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教学成果奖 传承创新!探索新时代护理学专业的本科人才培养模式

日期:10-07
中山大学本科人才培养模式一等奖教育教学

原标题:教育教学成果奖|传承创新!探索新时代护理学专业的本科人才培养模式

来源:中山大学

编者按

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挥教育教学成果的引领作用,促进我校教育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的大力提升,我们开设“教育教学成果奖”专栏对教育教学成果进行宣传,以促进我校的教育教学水平不断提升。

去年,由我校护理学专业万丽红、彭俊生、张俊娥、尤黎明、张美芬、王晓丹、李琨、高玲玲、刘可、张利峰等老师共同完成的教学成果“新时代一流护理学专业本科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荣获2019年广东省教育教学成果奖二等奖。该成果亦同时获中山大学2019年校级教学成果一等奖。

该团队多年来在教育教学改革及护理专业人才培养方面倾注了大量的心血。其中,“高起点的护理学专业本科课程内涵建设及学生实践能力培养新模式”获2013年中山大学第七届校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新世纪护理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与实践”获2014年度广东省教育教学成果奖培育项目;“护理学专业本科精英人才培养模式”获2017年中山大学第八届校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2017年起,团队以创建一流护理学专业本科为目标,对原有人才培养模式进一步总结、凝练并提升,围绕中山大学“德才兼备、领袖气质、家国情怀”人才培养总目标,瞄准国家和社会在健康方面的需求,将“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具备引领行业发展潜能的创新型护理精英人才”作为护理教育改革突破口,进行了“一流师资、一流课程与实践、一流质量保障体系、一流人才”建设,构建了“新时代一流护理学专业本科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教育教学成果奖  传承创新!探索新时代护理学专业的本科人才培养模式

▲万丽红教授讲授《基础护理学》课程

(来源:护理学院)

该成果的第一完成人万丽红教授为护理学院副院长、基础护理学教研室主任。她十分注重本科课程体系的改革与建设、本科课程质量管理与控制、学生的综合素养尤其是创新能力的培养。她带领全体教师总结近5年的教学成果并进一步传承创新,努力探索新时代一流护理学专业本科人才培养的新模式。

▲团队老师进行本科护理实验教学

▲团队老师进行本科护理实验教学

(来源:护理学院)

该培养模式将思政教育和人文素养培养贯穿于学生学习全过程,进一步深化“三早”教育(早期接触专业、早期接触临床、早期接触科研),构建了“四结合”综合实验教学模式(课内课外结合、线上线下结合、虚实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使学生的基础知识、专业能力、创新能力和职业素质都得到全面均衡的发展;采取早期渗透、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融合、拓展国际交流、双导师(学业导师和行业导师)全程引航等培养方式,营造“学在中大,追求卓越,守护健康”的学习氛围,为培养“高起点、厚基础、严要求、重实践、求创新”的新时代一流护理学专业人才奠定了基础。

教育教学成果奖  传承创新!探索新时代护理学专业的本科人才培养模式

▲团队老师与本科生开展科研小组研讨

(来源:护理学院)

教育教学成果奖  传承创新!探索新时代护理学专业的本科人才培养模式

▲本科生在美国印第安纳大学(IUPUI)交流学习

(来源:护理学院)

近5年来,我校护理学专业办学效果显著。在校护理本科生获各级科研立项12项,学院学生2019年参加全国护理本科生临床综合技能邀请赛荣获一等奖。校友分布在各大医疗机构和护理院校从事临床护理、教学或管理工作,大多都成长为护理行业菁英,不乏在附属医院担任护理部主任或护长。这一成果的获得也充分体现了我校护理学专业在教学研究改革和人才培养质量等方面所取得的成绩,为培养高素质护理学专业人才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教育教学成果奖  传承创新!探索新时代护理学专业的本科人才培养模式

▲本科生参加2019年“全国护理本科生临床综合技能邀请赛”荣获最高奖一等奖

(来源:护理学院)

▲教育教学成果奖|虚拟现实(VR)!中山大学医学教学体系的新探索

▲教育教学成果奖|虚拟现实(VR)!中山大学医学教学体系的新探索

▲教育教学成果奖|独立创新,构建以胜任力为导向的卓越外科医师人才培养新模式

▲教育教学成果奖|独立创新,构建以胜任力为导向的卓越外科医师人才培养新模式

▲【教育教学成果奖】群体指导及轮转,探索基础医学研究生培养的新模式

▲【教育教学成果奖】群体指导及轮转,探索基础医学研究生培养的新模式

--- iSYSU---

来源:护理学院

作者:王晓丹

责任编辑:刘秋杏

初审:郑燕丽

审核:陈诗诗

港媒:著名收藏家符春晓家中被盗,报称失去总价值50亿港元藏品 一点一点、一处一处,我们的康乐园正悄悄改变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