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门前见危不救”,道德之外还需“技术求解”

日期:10-10
急救

原标题:“医院门前见危不救”,道德之外还需“技术求解”

▲图片来自红星新闻。

▲图片来自红星新闻。

近日,一则“医院门前出车祸、医生见危不救”的新闻引发热议。

据报道,10月7日晚,一家医院的正门外发生一起交通事故。伤者急需救治,司机及亲属三入该医院寻求帮助,却没人出手相助。无奈之下,司机只好拨打120,在等待近40分钟后,才将伤者送到14公里外的另一家医院。

医院门口、交通事故、无人出手、40分钟——这一事件的几个关键词组合起来,确实让人愤慨,以至于不少网友痛批:这家医院哪还有点人味?

关于这件事情的议论,舆论接近一边倒地批判,主流观点也基本落在了无节操、无医德这样的着力点上。

这样的观点本身没什么问题,可是仅仅将问题归结于道德层面,于事件本身的预防恐并无太多帮助。因为,如果仅仅从规则上讲,医院的做法也并不违规,单单道义上的批判,能推动事情产生多大改变呢?

关于急救,分为院前急救和院内急救。通俗的理解就是,医院大门外的属于院前急救,大门里面的才属于院内急救。院内急救是医院的责任,院前急救是救护车的责任,这是社会化分工的结果。铁路警察各管一段,有其缺点所在,但也可理解为各司其职的责任意识。

医院大门口,从一般描述看,还没有进医院。此时,伤者可以自己进入医院就诊,也可以叫救护车就诊。这应该是规范的流程。医生推着板车或抱着担架来提前介入,是一种变通,是否实施,需要看当事人对规则和责任的理解。因为,如果大门口可以去,大门外300米去不去?如果300米可以去,那500米去不去?如果把变通作为规则,规则的可操作性就会大打折扣。

▲《急诊科医生》剧照。

▲《急诊科医生》剧照。

当然,如果是一家管理规范的医院,对这种较为特殊的情况应该是上报医院总值班(临时的医院事务总负责),总值班根据当时医院的人员情况,在保证安全的情况下妥善处置,而不是单纯把这类事情的把控留给值班的医务人员。因为,医务人员有明确的岗位,如果在没有得到院方授权的情况下,一旦自己管理的病人出现了意外情况,或者自己去好心接诊的伤者出现了意外情况,责任可能会落在当事人身上。

有一份调查显示,对于院外的突发情况,有三分之一的医务人员选择回避,主要原因就是担心惹祸上身。所以,在特殊情形下,责任分解体系如果不完善,因为怕麻烦而不作为的事,其实很难避免。

虽然因为怕麻烦而甘心牺牲患者安全的事情,绝不值得鼓励和提倡,但因此只得到一个“失医德”的结论,未免有些偏颇了。

就本文讨论的这个事情,还涉及一点,就是急救指征问题。出现了意外情况上医院是对的,但是不是就属于需要急救却要进一步探讨。对于一个没有意识损害、没有大出血的伤情,或许并不适合用急需救治的心态来对待。

另外,这个事情之所以发酵,还有一个问题就是救护车的响应问题,让伤者足足等候40分钟,对于真正的急救患者很可能会误事。

所以,相对道德的拷问,对于医院门口得不到救治这事更应该思考这样几个问题:

第一,对于院前急救和院内救治的衔接,应该更加明确一些,对于医院大门口这样的敏感地带,就诊责任应该明确给医院,医院要为此制定相应的流程,避免因为力量不足,耽误救治。

第二,院前急救体系还应该加强,40分钟的到达时间,应该极力避免。

第三,民众的急救观念要明确,可以自己就诊的,尽量不占用急救资源,让急救定位更加明确,不在一些小意外上打圈子。

□郑山海(医生)

编辑孟然校对刘军

北新桥街心花园亮相,地面景观讲述“锁龙井”地名故事 西工大成为我国首家培养试飞员博士生高校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