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山更绿、海更蓝——妈祖故里湄洲岛国庆见闻
新华社福州10月3日电题:山更绿、海更蓝——妈祖故里湄洲岛国庆见闻
新华社记者陈弘毅
凉爽的海风轻拂脸颊,蔚蓝的海面上鸥鸟成群,透明的浪花拍打船舷。不经意间,一片绿意跃入眼帘——福建莆田湄洲岛到了,游客们三五成群地下了船。
旅游码头上,纯电动公交车有序搭载乘客前往岛内各个景点。穿梭在绿树成荫的旅游公路上,路旁四季常开的各种鲜花争奇斗艳,让人赏心悦目。“原先是冲着妈祖文化来湄洲岛旅游的,没想到还看到了美丽的海景和这么美的生态环境!”来自北方的游客许先生赞叹道。
湄洲岛是妈祖文化的发祥地和国家旅游度假区,每年吸引成千上万的妈祖信众和游客前来朝圣、旅游。然而,在湄洲镇北埭村村民陈瑞平的眼里,眼前这一幅人景和谐的画面却来之不易。
65岁的陈瑞平在湄洲岛土生土长。他回忆说,过去的湄洲是个“秃岛”,当地渔民有句顺口溜“风吹沙子跑,地瓜当粮草,厕所像碉堡,姑娘光着脚丫跑”,形象地道出旧时湄洲岛的生态环境恶劣、生活条件落后。
要发展,先种树。湄洲岛国家旅游度假区管委会市政园林处主任林国跃伸出了两个指头:“20年时间,湄洲大变样!”从20世纪90年代末开始,湄洲岛的干部群众开始大规模植树造林,向风沙盐碱地“宣战”。“要改善岛上生态,首先要防风固沙。然而,湄洲岛风口前沿沙滩的海沙每年不断随风拥上,堆积在海岸前沿,造林成活率和保存率低,连年造林不见林。经过几次失败和摸索后,我们慢慢摸出了一套规律,知道在什么时节、种哪个树种的成活率最高。”林国跃说。
经过多年奋战,湄洲岛绿色屏障渐渐筑牢。外围的“防风屏障”立起来后,岛内的“绿化”“彩化”“香化”也随之开始。园林部门通过改良土壤等手段“驯化”花草树木,让它们更加适应湄洲岛的环境,“最近几年,我们的种植成活率在90%以上。能够成活的树种,也从过去的十几种增加到现在的200多种。”林国跃笑着说。
如今,湄洲岛14.35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木麻黄组成了“防风军团”,红树林长成了“海岸卫士”,小叶榕、香樟等排成了一条条绿化带,扶桑、夹竹桃等景观花装饰着道路;还有房前屋后的龙眼、枇杷等当地特色果树……截至目前,全岛防护林面积已达6176亩,园林绿地面积达183.76万平方米,绿化覆盖率达到58.66%;人均园林绿地面积39.9平方米……植绿二十载,湄洲岛交出了一份漂亮的生态答卷。
20年的“绿色坚守”,也换来了发展的春天。“环境提升为经济发展带来变化。”陈瑞平说,近年来,随着旅游业蓬勃发展,加上岛上各项基础设施不断完善,旅游元素越来越多,游客来湄洲岛已经不满足于参观妈祖文化,湄洲更因“沙滩柔软、海水干净、空气清新”的“卖点”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游客慕名前来。
从过去“早上进岛下午出岛”,如今越来越多游客选择在湄洲岛住一晚上,参加篝火晚会,听涛观日出,催生出岛上的民宿产业。这些民宿依山临海,以妈祖文化、两岸文化、海滨风情等元素为基调,受到游客的欢迎。
开民宿、做餐饮、卖特产,越来越多的湄洲岛人也享受到生态红利,捧起了“金饭碗”,如今全岛民宿共有150多家。