机构和人员激励乏力,尤其是公益一类事业单位改革对公共卫生系统人员稳定带来较大冲击,疾控系统人才加速外流。

同时,基层医疗服务能力相对薄弱仍未改变,发展不平衡还表现在“重城市、轻农村”,财政资金、优质医生、患者向大中城市集中,基层医疗难以发挥疾病预防的第一道防线作用,患者治病成本和医疗运行成本也显著提高。

公共卫生风险防范化解能力不足仍未改变,以新冠肺炎疫情为例,“非典”之后政府建立的全球规模最大的传染病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网络直报系统出现失灵,医疗服务机构和疾控机构没有发挥好“哨兵”作用,这暴露出系统监测、流行病学调查、疫情分析研判等方面存在重大漏洞。

建议加快制定《公共卫生法》《生物安全法》

针对公共卫生治理面临的挑战和问题,蓝皮书建议,加快推动治病向防病前移、向康复延伸,建立不同系统、不同层级信息互通共享机制,打通全链条的防控救治环节,推动公共卫生建设和国民生命健康相关指标纳入各级政府考核和评估。

同时建议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的部门协作、平战结合、战备状态、科技支撑等做法要转化为制度化安排,健全分区分级、科学精准开展差异化防控制度,完善“大数据+网络化”防控模式。

蓝皮书认为,应加快制定《公共卫生法》《生物安全法》,推动相关法律法规立改废释。突出疾控机构在疾病预防控制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涉及决策参与权等的作用,完善各级疾控机构不同功能定位和体系协同,建立激励机制,鼓励疾控机构功能转型和能力提升。鼓励重点高校设立公共卫生学院,改革薪酬分配和人员激励政策,提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能力。

新京报记者张璐

责任编辑:赖柳华 SN244

石景山老山街道加强执法检查 积极应对空气重污染天气 浙江省公安厅原警务技术二级总监丁仁仁被双开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